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浅探
2014-08-15吴青
吴青
摘 要: 现在高中学生热衷网络,艺术高中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听音乐、看电视、看漫画等,除学习文化科目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学习艺术专业科目,时间紧,对课外书籍、经典作品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较少。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加强阅读,让学生想读,会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艺术理解能力。
关键词: 艺术高中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勤读书,读好书,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对艺术学生提高艺术成绩也有一定帮助。
一、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抽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经常阅读教科书和讲义,半数以上的学生偶尔阅读与各科目有关的课外读物;半数学生经常阅读各种科目的参考书,经常阅读小说,主要是网络小说,对中国古典名著只有极少数经常阅读;有随时读书习惯的学生只占少数。
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家长们总是认为,其他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做好功课才是真的。只要我看课外书,他们都会说那是浪费时间。我真不明白,他们不也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吗?”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对语文又爱又怕,我喜欢语文,但语文成绩总考不高,我喜欢阅读,但考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总是最难把握,得分率最低,我该怎么办呢?”纵观艺术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的问题:(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方法;(2)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3)课外读物资源不够,阅读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少等。
二、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造成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部分学生只重视学习教科书。
2.教师对课外阅读不重视,有些教师禁止学生带闲书进课堂;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不重视,有些家长在家只让孩子参加辅导补课,做练习题。
3.学生课外休闲的方式比较多,网络快捷,艺术学生课外时间喜欢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看看漫画,喜欢通俗文化,对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兴趣不浓厚,对读书有一定的冲击,对文学作品阅读有一定影响。
4.艺术班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科目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内容,时间紧张,语文基础薄弱,阅读课外书籍时间更少。
三、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提高艺术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艺术高中学生是有艺术特长的高中学生,艺术和文学关系密切,提高他们的语文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阅读引导,让学生想读。
“让学生想读”主要指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乐于读。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需要,产生阅读欲望,急于读。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看这一讲授目的,从而得出两个较为具体的目的。
(1)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作用来看,“让学生想读”这一讲授目的,也就是要让阅读变得具有吸引力。要想达到“让学生想读”这一讲授目的,教师必须提高美学修养,首先急需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就是:什么叫做美?各种美学著作都告诉我们:人们总希望获得美感。人们对美感的追求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需要。既然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对于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可贵的、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它,了解它的规律性,以便调动它和利用它为教学工作服务。
人们起初认为“美”就是“善”,就是“有用”、“好”。后来在美学史上人们逐渐趋向于认为:美就是和谐,美就是对立的统一。和谐之所以美,对立统一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展现了新的自由度,展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发展是人的最高级的又是最基本的需要。当人直觉到一种隐约可见的发展可能,而还没有来得及产生什么具体的动机时,这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就是人的美感。这种展现出的新自由度、新的发展可能,就叫美。当一个事物(“是”)与另一个和它有某种相似而又有某种不同的事物(“似”是而“非”)同时在我们的大脑中映现、交融,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一种隐约可见的自由度,一种新的发展可能,也就会产生美感。张飞的特点是“莽”,这是尽人皆知的(“是”)。如果三国演义的作者就一味地描写张飞的莽,那么这个人物的文学形象就很单薄。当作者写出了张飞用计,博望坡火烧夏侯惇时,就写出了张飞的另一面:粗中有细(“非”)。不过如果故事就停留在这儿,则很有可能有些读者就会不相信。因为在这里,“非”和“是”缺乏相似之处。但是当曹兵第二次来犯时,张飞还是老一套用火攻,这就又使张飞用计不同于诸葛亮用计,显示出张飞在性格上的同一性。这就有了“似”。这种似是而非,就使张飞这个人物活脱脱地凸显出来,博得了千百年来亿万读者的衷心喜爱。这种似是而非,就使人物在内涵上增加了深度(新的自由度)。艺术学生对美有更强烈的感知能力,应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从名著中吸取养分。
(2)从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来看,“让学生想读”也就是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迫切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教师要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改变阅读态度,由被动的阅读态度(觉得应该读、不得不读、只好读)改变为主动的学习态度(需要读、喜欢读、想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