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衔接的思路及对策
2014-08-15莫华英
莫华英
摘 要: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难题,是全体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深入探讨的教研课题。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也是一个容易被回避和忽视的难题。本文从差异与脱节、探索与实践等方面探索加强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衔接 衔接思路 衔接对策
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要想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它,除了掌握语音、语法外,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中小学两学段在阅读教学的衔接上有许多难题与障碍,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教与学的发展。
一、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差异与脱节
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彼此缺乏直接交流,造成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差异与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在各年级有所不同。以二级(六年级结束时的要求)和三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在“阅读”方面教学目标的比较为例。
二级的语言技能目标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或小短文;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和指令。
三级的语言技能目标要求: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二级,三级在阅读上的要求有明显提高,二、三级之间阅读教学目标跳跃性强。这对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其阅读能力要求有了很大的飞跃,学生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应付。
(二)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社会的要求也不同,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跨度。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好动,教师实行“保姆式”管理。课堂上,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内容少,节奏慢,要求低,课堂活动多,学生多是在玩中学,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
初中阶段,学生年龄渐渐增大,由于有中考升学的压力,课堂上内容多,节奏快,要求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要求高了。很多情况下老师不再包揽代替,也不再事事过问,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求大大增强,英语课堂相对变得枯燥乏味。
这样就形成了中学与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上一个很大的跨度。这两种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使一些依赖性较强的学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学习方法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基本上以机械模仿为主,视、听、跟读活动远远多于读写活动,“读”的训练只侧重于拼读和简单的朗读,学生学习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初中阶段,学生阅读各种文体并理解大意,找出中心思想,作者意图、观点、态度等相关信息,并运用阅读策略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强调动口、动手、动脑,注重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由于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和转变,往往使一些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难以适应,形成了较大的障碍,出现了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差异与脱节。
二、加强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衔接的思路及对策
我们要加强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三管齐下,探索与实践并重,创新与发展同步,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在“渐变”中顺利完成衔接,在衔接中实现阅读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一个目标,由浅入深,符合阅读教学衔接的要求。
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课程总目标: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兴趣和爱好。
阅读目标在中小学各个阶段要求有所不同,它们都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基本上按循序渐进的要求而设置。我们具体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本学段不同的目标要求,小学要求在“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下工夫,而中学则要求提高阅读技巧,学会略读,能“抓住大意”有突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阅读教材内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明确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胆实践,勇于进取,既实现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又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老师应紧扣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读写的量化要求,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愉快地阅读、思考。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迅速扩大词汇量,打好英语基础,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构建两个平台,加强衔接,探索阅读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当前,中小学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直接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相互间很少进行交流、学习,沟通教学信息。因此,要为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搭建两个共同的平台,加强衔接,探索阅读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是搭建中小学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加强教学交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研活动。通过“联合教研组”这个中小学教师交流平台,让中小学教师之间有更多机会相互感受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为教师制订具体教学计划,为其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二是搭建中小学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中小学学生的联系,相互交流学习。比如对口中小学可以开展联合课堂,共同举办英语角、童话剧比赛、擂台赛等英语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小学英语学习和初中英语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初中英语学习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延续。
通过以上两个平台,中小学教师可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探寻如何在当前的教改现实中找到能顺利衔接过渡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减低或避免因“脱节”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endprint
(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完成阅读教学衔接的三个“渐变”过渡。
1.阅读材料的“渐变”。小学低年级时,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以及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在课外阅读的语篇上,教师可以多采取对话类阅读并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小学高年级时,教师应该多花些时间挑选一些知识性强、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文章。鉴于初中的阅读都为语篇阅读,高年级应少找对话类阅读,多些简单的语篇阅读。初中教师可以选取各种体裁的文章,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项目进行交际训练,让学生意识和体会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更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渐变”。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应侧重研究如何应用多种教学活动模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应从模仿和表演入手,尽可能采用实物、游戏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利于阅读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地开展。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存在一些阅读障碍,如:单词成句,目不成行,学生喜欢一个一个单词阅读,这样既影响速度又影响质量,应当加以引导和纠正。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诱导、启发等形式,培养学生跨越生词障碍,学会略读,学会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方法,提高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平缓、渐进的发展模式。比如:教学闽教版四年级上册的Story Time《The Tigerand the Monkey》时,对于小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并能够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并表演课文。对于初一学生,教师可以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他们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或练习,如:《Fox and cock》进一步充实阅读课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对于初二、初三学生,让他们试着把故事中的对话转改写一段文章,对故事进行续写,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学活动的“渐变”。英语晨会是我区一些学校的特色,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语音学习ABC,故事小木屋、环球采风船、表演小剧场、俚语小故事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孩子们乐于演,乐于学。对于小学生,我们在晨会上要求读读,说说,唱唱,演演。对于初中学生,我们在晨会上要求他们尽量用英语交际,学了新知识马上就用,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表演课本剧。
综上所述,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难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模式,研究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习英语的乐趣,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为目标,做到中小学阅读教学自然过渡,促进英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实施分层教学变同步发展为差异发展.宁波教育科研网.
[3]陈留贯.浅谈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
[4]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