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结构对R&D投入影响的文献综述

2014-08-16马凌沃毅田蜜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D投入股权结构风险投资

马凌 沃毅 田蜜

摘 要:国内外有关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已有研究大致可以归为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其中,微观研究的地位至关重要,尤其是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这一核心治理角度的研究。从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微观层面综述影响R&D投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差距及原因,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股权结构;R&D投入;风险投资;股权制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00-02

1 引言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代理问题,包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企业研发投资具有风险高、周期长和规模大的特点,研发投资这些固有特征与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决定了企业研发活动同样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在市场不完美和不完全契约的情况下,股权结构是对企业施加影响和控制的基础。企业股权结构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有效执行,研发投入必定会受到股权结构的影响。从公司治理角度探索制约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两个维度探讨企业所有权结构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还有部分学者从股权制衡角度进行了探究。为了更好的了解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研究现状,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将从股权结构的“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三个微观层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 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主要研究

2.1 股权性质因素分析

关于股权性质方面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的研究,以国外企业为样本的研究中,Madden and Savage通过研究发现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多的R&D投资动力。Liddle研究中指出非国有企业有着更高的创新效率以及更多技术创新动力的原因是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国内企业为样本的研究中,学者冯根福,温军(2008)、任海云(2010)、陈海声,卢丹(2010)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发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要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此外,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股权性质进一步分类进行了研究,比如,国内学者文芳(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类型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持有其他观点:例如,吴延兵(2007)利用制造业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国有产权相比私有股权性质对企业研发有促进作用。

2.2 股权集中度因素分析

股权集中度是指股权集中或分散的程度,股权集中度方面,国外众多观点认为企业股权相对较为集中时,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动力,投资决策也倾向于企业研发投入。Hill和Snell(1988)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后,Shlerifer(1986)和Hosono(2004)等学者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Yan-nan Gou(2009)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支出正相关,而Yafeh和Yosha在2003年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表明,股权越集中,企业研发投入越少,即股权集中度与企业R&D投入成负相关关系。Czarnitzki和Kraft(2003)则认为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支出这两者关系并不显著。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关系不能确定。Madden等(1999)认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积极性相关的假设得不到证实。还有Leech和Leahy(1991)研究证实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投资强度呈“N”型曲线关系。可见关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一致结论。国内关于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关系的研究所得结论不一。国内学者杨勇等(2007)通过江苏省具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越多,即股权集中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张子峰(2010)、任海云(2010)。还有学者没有得出股权集中对企业创新活动有促进作用的结论,学者杨建君和盛锁(2007)的研究指出,在中国现有经济环境中,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2.3 股权制衡度因素分析

股权结构第三刻画指标是股权制衡度,又称股权控制度(IDX),是指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股东,在股东之间形成一个制衡机制,其他大股东对控股大股东的有力制衡可以抑制大股东对企业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La Porta(1999)认为理想的股权结构需要多个大股东同时存在,股东之间互相制衡和互相监督能力会增,并认为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内部化控制权私人收益,也就是说股权制衡有利于促进企业R&D投入。目前国内从股权制衡角度研究对R&D投入的影响相关文献较少,研究结论也相差较大。白艺昕等(2008)研究证实了在堑壕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的交替作用下,股权制衡与R&D投入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任海云(2010)根据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一定的股权制衡对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股独大是不利于R&D投入的;学者靳洁(2011)通过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与R&D投资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刘胜强,刘星(2010)根据2002-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公司R&D投资额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的R&D投资决策起到有效制衡作用。

3 述评

本研究梳理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脉络框架,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存在一定的关系,只不过由于国别差异、行业差异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体制方面的差异,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和空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理论上的发展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

第一,在股权性质方面,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由于经营目标多元化、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产权主体虚置,加之技术创新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非程序性等特征,导致国有企业股东及其代理人的监督动力和监督能力不足,容易形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不利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研发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大部分由国有企业占有,国有企业比私有企业更有条件增加研发投入。以上总结中我们发现,现有研究大多数是简单地将股权性质分为国有和私有两种,而现实中,股权还可以分为很多具体形式。如股本性质可以分为国有股,社会法人股,内部人持股,社会公众股及其他股份,不同属性的股东对公司治理的态度和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对于股权性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对于股权性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还值得深入探讨。

第二,在股权集中度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主要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非线性”关系。对两者之间持正相关关系观点的研究学者认为大股东监督经营者的积极性会随着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从而能防止经营者为了短期业绩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在降低代理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经营者减少企业R&D投入。对两者之间关系持负相关观点的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就越有机会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因为大股东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掏空公司利益上,而疏于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利于研发投入的增加。最后,认为两者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不利的,集中度过低会导致股东不能有效监督经营者,股权集中度过高,将有可能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越严重,不利于研发投入的增加。从股权集中度方面,企业需要以新的视角看待“一股独大”问题,从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股权结构安排。

第三,在股权制衡度上,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一定的股权制衡可以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随着股权制衡度的增加,股东们可以相互牵制,互相监督,防止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的发生,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增加公司长远利益上。少部分学者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目前关于股权制衡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于不同行业是否存在相同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股权结构属于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制度框架,股权结构作为一种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准则,通过特定的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设计,避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国外学者对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较为全面。国内目前有关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以及高管持股方面。对于股权性质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对股权制衡的研究比较缺乏,且多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更是显得相对滞后与不足。最后,从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徘徊于变量间统计检验的简便模式,并未探讨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且由于影响研发投入的变量很多,因此也未能在理论探索方面形成显著贡献性价值。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探究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核心部分影响企业R&D投入的传导机制,并且针对不同行业进行企业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对于给企业提供参考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126-135.

[2]陈海声,卢丹.股权性质、资本结构、现金流量与研发强度[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230-232.

[3]文芳.控股股东与公司研发投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软科学,2007,(06):50-54

[4]吴延兵.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R&D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05):67-75.

[5]Gary Madden, Scott Savage.Telecommunications productivity, catchup and innovation[J].Telecom mutilations Policy,1999:200-214.

[6]白艺昕,安灵.所有权结构对R&D投资决策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5):131-134.

[7]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囯软科学,2010,(5):126-135.

[8]Caselli S.,Gatti S.,Perrini F.Are venture capitalist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9,15(1):92-111.

[9]Chen M.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and R&D investments:The role of the external managerial labor market[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2010,24(5):553-572.

猜你喜欢

D投入股权结构风险投资
万科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分析
外部金融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民营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实证研究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自然人控股公司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研究
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