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抽象思维可视化的四种方法

2014-08-18王维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物理题物理量变阻器

王维生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让抽象思维具体化、逻辑思维显现化、形象思维直观化,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将抽象思维可视化,可以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极限法、比例法、求同法、求差法等。

极限法。在教学“直线运动”时,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对如何使气泡上升的速度变慢便于计时,学生经过讨论,采用“极限法”分析得出:如果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零度时,那么气泡上升速度为零。所以,减小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便可达到目的。

比例法。有些物理题,按一般思路去解答,往往比较繁琐,如能恰当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巧妙地利用“比例法”,则会出奇效,不但提高解题速度,而且增强创新意识。

【例题1】甲、乙两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起点10m,乙仍在起点跑,则( )。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分析:甲、乙均为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走的路程应成正比例。

解答:因为S甲/S乙=S′甲/S′乙,所以100/(100-10)=(100+10)/S′乙,解得S′乙=99(m),故选A。

求同法。有些物理题具有两个物理过程,每个物理过程都有3种不同的物理量。在两个物理过程的6个物理量(只有3种)中,往往有两个同种物理量相等。可以先利用其中的某个物理过程,求出这个相等的物理量,再将它代入另一个物理过程求出题目中的问题,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我们不妨取名叫“求同法”。

【例题2】一节运油车装20m3的油,从车中取出20ml油,称得它的质量为16.4g,求这节运油车所装油质量是多少?

分析:样品油的质量m1、密度ρ1、体积v1和一节油车所装油的质量m2、密度ρ2、体积v2这6个物理量中,密度是相等的。通过样品油求出密度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ρ=m1/v1=16.4g/20cm3=8.2g/cm3=8.2×103kg/m3,m2=ρv2=8.2×103kg/m3×20m3=16.4×103kg=16.4t。答:这节运油车所装油质量是16.4t。

求差法。有些物理题,三种不同的物理量中有一种物理量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中保持不变,而另两种物理量发生变化,可采用“求差法”解答。

【例题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的过程中,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示数的范围为0.3A到0.4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到3V之间,且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求电源电压和待测电阻各为多少?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前后处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在这个移动的过程中,待测电阻R1保持恒定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

U10=I10R1……①

U11=I11R1……②

用②式-①式可得:U11-U10= (I11-I10)R1,即R1=(U11-U10)/(I11-I10)=ΔU1/ΔI1,又因电源电压U电恒定不变,U1+U2=U电,则|ΔU1|=|ΔU2|,故R1=ΔU2/ΔI1。

解答:R1=ΔU1/ΔI1=ΔU2/ΔI1=(3V-2V)/(0.4A-0.3A)=10Ω,U10=I10R1=0.4A×10Ω=4V,U电=U10+U20=4V+2V=6V。

答:电源电压为6V,待测电阻为10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之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让抽象思维具体化、逻辑思维显现化、形象思维直观化,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将抽象思维可视化,可以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极限法、比例法、求同法、求差法等。

极限法。在教学“直线运动”时,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对如何使气泡上升的速度变慢便于计时,学生经过讨论,采用“极限法”分析得出:如果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零度时,那么气泡上升速度为零。所以,减小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便可达到目的。

比例法。有些物理题,按一般思路去解答,往往比较繁琐,如能恰当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巧妙地利用“比例法”,则会出奇效,不但提高解题速度,而且增强创新意识。

【例题1】甲、乙两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起点10m,乙仍在起点跑,则( )。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分析:甲、乙均为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走的路程应成正比例。

解答:因为S甲/S乙=S′甲/S′乙,所以100/(100-10)=(100+10)/S′乙,解得S′乙=99(m),故选A。

求同法。有些物理题具有两个物理过程,每个物理过程都有3种不同的物理量。在两个物理过程的6个物理量(只有3种)中,往往有两个同种物理量相等。可以先利用其中的某个物理过程,求出这个相等的物理量,再将它代入另一个物理过程求出题目中的问题,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我们不妨取名叫“求同法”。

【例题2】一节运油车装20m3的油,从车中取出20ml油,称得它的质量为16.4g,求这节运油车所装油质量是多少?

分析:样品油的质量m1、密度ρ1、体积v1和一节油车所装油的质量m2、密度ρ2、体积v2这6个物理量中,密度是相等的。通过样品油求出密度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ρ=m1/v1=16.4g/20cm3=8.2g/cm3=8.2×103kg/m3,m2=ρv2=8.2×103kg/m3×20m3=16.4×103kg=16.4t。答:这节运油车所装油质量是16.4t。

求差法。有些物理题,三种不同的物理量中有一种物理量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中保持不变,而另两种物理量发生变化,可采用“求差法”解答。

【例题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的过程中,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示数的范围为0.3A到0.4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到3V之间,且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求电源电压和待测电阻各为多少?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前后处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在这个移动的过程中,待测电阻R1保持恒定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

U10=I10R1……①

U11=I11R1……②

用②式-①式可得:U11-U10= (I11-I10)R1,即R1=(U11-U10)/(I11-I10)=ΔU1/ΔI1,又因电源电压U电恒定不变,U1+U2=U电,则|ΔU1|=|ΔU2|,故R1=ΔU2/ΔI1。

解答:R1=ΔU1/ΔI1=ΔU2/ΔI1=(3V-2V)/(0.4A-0.3A)=10Ω,U10=I10R1=0.4A×10Ω=4V,U电=U10+U20=4V+2V=6V。

答:电源电压为6V,待测电阻为10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之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让抽象思维具体化、逻辑思维显现化、形象思维直观化,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将抽象思维可视化,可以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极限法、比例法、求同法、求差法等。

极限法。在教学“直线运动”时,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对如何使气泡上升的速度变慢便于计时,学生经过讨论,采用“极限法”分析得出:如果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零度时,那么气泡上升速度为零。所以,减小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便可达到目的。

比例法。有些物理题,按一般思路去解答,往往比较繁琐,如能恰当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巧妙地利用“比例法”,则会出奇效,不但提高解题速度,而且增强创新意识。

【例题1】甲、乙两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起点10m,乙仍在起点跑,则( )。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分析:甲、乙均为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走的路程应成正比例。

解答:因为S甲/S乙=S′甲/S′乙,所以100/(100-10)=(100+10)/S′乙,解得S′乙=99(m),故选A。

求同法。有些物理题具有两个物理过程,每个物理过程都有3种不同的物理量。在两个物理过程的6个物理量(只有3种)中,往往有两个同种物理量相等。可以先利用其中的某个物理过程,求出这个相等的物理量,再将它代入另一个物理过程求出题目中的问题,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我们不妨取名叫“求同法”。

【例题2】一节运油车装20m3的油,从车中取出20ml油,称得它的质量为16.4g,求这节运油车所装油质量是多少?

分析:样品油的质量m1、密度ρ1、体积v1和一节油车所装油的质量m2、密度ρ2、体积v2这6个物理量中,密度是相等的。通过样品油求出密度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ρ=m1/v1=16.4g/20cm3=8.2g/cm3=8.2×103kg/m3,m2=ρv2=8.2×103kg/m3×20m3=16.4×103kg=16.4t。答:这节运油车所装油质量是16.4t。

求差法。有些物理题,三种不同的物理量中有一种物理量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中保持不变,而另两种物理量发生变化,可采用“求差法”解答。

【例题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的过程中,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示数的范围为0.3A到0.4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到3V之间,且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求电源电压和待测电阻各为多少?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前后处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在这个移动的过程中,待测电阻R1保持恒定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

U10=I10R1……①

U11=I11R1……②

用②式-①式可得:U11-U10= (I11-I10)R1,即R1=(U11-U10)/(I11-I10)=ΔU1/ΔI1,又因电源电压U电恒定不变,U1+U2=U电,则|ΔU1|=|ΔU2|,故R1=ΔU2/ΔI1。

解答:R1=ΔU1/ΔI1=ΔU2/ΔI1=(3V-2V)/(0.4A-0.3A)=10Ω,U10=I10R1=0.4A×10Ω=4V,U电=U10+U20=4V+2V=6V。

答:电源电压为6V,待测电阻为10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物理题物理量变阻器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一道连接体物理题引出的重要结论
快速求解物理题 验证结果须注意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玩转滑动变阻器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
例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谈初中物理解题技巧
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