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2014-08-15梁建仁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初中化学

梁建仁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美 理论美 用语美 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39-02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无处不蕴含化学美,它是化学美育的基础。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使人萌发幻想、引发灵感,在美的氛围中猎取知识。要达到美育的目的,就必须从化学学科中系统地挖掘美的因子。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一、引入现实生活可接触的化学美,适时渗透

人类的发展史,是美的不断完善史,而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化学美则是众多美中争奇斗艳的一支奇葩。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适时渗透物质性质和化学现象美,可以使学生大脑中的印记复活,在审美和享美中激发思维,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美的畅享中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刚石和石墨》时,可联系钻石那璀璨夺目的永恒之美,以及铅笔芯中软滑且富有光泽的黑美人般的石墨来展开教学;讲到碳酸钙时,可联系教室里洁白的粉墙,以及广西桂林岩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来展开教学;而城市街头以及夜长城上如群星闪烁般的霓虹灯,汽车、轮船上的探雾灯,充入氙气的“人造小太阳”,这些都是稀有气体的“特技表演”。这一切均把自然与科学,美与知识结合得完美无缺。

二、利用化学实验美,直观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原理和现象都能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它不仅给人以求知满足,而且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所以每一个章节都应尽可能地安排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之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首先是化学仪器外形美观、整洁,玻璃制品晶莹剔透。如电解水的霍夫曼电解器,还有U形管、球形干燥管、锥形瓶、集气瓶等,造型优美、简洁,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

其次是仪器性能美。过滤器就好比一个奇妙的筛子,让液体与固体分离;带活塞的分液漏斗和启普发生器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官,通过对导管活塞的开或关,随时控制着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第三是实验现象之美。将硫在空气中点燃然后伸入氧气中时,那由淡蓝转变成蓝紫的近乎梦幻般的火焰,令人产生无限的瑕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火星四射、镁条燃烧时的耀眼白光等,常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屏息观察。奇特的化学现象让人惊叹之余,不由地急切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美妙的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第四是化学实验的瞬间美。从银白色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到中和反应中最后一滴盐酸滴下,溶液中的红色瞬间消失……无不给学生留下美的瞬间回味,如流星划过长空,一闪即逝,却印象极深。

对于化学实验,笔者认为:演示实验至关重要,它既是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起点,亦是学生学习甚至是效仿的榜样。所以,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实验操作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的影响,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操作必须在准确、灵活、熟练、沉着、有条不紊的和谐气氛中进行。为此,教师应事先将整个演示实验进行全面策划、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每个步骤先取什么后取什么,需要什么药品、设备装置,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学生从中观察的重点是什么,思考些什么问题等,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镁带燃烧的实验,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耀眼的白光”,而对原物质的色态以及生成物的色态却不大注意。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其次,要注意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规范化,每一个极细小的动作都要准确,不能有半点瘕疵。某一仪器应如何取,如何放,如何向都不能含糊。例如中学化学教材规定“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然后进行加热”。但有的教师为了贪图方便,喜欢用手拿着试管加热,这是极不好的习惯,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的灵活、熟练、规范,动作的优美、利索,现象的奇特、有趣,常常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悦目清新、舒适坦然的感觉,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愿望,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到知识。再者,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演示实验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能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必然有些学生看不清楚;太慢,则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鲜明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速度的适中,可使学生从奇妙的化学实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的满足。

三、运用化学理论美,契机渗透

化学理论的字里行间以及发展进程里,美的光环一直伴随它发现、成长、完善。化学理论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消化重点,教师必须站在美学“珠峰”、多角度创建美的学习空间,把握时机善于渗透,可以“活化”学生大脑记忆中沉积的火花,让学生陶醉于美的“春潮”之中,驯服难学的理论知识。

如,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既是初三化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是学生较为头痛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给学生归纳出如下表的知识点:

假如我们在教学中只是给出这一表格,便让学生去记忆并能用上它,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笔者是这么指导学生去记忆和运用的:判断时只需将它分成两类,即一类是有酸参与反应的,这一类我们只需判断它的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另一类是没有酸参与反应的,这一类就必须同时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物二者皆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一理论知识的运用,就如同插上了美的翅膀,轻松掌握了。

又如,识记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上产生的气体及体积比时,笔者引导性地问学生:“在家里真正抚养你的人是不是父亲啊?”由这一问题,结合提示,不言而寓,学生很快便记住了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正养(正氧),父亲(负氢)。”然后告诉他们气体的体积比就是水的化学式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

再如,可将初三化学中的“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用更直观的交叉法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排”:按正价左,负价右的排序写出元素(或原子团)符号(个别如NH3等例外)。

“二标”:标出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三交叉”:将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化合价交叉写出(如:+5价磷的氧化物:[P2O5][+5][-2]、硫酸铝:[Al2(SO4)3][+3][-2])。

“四整查”:将右下角数字化成最简整数比并检查(如:+6价硫的氧化物:[SO3][+6][-2]、硫酸铜:[CuSO4][-2][+2])。

如此一来,“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便显得更直观、简练。

四、借化学用语美,递进渗透

化学科学美在于它以抽象的形式展现宇宙间万物的和谐美,而这种美也表现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笔者认为,在化学用语教学中,通过教师认识内在美和美的再创造,如甘露、似阳光,使学生在探求化学美的过程中获得完整的化学用语知识。

例如,离子符号与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法,往往是学生较易混淆的,笔者就将它编成“离右数正负,是1不写出;价上正负数,是1要写出”的美言,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中“右”指右上角,“数正负”意指写数在前正负号在后;“上”指正上方,“正负数”意指写正负号在前数在后。故“离右数正负,是1不写出;价上正负数,是1要写出”指的便是:表示离子符号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写数在前正负号在后(1不必写出,如:氯离子:Cl-;镁离子:Mg2+);表示化合价时标在符号的正上方,写正负号在前数在后(1须写出,如,负一价的氯元素:[Cl][-1],正二价的镁元素:[Mg][+2])。如此一来,学生很快便记住,从而克服了难点。

此外,教师课堂形象美、教学语言艺术美、课堂提问巧妙美、课堂板书设计美、教学结束小结美、辅导学生作业感官美等,都应尽量穿插整个教学过程,这些显露或潜在的美,使学生身处美的海洋,与美同步成长,势必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