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远古植物
2014-08-18黄琳
黄琳
编者按
你心目中的科学家是做些什么事情的人呢?“科学酷职业”栏目每期连线一位专家,请他们介绍所从事的工作,或许将来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如果你有想了解的职业,欢迎把问题交给我们。
今年夏天,蒋青又要和往年一样带上地质锤去新疆挖掘古代植物化石,然后她会把那些藏有远古秘密的化石带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显微镜下,她想要还原的是几千万年前的花果茎叶。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想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的?
高一时,我在杂志上看到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的专题报道,被那些奇妙的古生物强烈吸引,而“辽西队”的青年古生物学家也让我敬佩不已。印象最深的,是其中还有一位女性科学家,我记住了她的名字——冷琴。
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后不久,我听说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即将开班,对古生物的喜爱就像休眠的种子一下子萌发。
当我背上地质锤、拿上罗盘时才意识到,古生物学者要对付的是石头中的“死物”,要怎么才能在脑海中把它们复原为鲜活的生灵呢?除了野外考察常遇到的暴晒、冷雨和崎岖山路外,辨不清方向、读不懂地质图、找不到化石层、抡不动锤子、敲不全标本等各种挫折接连来临。幸运的是,少年时代的偶像冷琴老师后来真的成了我的指导老师。
说到古生物,恐龙之类的大家伙更引人注意,古植物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我想恐龙之类的古动物之所以引人注意,是由于它们和我们一样能跑能跳,长相却匪夷所思。而植物太安静了,总是沦为动物的背景。但地球的生态系统就像一座金字塔,从古至今,位于塔基的植物才是根本。
可能你也曾把捡到的漂亮叶子压在书里,做成漂亮的书签。地层岩石就是一部很厚很重的书,远古的植物开花、抽芽、结果、落叶的瞬间被压入这部书中。版画般的植物化石,本身就很漂亮呀。
植物化石也有书签的功能,标记的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一边生长,一边把脱落的花果枝叶撒得到处都是。因此,在陆地上,古植物化石比动物化石好找。
春华秋实反映季节更迭,同一棵植物不同部位可能有不同形状的叶子。而一块古植物化石只能记录植物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某个局部位置。古植物学家就像在玩复杂的拼图,耐心分辨不同化石间的联系,拼凑出完整的植物形态和四季循环。
怎么才能找到远古的植物?
古生物学家外出考察前要查阅“藏宝图”—区域地质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地质学家们做过一次综合大考察,把中国领土分为数百个面积差不多大的区域,分别绘制成地质图,勾勒出了各地的地质概况。
除了海藻外,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所以我们寻找一些远古陆地环境的代表,比如砾岩中磨得溜圆的砾石、偏灰绿色细密水平纹理的石头等。锁定它们后,尽量在周围找岩石中组成颗粒较细的岩石(我们叫它泥岩、粉砂岩等)。暴露在阳光风雨下的岩石会自己崩解、变色,藏在里面的化石也因此变得轮廓清晰、易于发现。所以,得先弯下腰瞧瞧脚下,找找有没有黑色、褐色的植物碎片。
接下来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抡起锤子,把可能藏有化石的岩石敲下来,用锤子的扁尖头一一剖开。也许一棵小草或一枝花儿就会出现。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发掘经历吧。
2012年,我们一行4人开车经过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偶然发现一处岩石颜色发白,硬质的砂岩中夹杂着细腻的薄层泥岩。虽然地质图上没有任何植物化石的记载,但根据经验,我们猜测很可能是大家一直在找的“晚泥盆世含植物层”。于是我们当机立断,下车挥起了锤子。
最初的两大块岩石就带来了惊喜。把岩石劈开,能看到完整的植物化石:深裂的叶子有点儿像茼蒿,没有脱落,规规矩矩地长在茎秆上。而这些茎秆竟然与带蕨长得一模一样。要知道,带蕨是一种神秘的植物,没人知道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儿。
这时却飘起了雨丝。泥岩就像泥娃娃,不能泡水,可周围没有避雨的地方,我们只得把化石一块块搬进越野车。远处隐隐传来雷声,我们决定最后挖一块就罢手。谁知一锤下去,大家全“哇”地叫开了:发现这种植物的孢子囊了!孢子囊是一类植物的繁殖器官,相当于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形态美丽,承担着为植物“生儿育女”的重任。如此精品,怎能放过?我们冒着瓢泼大雨继续挖掘,索性把伞都丢开,只顾着把宝贝化石快些敲下。很快,车里摊不下了,直接把劈开的标本摞起来会损伤标本。我抄起报纸开始飞速地包裹化石,另两人则一个挖一个劈、运,司机也来帮忙包化石。最后,我们都成了水鬼,冻得直哆嗦,在荒郊野岭边打喷嚏边吃泡面,车里全是泥浆。但这个新发现让我们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