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领域课程与培训模块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2014-08-18戴文玉贾俊良

职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一体化设计

戴文玉?贾俊良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过程,对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展开论述,以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和培训模块,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

关键词:学习领域 培训模块 一体化设计

职业教育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王明伦研究员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一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必须比其他类型的人才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具有更强的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为此,笔者学院开展了一体化设计学习项目建设。

一、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零件车削加工课程是学习领域课程。通过对学生普通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零件检验、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普通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现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训练,提高学生对机械行业技术工作的适应性,使学生初步具备中级车床操作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中级车工培训课程是培训模块课程。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了解车床操作的工作规范及日常维护的内容,掌握常见车床的安全操作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制订工作计划、生产准备、零件加工、质量分析的整个过程,从而训练学生产品的工艺制定、加工及质量检验的综合能力,最终学生考取中级车工职业资格证书。

零件车削加工 课程学习重点是能够合理地制定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质量分析报告,突出对学生理论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中级车工培训课程模块学习重点是完成中等复杂零件加工并保证加工精度,突出对学生技术应用与实践环节“一技之长”的培养。从职业出发,以技术应用与技能能力为主线,一体化设计学习项目,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以典型零件的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

二、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

课程设计思路可以参照一个零件的完整生产过程,分析找出各环节对应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并确定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一是领取工作任务与图纸,准确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零件结构特点分析和技术要求分析;二是制订工作计划,合理选用毛坯、加工设备、刀具、夹具、量具等,制订加工步骤;三是进行生产准备,准备毛坯、加工设备、刀具、夹具、量具、其他辅助工具等;四是完成零件的加工;五是正确使用量具检测零件,正确填写质量报告。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典型零件的选取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从单个零件的加工到组合件的加工,由简单到复杂,有理论有实践,合理序化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案的实施

零件的车削加工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采用三个学习阶段,理论学习—实践认证—总结练习。

理论学习阶段,课堂教学:学生完成零件结构分析和技术要求分析;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借助工具书选择毛坯、加工设备、刀具、夹具、量具等;初步完成零件加工步骤的制订。实践认证阶段,实训车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毛坯、加工设备、刀具、夹具、量具等;完成零件的加工和检测。总结练习阶段,课堂教学:进行工艺文件的整理,完善零件加工步骤使其更为合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产品评估与填写质量报告;进行配套习题练习,突出重点内容,巩固相关知识点。

中级车工培训课程实践模块采用基本技能—中期考核—综合技能集中训练三阶段模式,全部在实训车间进行。

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生产准备,在普通车床上独立完成单件零件的加工,注重提高加工精度。中期技能考核阶段,对学生前期学习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得以改进。综合技能训练阶段,进行配合件练习,提高加工难度。让学生可以熟练使用工具书合理选取切削参数,优化加工工艺流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是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体会

教师团队集体备课,达到了课程实施标准统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采取教师团队集体备课,以学生认知过程设计教学方案,统一教学载体,在分散授课中突出各自的特点,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做到标准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不同角色的转变。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发展思考力,去领悟寻求真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训练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理论讲授与操作示范时教师是主角,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时教师是配角。主角和配角的转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施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小结

“教学有法,而教无常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一体化设计
3+4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模块化的“专本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策略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