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

2014-08-18江南金晓磊王晓理张鹤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江南+++金晓磊+++王晓理+++张鹤

摘 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又一新举措。这一新的教学改革浪潮有利于国家精品课程的持续性建设和示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构建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于学习型社会。本文以“地图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且介绍建设成果与应用体会。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地图学;教学特点;原则;方法

从2003年至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历经十余载,在教育部的积极倡导下,全国高校给予了高度重视,评出三千多门国家精品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课程持续性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立项,重申报,轻建设,轻维护;内容更新不够及时,资源不够丰富;共建共享意识不强,网站使用效率不高,示范作用不突出。总体来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利用的尚不够充分,建设过程缺乏可持续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国家精品课程作用的长效发挥。因此,从2011年起,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教育部继“国家精品课程”之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又一新举措,是“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版。主要是将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和实用化,旨在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完善应用机制,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本文以“地图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例,探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且介绍“地图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成果和应用体会。

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原则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向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这里的“转型”是指由建设为主转变为应用为主,由高校师生转变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由课程基础建设转变为学习资源建设,由单机版使用模式转变为网络版使用模式。这里的“升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强调资源内容的升级,即资源的完整性、丰富性和特色性;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资源应用机制的升级,即通过共享系统提高资源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资源的可利用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时,体会到应把握好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完整性。完整性是指教学资源要能覆盖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适应各种教学模式,满足各种教学任务的需要。如支持课堂教学的资源,支持课后预习、复习、自学的资源,支持实习教学的资源,支持课外拓展学习的资源等。具体内容应包括PPT讲义、课程教案、教学录像、知识点汇总、思考题、作业参考答案、考试试卷等全套教学资源,以满足精讲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需要。

(2)丰富性。丰富性是指在完整性的基础上,尽量增加不同种类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充裕,类型丰富。不仅有文本资源,还有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等,如中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双语教材、多类型地图展示(纸质与电子、二维与三维、中外古地图、线划地图与影像地图等)、FLASH动画、专家讲座视频等。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素材,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生动性,激发学习者的使用热情和学习兴趣。

(3)特色性。特色性是指根据特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为解决教学难点而开发具有独创性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实习数据库、仿真实验系统、教学图片库等。我们根据“地图学”教学特点,专门研发有地图欣赏库、地图样图数据库、读图评图训练系统、色彩设计训练系统、基于地图学知识点的教学动画库、地图符号与实地图片对照库等,有效地解决了实际教学中资料收集难、概念抽象、离不开彩色地图等的教学问题。

(4)规范性。规范性是指为了实现共建共享,保证资源利用的有效便捷,所有资源应按要求整合导入共享系统。每类资源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加工和整理,包括名词术语、内容要求、命名方式、存储格式、字数多少、尺寸大小、分辨率大小、导入顺序以及知识产权等其他要求,做到对技术要求了如指掌,对资源整合处理妥当,避免建设过程中时间、人力、财力的浪费。

(5)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具有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资源建设要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深度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指资源的“好用性”,即合乎人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常用资源分类清晰,一目了然,查找迅速,使用方便。

二、“地图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方法

1.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建设要求

首先深刻理解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涵,明确服务对象的转变和教育方式的拓展。服务对象从高校师生转变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教育方式从普通的课堂教学拓展为网络平台教学。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技术要求是实施教学规划的基础、指导教学行动的指南、保证教学规范的纲领,只有充分学习和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共享优质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其中应处理好建设中知识产权、保密处理与教学需要相矛盾的问题,新技术要求与原有素材格式要求相矛盾的问题。

2.深入研究教学特点和规律,确定课程建设内容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的工具,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横跨地理学、测绘学、信息技术、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几大科学领域,渗透于作战指挥、行政管理、经济规划、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诸多层面。因此,作为专门研究地图的“地图学”课程是测绘学与地理信息学科中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

“地图学”教学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常规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地图学”教学需要依赖各种类型的彩色地图,来辅助讲解抽象的原理和方法;“地图学”教学研究对象之一是复杂的地理环境,需要有实地地物的照片或录像辅助教学;“地图学”教学难点是需要对大量抽象概念和原理进行实例化讲解。

3.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资源分类整理

按照“技术要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因此,首先将现有资源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对照要求查漏补缺。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优秀的教学理念融入资源体系的建设中,遵循“基础信息特色化,特色信息实用化”的原则来进行整理。

(1)基本资源的整理。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属于免费共享资源,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因而对其要求较高,既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又要注重形式的美观性、规范性。基本资源又可细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整个课程基本情况的文档资源,二是基于教学单元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整个课程基本情况的文档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指南(课程导学)、考评方式和标准、教学团队情况等;基于教学单元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演示文稿、教学录像、教案、电子教材、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知识点、人物介绍、专家讲座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的整理。拓展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属有条件共享资源。拓展资源具有特色性、独创性、相对独立性,例如“地图学”课程中我们自主研发的“读图评图交互练习系统”。读图评图是地图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地图读图练习,有效指导学生更好地使用地图,我们运用ASP、ARCESS和JAVA等相关技术自主研发了这一交互式系统,它能够存储大量典型的地图作品,具有读图提示和批改反馈等功能,为学习和运用地图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4.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由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任务重、时间紧,而且必须有教师亲自参与才能完成,因而需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避免重复劳动。

(1)基于“五定”做规划。首先对课程进行总体分析,确定课程的总目标、确定课程的总体结构、确定课程的总学时数、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章节的授课负责人。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课程介绍、课程推荐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导学、考评方式和标准等基本信息;制订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团队成员组成、任务分工、技术要求、内容、时间安排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先难后易巧安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工作顺序和时间安排,以“先主后次、先难后易”为原则。如基本教学资源建设中,最关键的是教学录像和演示文稿的制作。教学录像和演示文稿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资源的整理进程,尤其是教学录像的制作,涉及多方面关系的协调,既需要主讲教师的精心准备,又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既需要采编人员的参与录制,又需要协调合适的场地;既需要前期的规划安排,还需要后期的编辑制作。因此,需要优先安排教学录像。

(3)分工协作,集思广益。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少则十几种,多则几十种,数量大,种类多,不少资源需要重新准备和制作,因而必须调动教学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首先将教学中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好的成果整理出来,然后再进行分工协作,可以按教学单元或某项资源为任务单元,指定专人负责。

三、“地图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应用与思考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地图学”的教学资源体系更加完整有序、丰富实用,适用于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对象的需要。全面提升了知识的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便了备课、自学和交流。

(1)系统的地图学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多媒体素材。地图学教学资源具有内容完整、媒体多样、资料丰富、动静结合、设计美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的、分门别类的、不同用途的教学资源,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精心制作教案的时间,大大地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如制作教案时需要的典型样图、基于知识点的地图动画、教学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还有备课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如学术论文、地图介绍说明等,一应俱全。

(2)丰富的地图学信息资源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地图学信息资源包括了地图学基础多媒体信息资源、特色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地图学网络教学系统等不同类型、层次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个性化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可在“地图学网络课堂”上根据知识点自学带有彩色地图和动画的网络教材,也可观看与PPT同步的知名教师讲课录像,还可以进行相关的网上实习和练习等。

(3)完善的地图学信息资源体系为课程的科学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谓课程的科学整合,是指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丰富的地图学信息资源与良好的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有序化、信息使用的便捷化和信息保障的整体化,形成了一个功能强大、信息丰富、结构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地图学课程的科学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提升了地图学课程建设的水平。地图学教学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地图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总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体现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成果?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如何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模式教学?如何保持课程资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今后继续努力。要以用户(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为主,充分研究每门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深入挖掘优秀的教学资源,并运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使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常建常新,持续发挥作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吴宁,冯博琴.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2] 李海萍,龚晓群. 国家精品共建共享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精品画廊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釉光青精品欣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
视界 精品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