APP下载

关于语文课堂中师生民主互动的探究

2014-08-18钟远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师生语文课堂

钟远玲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该学派把人类学习过程解释成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取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1]

而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则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活力,发挥潜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二、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及方式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所引起变化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包括4个方面:1、师生互动的主体:体育教师和学生;2、师生互动的内容;3、师生互动的媒介:教材和课件等进行语文知识、文化思想传播的手段;4、师生互动的受体:语文教师和学生都适应并接受对方态度思维的受体。同时教学活动是师生在有效、平等、真实、开放而有序的教学情境中,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保持师生心灵自由,是师生心灵互动的前提;交流和沟通,是心灵互动的基本途径;思维的触发,是师生心灵互动的关键;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心灵互动的最终目的。

师生互动的方式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两种因素之间的磨合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民主互动的基本教学模式

1.进行创意教学。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使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催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促进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发展。如钱梦龙老师在上《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让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明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纷纷回答:“大拱的两边各有四个小拱”;“大拱两边顶部有四个小拱”;“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等,这些都不能准确说明大拱和小拱间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性。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改变抽象说教的方法,巧设教学突破口,使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

2.进行讨论教学。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师生互动的一重要形式。它既有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有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大面积、高效率地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一教学形式要求教师以自已深切的感悟和独特的发现为契机,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蔡澄清老师在钻研教过多遍的?祝福?一课后,发现“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于是在教学中提出让学生讨论,在学生各自说出自已的看法后,教师步步诱导,将学生的积极思考步步引向课文深处。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加深了对?祝福?的理解。

3.进行探究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有的老师在教完?景泰蓝的制作?后,发动学生小制作,口头说明制作过程,并为自已的产品作广告。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接受训练,培养能力。

四、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与问题

1.课堂师生互动的分化与差异

有调查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被控制的地位,教师是主动的施予者,处于控制的地位。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师生互动不论是在互动内容、互动方式还是互动的对象选择等方面均呈现出分化与差异。[2]

2.课堂师生互动过于追求形式化。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根据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参与互动从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到对问题的评价方式均跟从教师的思维走,一旦学生偏离了教师预先设定的线路,教师马上予以纠正。这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学习传授上,而且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等也被教师预先规定好,教师始终扮演着成人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始终拥有至上的权威,即使有学生对某问题存在异议,但也只能私下里进行无言的抗争,或者毫不怀疑的接受。

3.课堂师生互动过于强调显性化。教学过程过于追求师生互动的数量,过于重视外显的言语互动。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在以教师占主动地位的状况下,教师在评价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高低时,往往以学生可见的外在行动作为评价标准。但是,课堂中的非言语的、隐性的、情境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互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课堂中学生对自身所处位置的解读,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以及教师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等,对师生间互动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隐性的、内隐的师生互动以及场域中的意义,将更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人事出版社2003.1

[2]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任长松 人民教育出版200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