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与学和谐的三要素

2014-08-18彭春香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教与学重难点

彭春香

在英语中,“教学”常译成“teaching”。其实,“教学”应该分别看成“教”与“学”,也就是分成“teaching”和“learning”两个部分。教与学必须互动、和谐,教学效果才会好。“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而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而言,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么几个问题:教师教的速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是否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相符?等等。总之,要牢记使教学和谐的三个要素:速度、目标和数量。

1.把握速度,切记“欲速则不达”。

词汇量超多,信息量超大,在把握了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的这一特点之后,一些教师有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同样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必须加快速度赶进度,所以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读单词,讲解单词,听录音,读对话……一节课下来,教师实在是筋疲力尽,而学生怎样呢?平均一个单元单词量在70个以上,一个读6遍(跟录音读,跟老师读,集体读)一共读420遍,先读这么多单词就要花费学生多少气力,何况教师要求学生循环往复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接着,教师又开始给学生讲解单词的用法,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基本上就是这么繁忙。第二课时教师马上开始对话教学、阅读教学,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未弄清楚陌生单词的读音、意思,教师却竭尽全力、连推带赶地带着学生把一个单元的纸张翻完,马上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最后在预定时间内进入学期总复习……这种复习类似“炒冷饭”甚至是“炒夹生饭”,充其量把饭炒热,有时仍然是夹生饭,吃起来索然无味。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累,越学觉得越难,这种教与学就毫无有效性可言了。

有一次集体备课,内容是8B Unit 3 Grammar板块“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当时我们大家认真全面分析了教学内容,要求掌握被动语态的意义、结构以及特殊注意点,集体讨论几乎囊括了所有被动语态的重点、难点,所以我们的教学定位就是突破重难点,以至于这节“被动语态第一课时”的学案上几乎罗列了所有的重难点内容,“企图”一节课之内让学生能够把所有被动语态的重难点都尽收脑海。结果这当然是我们的“奢望”,有的学生连被动语态的结构还没掌握,又告诉他某些时候不要用被动语态,学生简直“神魂颠倒”了,基本上这第一课时的教学预设完全泡汤,第二课时必须重新从被动语态的意义和结构入手,稳打稳扎。

加快教学节奏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2.确立目标,促使“跳一跳,便摘到”。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样东西得之愈易,愈不把其放在心里;得之愈难,一旦取得,将愈加珍惜。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如此,如果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学生会食之无味;相反,如果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意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促使学生“跳一跳,便摘到”,那么,可以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化发展。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很明显地体现了这点,各单元的Grammar板块在呈现了大量的相关语法专项练习之后,总会有“Work out the rules”来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总结并掌握语法规则,教材的启发性恰到好处。

教材编写如此用心,教学设计更需循循善诱,愤启悱发。如8B Unit 5 Grammar中关于so...that...,such...that...两个语言项目的学习,如果能启发学生找出其中规则,一切就迎刃而解。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大量的例句,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work out the rules:We can use “a...”or“an...”between “so” and“that”;we can use“a...”or “an...”between “such”and“that”.在此基础上,继续给出一些例句帮助学生巩固“so”和“such”,其后再补充“ little time”“ many people”“ few trees”“ much money” 等几个特殊词组,让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再自己改正错误,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完善知识结构,用“半成品”的规则启发他们: 名 用such, 形 、 副 so, 多 多 少 少 都用so.(每空限一个词)学生最终都能朗朗上口地说出这一口诀。相信他们对这一规则记忆的时间会更长,记忆会更清晰。的确自己跳起来从树上摘的桃子与从地上捡到的相比,味道更鲜美。

3.调控数量,谨记“多多并非益善”。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当加强课堂教学密度是必要的。但是,课堂容量的大小并非与教学有效性成正比。量太小,学生吃不饱,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量过大,学生吃不消,照样难以激发其学习激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量必须适度,必须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谐一致。

如果说突出重点是任何教学都应采取的策略,那么对于词汇教学来说,它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在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惟恐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在词汇教学时侃侃而谈,举一反三,滔滔不绝,对每个单词作出详尽的解释,由一个单词又引申到很多相关词汇、短语等,几乎每个单词都讲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而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却不得而知,很可能收效甚微。

在8B Unit 5 Reading板块中“proud”这个单词出现时,我在课堂教学时条件反射似的增加了它的名词形式“pride”的教学,期望学生能分别学会“be proud of”“be proud+that从句”以及“the pride of”,还让学生反复练了几组,类似于“今天我们以我们的学校为荣,明天我们的学校将以我们为傲”这样的例句,当时自我感觉教学延伸和教学内容相得益彰,词汇知识全面到位。结果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此混淆不清,真是得不偿失。如果让学生先掌握“proud”,到9A教材中出现名词“pride”时再对比“proud”进行教学就会很好,这才是“循序渐进”。而之前的过度延伸似乎是“画蛇添足”,甚至所补充的内容之间还对学生的认知产生负迁移。这样的教学现象就是典型的“预设太多,生成不够”。

和谐产生美。和谐的教学状态必然是尊师爱生,相濡以沫;和谐的教学状态必然是教学相长;和谐的教学状态下学生必然兴之所至,情之所达,意有所会。

因此,我们追求有效的英语教学,就必须调控好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情感与知识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处于和谐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教与学重难点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被动语态点点通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