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18沈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应用

摘 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优越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化学概念和原理系统化。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教学 应用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迅猛渗透到当今教育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对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化学概念和原理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好,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必然越来越模糊,对进一步学习产生障碍。但是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联系,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性,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形象逼真的处理功能,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文并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的目的。

2.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

世界是物质的,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而微观粒子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动感的效果。若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3D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展示,在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直观、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更易于开展。例如:(1)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分子结构等内容比较抽象,讲授时描述也比较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是教学的难点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并且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2)电解水的实验,如果我们只是给学生讲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肯定理解不透彻。水分子是如何破裂的呢?原子又是如何组合成分子的呢?如果我们把水分解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看清楚水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学生目睹了整个变化过程,就能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实验的现象和实质。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3.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理论知识,获得实验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很多化学实验由于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和对环境的污染性等,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或根本无法完成。可是若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而不宜在课堂上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要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现象等。这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些化学实验,既安全环保又达到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受到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做一些经典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增大教学容量,使授课形式变“单一化”为“多样化” 在传统教学中,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而且学生只能处在被动的地位,有些内容由于受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得勉强,学生学得也模糊,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就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增加课堂容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在复习课和习题课时,将头绪多、容量大的化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有机地排列整合相关的知识,能够将完整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大容量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通过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应用题等,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让学生自己练习,计算机判断解答的正确与否。

总之,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仍须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注意媒体画面不要太乱,内容要适量,不要太多,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记录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扬长避短,灵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工作。

作者简介:

沈勇(1959-),男,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多媒体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