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实证研究

2017-01-09张源陈科任

会计之友 2016年2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

张源 陈科任

【摘 要】 为揭示民营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政策的关系,文章以广东为例,通过R&D投入、企业所得税收入、政府支持R&D活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位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数据,构建以R&D投入为基础的变量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可以促进民营企业R&D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 R&D投入; 税收激励

【中图分类号】 F8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21-04

一、前言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1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创造和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 2 ]。国际上,许多国家早已领悟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在R&D研发投入方面非常重视。美国、欧盟、韩国、以色列等都提出了本国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投入预算。2014年美国提出R&D经费占GDP的比重向3%迈进;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到2020年要把R&D经费占GDP的比重增加到3%;韩国、以色列提出要将此比重增加到4%。可见世界各科技投入大国对R&D投入很重视。另外,发达国家中70%的跨国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的R&D研发投入多于其销售额的5%。截至2015年年底,以色列和韩国R&D占GDP达到4%,美国为2.8%,我国R&D投入强度为2.1%。可见,对R&D投入的高低与否正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新的差距。

我国在十八大之后,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科技创新尤为重视。根据科技部综合评价,截至2015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创新绩效全国第一。同时,R&D投入接近创新型国家水平,关键技术自给率已经提高到70%[ 3 ]。与此同时,广东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却表现薄弱。2015年,广东221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只有72家,不足三分之一;广东民营制造业企业中80%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民营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仅为15.5%和9.1%,一些高端服务业民营经济份额比较小。以上说明,广东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因此,科技创新应成为广东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共识。

纵观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可初步看出其形成有赖于以下因素:一是良好的文化与科技环境;二是有效的财税政策支持[ 4 ]。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能调动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自1994年开征所得税以来,我国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针对这些财税激励政策,广东民营企业是否有效利用,税收激励政策如何调动民营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本文将围绕广东民营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假设

税收优惠直接作用于纳税人收入,间接影响或激励纳税人的行为,从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实现政府预定的调控目标。这里以R&D研发投入作为因变量,利用比较静态来衡量税收激励政策对其的激励效用(见图1)。横轴为R&D研发投入,纵轴为税收激励政策。图1中,该代表性企业研发在没有税收激励政策之前,等成本线为IS1,等产量线为Q1,点B1为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组合。得到税收激励之后,由于税收激励政策的存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得企业对R&D投入意愿增加,等成本线变为IS2,均衡点也从B1点变为B2点。在新的均衡点下,企业R&D研发投入从X1点升到X2点,企业R&D研发支出增加。可见,实施税收激励之后,企业R&D研发投入增加,即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受到了激励[ 5 ]。因此得到假设1: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

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规模稳中有升,主要体现在:涉及R&D活动的单位数由2014年的6 563家增加到8 113家,增幅达23.6%;有研发机构的单位数更是由2014年的2 908家增长到5 002家,增幅高达7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达1 520.5亿元,同比增长10.6%,且民营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同时,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 004.86亿元,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1%。可见,广东民营企业对R&D投入持续增加。同时,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对广东经济贡献率越来越高。从以上可看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对R&D研发投入会更多。因此,提出假设2: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偏高。

研发创新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对于理性人来说,当企业研发投入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就会激励企业继续维持或增加研发投入[ 6 ]。另外,研发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成本支出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相比大中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R&D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税收激励政策倾向于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广东以企业R&D投入为主,其中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R&D投入又占企业R&D投入的70%。可见,政府支持R&D研发活动的规模企业对R&D投入增长的引领作用更强。因此,由上述得到假设3:相比规模以上中大型企业,小微民营企业不能有效利用税收激励政策,R&D投入较少。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和筛选

本研究数据收集来自宏观层面。一方面,由于广东民企数量多,其财务数据以及R&D投入数据不容易获取,即使进行问卷调查,也不能保证问卷结果的真实与有效。考虑到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以广东R&D投入情况、企业所得税收入、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数以及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作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理论上,企业R&D投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呈负相关关系,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R&D投入会减少[ 7 ]。另外,政府支持企业开展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程度也影响其R&D的投入。因此,是否能通过有效的税收激励,提高民营企业R&D投入?本文将以R&D投入为基础变量指标,相关数据作为解释变量,共同构成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二)模型设定

1.模型建立

为探讨企业R&D投入与税收激励的相关性,建立如下模型:

Rdr=?琢+?茁1Bita+?茁2S+?茁3(25%-Cit)+?滋i

其中:Rdr表示科技研发投入;?琢表示常数项;Bita表示企业所得税收入;S表示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25%-Cit表示企业享受到的所得税优惠;?滋i表示控制变量。

2.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Rdr表示广东R&D研发投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进行科技创新,就需要研发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及设备投入等。这里将R&D科研投入作为解释科技创新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首先需要将其量化,鉴于对类似创意、信息等无法进行量化操作,因此,本文选择可以准确衡量的R&D研发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Bita表示广东企业所得税收入。通常,企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越多,企业所得税税负越会减轻,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就会越多[ 8 ]。因此,可用企业所得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税收激励政策对R&D研发投入的影响。

S表示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这里限定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指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大型、中型民营企业。一般认为,政府支持R&D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越多,企业科研资金会越多,使得企业所在省份R&D投入也越多。因此将政府支持R&D活动的规模以上民企单位数作为解释变量。

25%-Cit代表企业所享受到的所得税优惠,Cit代表企业所得税税负。25%-Cit值越大,表示企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越多。

(3)控制变量

?滋i表示控制变量,除了已列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外,还存在影响被解释变量Rdr变动的其他因素,比如政府财政直接补助、企业销售毛利润等,这里?滋i代表那些对Rdr有影响但又未被纳入模型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模型主要数据如表1。

(三)模型估计

针对以上假设以及建立的模型,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7.0S,将相关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

(四)统计分析

1.模型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由表2可知,模型的修正拟合优度为0.99、P值为0.00,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通过检验。基于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而言,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2.F检验

假设:H0=?茁1=?茁2=?茁3=0,给定显著性水平?琢=5%,由表2中得到F对应的p值为0,因此拒绝原假设H0=?茁1=?茁2=?茁3=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企业所得税收入”、“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以及控制变量?滋i联合起来确实对“广东R&D经费投入”有显著影响,回归模型能够对解释变量Rdr的大部分差异作出解释。

3.T检验

为了方便比较,可利用T统计量对应的双侧概率P值来进行T检验。由表2可知,Bita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p值为0.0087,小于显著性水平?琢的5%。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广东企业所得税收入会对R&D研发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实际来说,企业所得税收入与R&D研发投入应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回归模型t检验并未显出两者具有负相关,说明在我国使用所得税激励政策对R&D研发投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两者关系不明显,即对激励企业R&D研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民营规模以上单位数与R&D投入变化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S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p值为0.0063,小于显著性水平?琢的0.05,说明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会对R&D研发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持R&D活动的民营注册资本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每增加1个单位,广东省R&D研发投入增加1 580万元。表明相比小微民营企业,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企R&D研发投入会更多[ 12 ]。支持了假设3:相比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小微民营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税激励政策,R&D投入较少。另外,2015年广东民营企业占广东省企业总数的97.53%,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大中型企业4 998家,虽然占民营企业的比重仅为18.5%,但其主营业务收入32 062.55亿元,占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1%。可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快,虽然数量较少但盈利能力强。因此,规模以上企业对R&D研发投入更多,表现在市场上即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收益增加,部分支持了假设2: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偏高。

25%-Cit的T统计量对应p值为0.0320,小于显著性水平?琢的5%,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对R&D投入产生显著影响。表明政府实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所得税税率优惠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R&D投入,支持了假设1: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

四、结论与建议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形态,民营企业的进取精神、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与市场高度融合的机制特点,正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创新的动力,也是经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增强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广东实现“一个率先、四个基本”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也应扎实推进。因此,本文为揭示企业研发投入与税收激励的关系,通过广东实践,构建R&D投入为基础变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相关验证,得到以下结论:(1)有效税收激励政策可以促进民营企业对R&D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2)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R&D研发投入偏高。(3)相比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小微民营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税激励政策,R&D投入较少。

以广东为例,企业对其R&D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0%,其中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行动计划》及《科技创新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专项实施方案(2014—2020年)》政策,提到有效的财政、税收激励措施对打造国家“粤港创新走廊”、推动企业与德国、以色列等创新强国科技合作很有必要。因此,本文根据结论,给出以下主要建议:(1)进一步拓展现行所得税激励的作用空间,所得税抵扣政策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投资的动机[ 13 ]。支持民营企业升级改造,对投入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计提的折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加大财政税收优惠力度。省市区或县三级财政可以统筹安排各类资金,运用多种支持方式,发挥财政杠杆效应,带动区域内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加大财政激励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14 ]。从广东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其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专利保护[ 15 ]。

总而言之,民营经济好,我国经济发展才会更好。应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财政、税收方针政策,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促进民营企业转型与科技升级,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更好地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新华社,2015.

[2] 解维敏.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151-153.

[3] 2015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EB/OL].广东省统计局,2016.

[4] 杨璐溶.税收优惠支持科技创新[N].中国税务报,2014-08-29(002).

[5] 马海涛,许强.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及其启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2):78-79.

[6] 冯海红,曲婉,李铭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J].科学研究,2015(5):667-668.

[7] 茆晓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4-15.

[8] 熊小满,陈桂平.税收激励政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2001—2011年数据的SVAR分析[J].管理学家,2013(2):65-74.

[9] 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2004-2015.

[10] 中国统计年鉴[A].国家统计局,2004-2015.

[11] 广东统计年鉴[A].广东省统计局,2004-2015.

[12] 周晓蓉,王三江.试析我国小微型高技术企业税收现状[J].税务研究,2015(5):23-27.

[13] DENICOLO V, HALMENSHLARE C. Optimal patentability requirements with complementary innovations[J].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2012,56(2):190-204.

[14] CULLEN J B, GORDON R H. Taxes and entrepreneurial acitivity:theory and evidence for the U.S.[Z].NBER Working Paper,2002:89-90.

[15] ORTEGA R,PIVA M, POTTERS L,et al. Is corporate R&D investemnt in high-tech sectors more effective[J].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0,28(3):353-365.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探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发展势头好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