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的喜与忧

2014-08-15

环球时报 2014-08-15
关键词:国民素质河西走廊张掖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14日文章,原题:河西走廊的喜与忧 热闹了十多年的“西部大开发”口号如今在甘肃很少有人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大开发”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内容更清晰。甘肃立志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长达9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是“黄金段”的主要部分。与此前不同的是,如今的甘肃更重视生态和环境,河西走廊上的绿色增多。在“中国镍都”金昌市,尽管高大的烟囱依然耸立,空气质量却比许多东部城市好。位于金昌市东部的金水湖公园占地236公顷,绿化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园内树木成荫,还有大片薰衣草园地,公共卫生间墙壁上也开满鲜花,让人完全想不到这里几年前是一片戈壁。在戈壁滩上种树不仅需要水源,还要运来大量泥土。金昌市和金川公司将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成中水,硬是在戈壁滩上建成西北最大的人工中水蓄水景观带,手笔之大令人印象深刻。在河西走廊中部重镇张掖市,一个占地面积达5200公顷的湿地公园紧邻市区。公园由河流沼泽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和沟渠等人工湿地构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尽管游人众多,湿地公园及周边却没有过度开发,张掖成功保留一块“干净的肺”。从强调经济增长到打造生态屏障,河西走廊新增的绿色令人欣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景也值得期待。但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官员观念陈旧、贫困人口众多、教育程度较低的现实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几天前在张掖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一名香港浸会大学的女生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讲述她在张掖丹霞地貌景区看到的现象:一些游客跨过护栏拍照,她和同学试图劝阻,但这些人置若罔闻。连辑并没有因此而尴尬。他先批评身边的张掖官员没有做好工作,随后总结造成这种现象的三个原因:一是设施建设不完备,二是管理人员不负责任,三是国民素质不高。他坦承,改变这些需要一个过程。确实,以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让大多数民众自觉参与环保还不现实。但是这并不等于官方就可以无所作为。甘肃省已制定宏大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如果这一规划的落实能有效提高包括官员在内的整体国民素质,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才不是一句空话。▲(作者于泽远)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河西走廊张掖
继续向北
张掖大沙河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探讨
“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文博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群众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