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畲族自治县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实践与成效

2014-08-16朱志柳等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成效问题对策

朱志柳等

摘要:阐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景观林体系工程实施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建设经验,分析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该县景观林建设参考。

关键词:景观林;成效;建设经验;问题;对策;景宁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0902

1 工程实施主要概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西南端,东邻青田、近年来,全县在景观林体系建设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全县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丽水市委、市政府“绿色掘起、科学跨越”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力加快推进“森林景宁”建设,紧紧围绕制定的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城镇绿化工程,景区景点绿化工程等景观林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景观林体系,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观。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实施景观林体系建设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在运作模式上大胆创新,实现重点工程全面突破。

1.1 项目支撑实现保景观林体系发展新突破

按照因地制宜、因景设林、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每年根据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和落实年度重点项目工程。

1.2 广筹资金实现保景观林体系发展资金投入新突破

为确保景观林体系建设资金得到有效落实,景宁畲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多方位投入相结合,拓展筹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二是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三是涉及部门分工筹资,用于景观林工程建设。四是鼓励社会民间资金投入。五是群众投工投劳,几年中以资代劳用于植树达3万人次。

1.3 向重点工程全面突破,撑起景观林体系工程主体框架

1.3.1 绿色通道工程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道路建设发展迅猛,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通周边县市区,内通乡镇村三级城乡公路网。绿色通道工程按照高标准、多样性的原则,将绿色通道建设延伸到县、乡、村级道路。

1.3.2 城镇绿化工程

全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以城镇绿化为重点的绿化工程。把城镇绿化工作作为全县绿化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21乡镇、街道绿化合格达100%。

1.3.3 景区景点绿化工程

景观林体系建设必须与景区景点开发、旅游线设计相结合,景点附近以静景为主,旅游线以动景为主。

2 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1 主要成效

2.1.1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近年来新建(补植改造)通道景观林11686亩、抚育改造通道景观林4950亩,着力推进县城周边和通道沿线林相改造,完成了云景高速公路双坑口两侧山体景观林补植改造、城北公墓绿化遮挡项目,推进城北入城景观公园、外舍岗石景观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1.2 社会效益突出

项目建设对于强化民众的爱绿、护绿意识,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项目的建设还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做出贡献。

2.1.3 景观效益可观

景观得到改善,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场所。如城镇景观林建设,不仅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旅游、学习、陶冶情操的场所,使游客从旅游中感受到愉悦、轻松、消除心理紧张和身体疲劳,获得积极的休息和游乐,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通道景观林得到建设,不仅提高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品位和档次,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

2.2 主要经验

2.2.1 坚持生态、经济、景观三大效益相结合

把这一思想体现在景观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寻找最佳结合点,在坚持景观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立足于生态、经济、景观三大效益相结合。

2.2.2 着力健全景观林保障体系,狠抓质量

更新观念,将景观林体系建设由行业行为转为社会行为,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由纯行政手段变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围绕景观林体系发展总体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适合县情的景观林重点工程,积极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景观林体系栽植科技含量。

3 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表现为树种单一,林相不齐,生态效益低下,绿化效果差,投入成本很大,树种、时间的配置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加快景观林工程建设的对策

4.1 合理布局景观林体系

景观林体系工程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营造空间上,要向沿路、沿溪、沿庄的方向拓展。

4.2 树种、时间的配置

树种配置原则上采用群落混交方式,因地制宜采取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荫树种与中、喜光树种相匹配,上层树种与下层树种相配套,生态型树种与景观型树种合理配置,在可能的污染源附近配置相应的抗污染树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树种以木荷、枫香、青冈、深山含笑、杜英、苦槠、山乌桕、无患子、黄山栾树等常绿或落叶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在时间配置上应按照植物生态习性,集中成片配植不同季相的树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花果飘香。

4.3 切实加强保障措施

4.3.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将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业绩作为职能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4.3.2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行政引导、职能部门负责、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发展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4.3.3 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对景观林体系工程成果执法力度,严厉严重打击乱砍滥伐景观林树木违法行为,确保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果安全。

4.3.4 建立绿化树木苗圃

为了就地取材,景宁畲族自治县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由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户,或者有意愿发展绿化树木的人员等,建立绿化树木苗圃,为今后该县在观景林体系工程建设中,提供绿化树木保障。

4.3.5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古人说:“三分种、七分管”,在观景林体系工程建设竣工后,工作重点要在如何管理上作文章,实行分段、分地点,将责任落实到人,并签定管护目标责任书,同时落实资金保障,使观景林体系工程成果发挥应有的效果,为人类、为子孙造富。

参考文献:

[1] 钟功甫. 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景贵和.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J]. 地理学报,1991,46(1):8~15.

[3] 肖笃宁.“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估[C]//牛文元. 绿色战略.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4]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endprint

摘要:阐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景观林体系工程实施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建设经验,分析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该县景观林建设参考。

关键词:景观林;成效;建设经验;问题;对策;景宁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0902

1 工程实施主要概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西南端,东邻青田、近年来,全县在景观林体系建设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全县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丽水市委、市政府“绿色掘起、科学跨越”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力加快推进“森林景宁”建设,紧紧围绕制定的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城镇绿化工程,景区景点绿化工程等景观林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景观林体系,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观。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实施景观林体系建设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在运作模式上大胆创新,实现重点工程全面突破。

1.1 项目支撑实现保景观林体系发展新突破

按照因地制宜、因景设林、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每年根据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和落实年度重点项目工程。

1.2 广筹资金实现保景观林体系发展资金投入新突破

为确保景观林体系建设资金得到有效落实,景宁畲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多方位投入相结合,拓展筹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二是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三是涉及部门分工筹资,用于景观林工程建设。四是鼓励社会民间资金投入。五是群众投工投劳,几年中以资代劳用于植树达3万人次。

1.3 向重点工程全面突破,撑起景观林体系工程主体框架

1.3.1 绿色通道工程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道路建设发展迅猛,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通周边县市区,内通乡镇村三级城乡公路网。绿色通道工程按照高标准、多样性的原则,将绿色通道建设延伸到县、乡、村级道路。

1.3.2 城镇绿化工程

全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以城镇绿化为重点的绿化工程。把城镇绿化工作作为全县绿化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21乡镇、街道绿化合格达100%。

1.3.3 景区景点绿化工程

景观林体系建设必须与景区景点开发、旅游线设计相结合,景点附近以静景为主,旅游线以动景为主。

2 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1 主要成效

2.1.1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近年来新建(补植改造)通道景观林11686亩、抚育改造通道景观林4950亩,着力推进县城周边和通道沿线林相改造,完成了云景高速公路双坑口两侧山体景观林补植改造、城北公墓绿化遮挡项目,推进城北入城景观公园、外舍岗石景观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1.2 社会效益突出

项目建设对于强化民众的爱绿、护绿意识,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项目的建设还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做出贡献。

2.1.3 景观效益可观

景观得到改善,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场所。如城镇景观林建设,不仅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旅游、学习、陶冶情操的场所,使游客从旅游中感受到愉悦、轻松、消除心理紧张和身体疲劳,获得积极的休息和游乐,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通道景观林得到建设,不仅提高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品位和档次,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

2.2 主要经验

2.2.1 坚持生态、经济、景观三大效益相结合

把这一思想体现在景观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寻找最佳结合点,在坚持景观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立足于生态、经济、景观三大效益相结合。

2.2.2 着力健全景观林保障体系,狠抓质量

更新观念,将景观林体系建设由行业行为转为社会行为,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由纯行政手段变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围绕景观林体系发展总体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适合县情的景观林重点工程,积极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景观林体系栽植科技含量。

3 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表现为树种单一,林相不齐,生态效益低下,绿化效果差,投入成本很大,树种、时间的配置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加快景观林工程建设的对策

4.1 合理布局景观林体系

景观林体系工程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营造空间上,要向沿路、沿溪、沿庄的方向拓展。

4.2 树种、时间的配置

树种配置原则上采用群落混交方式,因地制宜采取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荫树种与中、喜光树种相匹配,上层树种与下层树种相配套,生态型树种与景观型树种合理配置,在可能的污染源附近配置相应的抗污染树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树种以木荷、枫香、青冈、深山含笑、杜英、苦槠、山乌桕、无患子、黄山栾树等常绿或落叶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在时间配置上应按照植物生态习性,集中成片配植不同季相的树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花果飘香。

4.3 切实加强保障措施

4.3.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将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业绩作为职能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4.3.2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行政引导、职能部门负责、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发展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4.3.3 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对景观林体系工程成果执法力度,严厉严重打击乱砍滥伐景观林树木违法行为,确保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果安全。

4.3.4 建立绿化树木苗圃

为了就地取材,景宁畲族自治县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由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户,或者有意愿发展绿化树木的人员等,建立绿化树木苗圃,为今后该县在观景林体系工程建设中,提供绿化树木保障。

4.3.5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古人说:“三分种、七分管”,在观景林体系工程建设竣工后,工作重点要在如何管理上作文章,实行分段、分地点,将责任落实到人,并签定管护目标责任书,同时落实资金保障,使观景林体系工程成果发挥应有的效果,为人类、为子孙造富。

参考文献:

[1] 钟功甫. 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景贵和.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J]. 地理学报,1991,46(1):8~15.

[3] 肖笃宁.“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估[C]//牛文元. 绿色战略.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4]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endprint

摘要:阐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景观林体系工程实施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建设经验,分析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该县景观林建设参考。

关键词:景观林;成效;建设经验;问题;对策;景宁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0902

1 工程实施主要概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西南端,东邻青田、近年来,全县在景观林体系建设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全县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丽水市委、市政府“绿色掘起、科学跨越”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力加快推进“森林景宁”建设,紧紧围绕制定的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城镇绿化工程,景区景点绿化工程等景观林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景观林体系,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观。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实施景观林体系建设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在运作模式上大胆创新,实现重点工程全面突破。

1.1 项目支撑实现保景观林体系发展新突破

按照因地制宜、因景设林、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每年根据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和落实年度重点项目工程。

1.2 广筹资金实现保景观林体系发展资金投入新突破

为确保景观林体系建设资金得到有效落实,景宁畲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多方位投入相结合,拓展筹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二是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三是涉及部门分工筹资,用于景观林工程建设。四是鼓励社会民间资金投入。五是群众投工投劳,几年中以资代劳用于植树达3万人次。

1.3 向重点工程全面突破,撑起景观林体系工程主体框架

1.3.1 绿色通道工程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道路建设发展迅猛,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通周边县市区,内通乡镇村三级城乡公路网。绿色通道工程按照高标准、多样性的原则,将绿色通道建设延伸到县、乡、村级道路。

1.3.2 城镇绿化工程

全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以城镇绿化为重点的绿化工程。把城镇绿化工作作为全县绿化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21乡镇、街道绿化合格达100%。

1.3.3 景区景点绿化工程

景观林体系建设必须与景区景点开发、旅游线设计相结合,景点附近以静景为主,旅游线以动景为主。

2 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1 主要成效

2.1.1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近年来新建(补植改造)通道景观林11686亩、抚育改造通道景观林4950亩,着力推进县城周边和通道沿线林相改造,完成了云景高速公路双坑口两侧山体景观林补植改造、城北公墓绿化遮挡项目,推进城北入城景观公园、外舍岗石景观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1.2 社会效益突出

项目建设对于强化民众的爱绿、护绿意识,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项目的建设还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做出贡献。

2.1.3 景观效益可观

景观得到改善,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场所。如城镇景观林建设,不仅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旅游、学习、陶冶情操的场所,使游客从旅游中感受到愉悦、轻松、消除心理紧张和身体疲劳,获得积极的休息和游乐,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通道景观林得到建设,不仅提高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品位和档次,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

2.2 主要经验

2.2.1 坚持生态、经济、景观三大效益相结合

把这一思想体现在景观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寻找最佳结合点,在坚持景观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立足于生态、经济、景观三大效益相结合。

2.2.2 着力健全景观林保障体系,狠抓质量

更新观念,将景观林体系建设由行业行为转为社会行为,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由纯行政手段变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围绕景观林体系发展总体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适合县情的景观林重点工程,积极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景观林体系栽植科技含量。

3 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表现为树种单一,林相不齐,生态效益低下,绿化效果差,投入成本很大,树种、时间的配置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加快景观林工程建设的对策

4.1 合理布局景观林体系

景观林体系工程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营造空间上,要向沿路、沿溪、沿庄的方向拓展。

4.2 树种、时间的配置

树种配置原则上采用群落混交方式,因地制宜采取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荫树种与中、喜光树种相匹配,上层树种与下层树种相配套,生态型树种与景观型树种合理配置,在可能的污染源附近配置相应的抗污染树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树种以木荷、枫香、青冈、深山含笑、杜英、苦槠、山乌桕、无患子、黄山栾树等常绿或落叶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在时间配置上应按照植物生态习性,集中成片配植不同季相的树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花果飘香。

4.3 切实加强保障措施

4.3.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将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业绩作为职能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4.3.2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行政引导、职能部门负责、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发展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4.3.3 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对景观林体系工程成果执法力度,严厉严重打击乱砍滥伐景观林树木违法行为,确保景观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果安全。

4.3.4 建立绿化树木苗圃

为了就地取材,景宁畲族自治县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由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户,或者有意愿发展绿化树木的人员等,建立绿化树木苗圃,为今后该县在观景林体系工程建设中,提供绿化树木保障。

4.3.5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古人说:“三分种、七分管”,在观景林体系工程建设竣工后,工作重点要在如何管理上作文章,实行分段、分地点,将责任落实到人,并签定管护目标责任书,同时落实资金保障,使观景林体系工程成果发挥应有的效果,为人类、为子孙造富。

参考文献:

[1] 钟功甫. 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景贵和.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J]. 地理学报,1991,46(1):8~15.

[3] 肖笃宁.“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估[C]//牛文元. 绿色战略.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4]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效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