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媒体如何在十八大新形势下完成自身改革
2014-08-18叶昊鸣
叶昊鸣
摘 要:自十八大召开以后,各大新闻传播媒体都在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而《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党报,在报纸内容和编排上也有所改观。本文以2013~2014年《人民日报》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十八大以后《人民日报》一版内容和编排上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当前报业媒体如何在十八大新形势下完成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人民日报》;十八大;变化;改革和创新
1 “量”的精简和“质”的提升
一提到《人民日报》,读者首先想到的是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党报这一政治地位,也自然认为其一版报道题目应该厚重大气,报道内容宏观,政治立场明显。而在此次改版中,《人民日报》从报道篇幅和报道字数上着手,减少了不少时政新闻的篇幅,并严格控制字数,如2013年12月21日一版中,报道内容达到了11条新闻内容,字数不超过1000字,这与之前一版篇幅不多的宏观叙事的报道排版有很大不同。同时,时政新闻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在21日的一版中,涉及时政新闻的仅仅只有《李克强会见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和《张德江会见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这两条,而其他9条新闻更多包含经济(如《深圳首宗“农地”成功入市》报道)、环境(如《铜陵治污从铜开始》报道)、农业(如《黑龙江,让金色粮仓变为绿色厨房》报道)等方面内容。相较以前连篇累牍的进行政治报道,这种“量”的精简不仅增加了《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数量,也让《人民日报》看起来更“接地气”了。
当然,在“量”精简的同时,《人民日报》的“质”并没有随之下降。这主要表现在报道内容增加了新闻提要,配有完整的图表和图片这两个方面,如2013年7月31日一版中的政治新闻报道《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由于篇幅较长,在报道的开头便增加了三段提要,方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同时由于涉及经济工作和相关讨论,为了让读者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有较为直观的了解,该篇报道还附带了一份我国半年经济发展的表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日报》的可视化阅读。
2 报道题材范围大大拓展
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党报,除了通过新闻报道对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传播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使命,即对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典型人物进行报道表彰,以弘扬社会正能量。虽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由于过多的政治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日报》的读者。而在改革后,《人民日报》突破了时政报道、成就报道和典型报道的局限,在选题、题材方面都有了拓展,大量刊发来自基层一线、反映群众心声和社会热点的稿件,过去多出现在其他版面的民生新闻、普通新闻、调查新闻、国际新闻和舆论监督报道也多次出现在了报纸的一版中,一直“唱主角”的时政新闻开始让位。例如,2013年7月28日一版中,紧挨着《人民日报》报头附近的新闻为《老支书为啥卸不了任》和《且听渔民心里话》这两条普通新闻,从新闻报道的题目便可以看出这两条新闻与以往的政治新闻有所不同,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真正达到“《人民日报》为人民”的新闻理念。
与普通新闻登上一版相比,国际新闻出现在一版之中也是《人民日报》改革重点所在。同样是2013年7月28日一版中出现了题为《埃及暴力冲突,死伤惨重》的新闻报道,而通常此类新闻主要出现在第7版国际副刊版面中,这也是为了满足读者对于国际新闻一睹为快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对于一向“报喜不报忧”的《人民日报》来说,批判报道出现在一版中则更能够体现出《人民日报》改革的魄力,如2014年1月4日一版中出现的名为《禁送礼,管住嘴,不浪费》的新闻报道,该篇报道主要以各省整治行贿、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为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中央领导加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
3 信息容量明显扩大
这一点的体现与上文中第一点展现的《人民日报》改革有关,即削减新闻报道的篇幅。此次改革中,《人民日报》以写短稿、发短文为主要目标,同时硬性规定一版中的新闻报道一般不超过1000字。这样一来,报纸的版面空间并没有变化,而新闻报道的内容有了缩减,就可以将更多的新闻放在一版中进行展示。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新闻报道都可以用简短的1000字来概括,倘若新闻报道需要进行展开表述该怎么办呢?《人民日报》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首创“偏版联动”的编辑方式,即将一版作为展示各版新闻精华的集中窗口,将所要展示的新闻进行简单的概括,让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倘若读者想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可以通过翻阅其他版面进行阅读。如2013年12月22日一版中有题为《海南农民增收中气足》的一篇新闻报道,该报道在一版中表述了海南的农民们近些年来在海南省政府的帮助下提高自身年收入的新闻事件,但如果读者想要更为全面的了解农民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自身收入的增长,可以翻阅到第2版阅读《海南让农民吃好生态饭》一文。这种“偏版联动”的编辑方式与缩减新闻报道篇幅的做法是相辅相成的,既保证读者可以了解自身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也扩大了整张报纸的信息容量。
4 版面编排不断优化
一份报纸若想获得较高的发售量,除了要拥有新闻报道资源这一“硬件”要求外,还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版面这一“软件”进行不断地调整。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读者对于图片和图表加入文字报道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纯文字报道,英国《金融时报》在2012年改版时,总编明确表示今后要大量增加图片和图表。而《人民日报》此次改革中也有加强对于版面编排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提升可视化阅读的方面。
与以往密密麻麻的纯文字叙述报道相比,《人民日报》此次改革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图表等可视化元素,并多次将图片、图表置于版面中间,以此来提高视觉冲击力,并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如2013年12月22日、2014年1月4日的一版。
当然对于图片、图表的处理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将图片堆砌在新闻报道中,不少新闻图片和图表也是经过一定美化,以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如2013年11月23日一版中,一篇名为《粮食产量有望“十连增”》的新闻报道所使用的图片就是以农民收获粮食的场景为背景,配以手捧玉米的老大妈、站在粮食周围的孩童和喜气洋洋的大婶的小幅图片为辅进行合成,一望无际的稻田配上农民们喜悦的心情,让粮食“十连增”的信息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5 结语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十八大以后《人民日报》一版在内容和编排上发生变化所进行的分析和探讨。在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各大媒体竞争激烈的新闻传播环境中,如何能够真正从读者的角度看待自身的发展趋势,并沿着这一发展趋势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是各大媒体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人民日报》做出了表率,也在沿着适宜自己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着。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N].2013~2014年.
[2] 黄旦.“耳目”与“喉舌”的历史性转换——中国百年新闻思想主潮论[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1998.
[3] 王中.新闻原理大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