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四种策略
2014-08-15全昆常
全昆常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效果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38-02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侧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成功总是留给每一位有准备的人。因此,每节课笔者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先备好教材、备好教具,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变阻器》时,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生活经验少,于是笔者准备了一个收音机,先让学生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扭动旋钮使喇叭的声音变大变小,并告诉学生这个旋钮就是变阻器的应用。笔者利用这一教具引入新课,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从书本寻找答案。
另外物理课堂也可以从一种物理现象、一个实验开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归纳、总结规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笔者让学生先自己设计电路图,再连接好实物图,进行实验探究、测量数据。学生自己动手和观察,边做实验边记录,最后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得出的结果和书本理论数据有差别,引发学生相互讨论实际测量数据和理论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并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老师课堂演示要好很多。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法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疲劳之感,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
现在农村初中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可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电压和电阻》时,由于电学概念比较抽象,笔者采用flash动画,制作水流和电流的形成的课件对比教学,学生很快明白“电压跟水压一样,有水压才有水流,有电压才有电流”这个道理。
(二)联系生活教学法
初中物理新教材在课文穿插了“探究”和“动脑”等栏目,知识性和生活味并重,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滑动变阻器应用》时,除了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还在课堂上观察“调光台灯”的调节效果、开关吊扇的调节过程、收音机音量的调节等,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慢慢爱上物理课。
(三)小组合作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班级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组织同学们讨论,可以在班级课堂进行,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测小灯泡电阻》时,笔者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共用两套实验器材,人人参与操作实验。他们测出来的电阻不完全相同,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笔者引导学生讨论,由学生归纳得出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的结论,并进行适当的点评。有时也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物理知识竞赛,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一种乐学的氛围,共同进步。
(四)问题式教学法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巧设问题,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时,由于八年级学生对这个概念很抽象,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笔者拿出两块大小不同、颜色相同的金属块提问学生:“肉眼能否判断它们是否是同种物质?”很显然从颜色、硬度等这些特征是很难做出判断的。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判断呢?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到底是不是你们给出的答案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找答案,并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实验和思考,很快就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从而得出密度这个反映物质特性的概念,最终解决了密度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练习和课堂作业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此时,教师要面向全体,精心设计练习,既要抓尖子生,又要兼顾中下层,设计的题目要有梯度、坡度,主要包括基础型、中等型、较难型三种题型。对基础型、中等型的题目,大多数学生都会做,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难度大的题目要量少质高,能和中考压轴题相提并论,侧重考查尖子生,这样才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条件》后,笔者先让学生做“一个体积为0.6cm3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的题目,接着又加大一点难度,变题目为“一个体积为0.6cm3,重5N物体浸入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部分学生由于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而出现错误,通过这些具有一定梯度的习题引发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充分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这样设计作业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充分发挥实验和教具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胜。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这一“三好”活资源,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滑动变阻器》这节教学中,变阻器结构较复杂,学生对它的原理较难掌握。于是笔者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支铅笔芯、一个小钳子、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自制一个滑线变阻器,并把它带入实验室接入电路。移动滑线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短,灯泡由暗变亮;反向移动,灯又由亮变暗。这一教学方式的改进,优化了教学情景,使原本复杂的结构变得更简单,原理也更直观易懂,充分发挥了实验和教具的作用。他们用感官和心智去感受、去体验,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成功与快乐。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最重要是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下,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