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藩篱外的呼喊

2014-08-16马丽娜

2014年16期
关键词:庐隐贞操

马丽娜

庐隐的一生,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遭际坎坷,可谓命途多舛,然而,这短暂而曲折的生命旅程,却因为她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风格特异的作品而显得弥足珍贵,她的光艳的才华和悲苦的命运,在当时文坛上备受瞩目,她所创作的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苦闷彷徨的作品,翻开了中国女性新文学新的一页,时至今日,仍不减其色。庐隐作为“五四”时期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自我色彩,其中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亦成为文坛备受关注的对象。作为五四新女性的代表,毫无疑问具备了很多创新点,与传统的女性有着莫大的区别,然而,上千年封建观念的荼毒,又使得她在前进中备受牵制,终究难以彻底摆脱旧式女性的某些特点,停滞不前,甚至有了回归的倾向。

1、追求自由与独立

相较于传统的旧式女性,这些新女性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有了受教育和公开社交的机会,有了现代性爱意识、奋斗意识、人的价值观念,成为时代的觉醒者。生活在旧时代的传统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读书识字,即使有,也多是接受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深受着神权、政权、族权和夫权的统治,以及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和动摇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道德经、女儿经等道德观念和规范,这一切,犹如条条绳索套在女性的脖子上,使得她们处处受压抑,除了为男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外,她们没有其他的权利,不仅在经济上缺乏独立能力,就在精神上也受到残酷蹂躏。在那个时代,女人被视为祸水,与小人同列,“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可见女性地位的卑贱。而有着觉醒意识的新女性,不再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教条,享受着受教育的权利,不再被藏在深闺而不得出,可以公开社交,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逐步摆脱男人的附属品地位,开始有了独立的人格意识。庐隐作为新时代女性,号召女性“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女人,还要作人。”①这其中,蕴涵着她对女性的殷切盼望,体现了她的新女性理念。“我以为家庭是男女共同组织成的,对于家庭的经济,固然应当男女分担;对于家庭的事务,也应当男女共负。除了妇女在生育期中,大家都当就其所长服务社会,求得各人经济之独立。男女间只有互助的、共同的生活,而没有倚赖的生活。”②这是庐隐对男女在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处,而不是女性依靠男性的呼喊。

2、否定片面贞操观

“五四”运动对于妇女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讨论贞操、伦理道德、女权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周作人翻译日本女学者舆谢野晶子的《贞操论》”,“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胡适发表了《贞操问题》、《论贞操问题》等文章”,③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节烈观。生活在此时的庐隐,正因为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思想上有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成为新女性的代表。作为觉悟了的女性,她把笔端指向妇女解放这一主题,选取压迫妇女最深、与女性解放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女性人格地位的爱情和婚姻问题作为述说题材,并以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强烈的忿愤,大胆的笔调,浓郁而细腻的风格,控诉和批判了封建旧礼教,表现了新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想和追求。认为女子既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却也不可盲目陷入虚伪的爱情当中,她的可贵就在于“我大胆地反对旧势力,更大胆地否认女子片面的贞操”(《庐隐自传》)在她读北京女子师范的时候,从林鸿俊那里得到了一本当时流行的小说《玉梨魂》,书中曲折凄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悲惨不幸的命运让庐隐潸然泪下。在同情主人公悲惨的爱情之中,却也对薄命的红颜女子有着理性的思考:封建的传统观念是女主人公懦弱性格的源流,造成了想爱而不敢的悲剧,尽管产生爱情,却在心中充滿了“犯罪感”,只因为“一女不侍二夫”。

长篇小说《女人的心》中,女主人公素璞“要打毁一切不合真理的藩篱”,决心不再和无爱的丈夫敷衍下去。为了追求理想和幸福,她毅然跟随恋人纯士到美国留学,又到欧洲与丈夫贺士离了婚,并和纯士在大洋彼岸举行了婚礼。这也是对“一女不侍二夫”的反抗。庐隐的婚姻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她曾经为了要找到真爱,与订了婚的未婚夫取消婚约。《时代的牺牲者》中徐伟的旧夫人,为家庭操劳生育子女辛苦而毁掉了青年的丰韵,到头来却换得“如同一副不用的马鞍扔在马厩里,没人理会”的下场;《一幕》曹子卿的妻子初结婚时所谓“绿鬓堆鸦,红颜如花”,待他归来时却是“容颜憔悴”,这些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了作为女人的权利,可是她们却没有反抗的勇气,只能遵循传统的女子道德观念,固守着她们最后的“尊严”,在伤心中仍旧用女子的贞操来维持余生。这些守住贞节的女性,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这些作品流露出来的基调就是哀痛和愤怒,正是庐隐自身贞节观念使然。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

正如庐隐本人一样,她的小说中的女性秉承了她的这种对女性作为“人”的形象的要求,渴望自由平等的地位。《海滨故人》以庐隐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原型的。主人公露沙是北京一所女子大学的学生,清高孤傲,与同班另四名性格相同的女生自垒高墙,不与世同流合污。然而不久除露沙外的几名女子都在婚姻或在家庭问题上妥协,回归世俗和传统。露沙虽仍旧我行我素,但爱上了已有家室的梓青,执着于这段恋情,却又苦于这种爱情的“不道德”,苦于“人生的究竟”无解答。梓青由于事业的关系,断绝了与露沙的恋情。露沙内心的矛盾与孤独,其实是庐隐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情经验。露沙敢于蔑视传统道德,但又不能毫无顾忌,心理承载着传统与世俗礼法的重压。既抒发了自己的人生苦闷,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愤懑之情。

但是,并非处在那个时期的女性都是新时期女性,对于那些不觉悟的懦弱女性,庐隐有的是鲁迅先生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绪,有的只是最后的叹息:“唉,这种女性!”。生活在男人谎言中的女人,庐隐对她们妥协的态度,对她们的不觉悟,也只能发出无奈的感慨:“男人就这样永远获得成功,女人也就这样万劫不复的沉沦了!”④在《玫瑰的刺》中,也有这样一段话:“从古到今女子只是个玩物,等于装饰品一类的东西,……这是天意,天意是无论如何要遵从的;不过你们要注意在周公制礼作乐之前,男女确是平等的呢!”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庐隐对女性不平等的抗议与不满。男女既然平等,那么就不应该有奴隶,对于那些在男子面前低三下四的女性,庐隐又喊出了她的心声:“世界上最没有个性的女性呵,你们为什么情愿作男子的奴隶和傀儡呢!”⑤这是她情不自禁的呼喊出来的。这是她在眼见日本女人个个对于男人低首下心,柔顺如一只小羊时伤心的呼喊。庐隐从心底发出了对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喊。她认为,为那些幽囚中的可怜妇女“求到翻身,求到自由,不是比给少数所谓上流阶级的妇女,求得参政权,不是更紧要而实在的吗?”⑥

在以庐隐为代表的新女性身上,充满2000多年来女性所不具有的活力与生命力,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她们在思想观念上,与旧式妇女有着最本质的区别,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的园囿,开始关注国家命运,有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强烈地渴望摆脱封建束缚,归结来说,就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开放。不同与传统女性的地方还在于,这些新女性敢于追求女性自身权益与幸福,在婚姻方面、受教育方面、生活方面,都是传统女性无法达到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再是她们婚姻的依据;不再依附于别人,摆脱对男性倚赖的附属品地位,而有了自主的职业,独立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也提高了。简而言之,“五四”新文化运动犹如一把断代剑,将妇女身上的“女奴”镣铐断开,它批判男权,解构男性政治、封建伦理纲常以及文化的话语霸权;追求个性解放,女性独立,使新女性渴望与男性在政治、经济、职业上取得平等对话的权利。这都在某些层面上展示了女性的坚强、独立与平等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否定。庐隐是拥护女权的女性,她对于那些生活在男性侮辱中的女子,号召她们勇敢地冲破男权的藩篱,藐视那些持“男治外女治内”的谬论之人,“应当为自身的幸福,和中国女权的前途,具绝大的勇气,和这恶魔的环境奋斗,干脆找个出路。”⑦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注解

①肖凤.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庐隐.[M].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1984.P235

②肖凤.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庐隐. [M].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1984.P234

③吕美颐、郑勇福.中国妇女运动(1840——1921)[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P279

④尼凡、郁苇.庐隐作品精编. [M]. 漓江出版社 ,2004.P72

⑤肖凤.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庐隐. [M].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1984.P187

⑥李书敏、严平、蔡旭.庐隐散文小说选. [M].重庆出版社,1999.P240-241

⑦庐隐经典作品选. [M].当代世界出版社,P351

猜你喜欢

庐隐贞操
庐隐在杭州
近十年庐隐小说研究文献综述
比 干
新时期庐隐小说创作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庐隐全集》补遗
庐隐:一首哀婉绮丽的诗歌
1949—1966年北京地区贞操观的变革——解放与进步
论庐隐创作中的悲哀之情与感伤主义
贞操权
——一项失“贞”的民事权利和概念①
守住企业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