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浅析
2014-08-15王桂云
王桂云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设置同样遵循这个原则,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思想,重新定位自己在政治课堂上的地位,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做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思想政治 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成绩和升学率高低,教师与学生追求的都是课本知识的熟练记忆。尽管对于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个人的书面知识掌握程度而言,这种方式无疑是最好的,但是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4年5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发行。《纲要》和《政治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紧密联系,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实施近十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先进教学理念的相互传播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加之广大一线教师的改革热情,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好的现象下面掩盖的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1)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区域更严重。
(2)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3)部分教师严格按照《政治课堂标准》要求,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但由于经验不足及其他方面原因,流于形式,学生在“繁华热闹之余”无半点收获,既浪费教师时间,又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
思想政治课堂长期以来都是高中德育的重要阵地和桥头堡,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不良现象不仅直接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直接阻碍教师的个人成长。因此,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讨研究,是当今中小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低效、无效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许多匠心独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涌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前文所说的问题。笔者认为,导致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仍然“以教材为本”,以自己为课堂中心,重视知识传授,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体,仅仅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性,忽视其德育功能。部分教师仍然秉持传统教学观点,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道德、品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严重落后,导致当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势头渐缓,更导致少部分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二)部分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部分教材反映了一些问题:政治思想内容太多,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目标定位高,成人化明显;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代性非常强,但部分教材仍然局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于当前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视而不见,加之部分教材理论性过高,学生无法理解,导致“政治无用论”的思想观点的产生。
(三)考核方式单一。
在国内很多地方,考试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单一标准。就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性属性而言,其考试标准更应该倾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学校、家长唯“分数”论,更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
二、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属性就是育人为本。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把学校一切事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健康发展上,关心每一位学生,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此外,育人为主不能让学生只是学习,而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人的发展除了人自身的发展之外还包括社会对人的发展所提供的一切条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强调育人为本,本质就是坚持人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思想,即让人成为社会的中心和主体,让社会全面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品质,增强人的能力,并把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在某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说做人的根本就是德,每个人只有从小奠定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让学习更有方向,才能让今后的人生目标更清晰,更容易获得成功。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德育为先。在教育价值核心体系中,我们必须重视理想道德教育,并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开放的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努力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在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中重视德育,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能力,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才算是彻底学到了知识。而且,从三维教学目标来看,有效教学侧重于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这就意味着应该加强全面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