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视域下高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2014-08-15胡海峰
胡海峰
(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2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最高端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大力推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的调查,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为此,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共同推进面向研究生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希望以榜样的力量、生动的事例、优良的传统引导广大研究生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宣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果单纯就“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而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硬件”之一,以此为视角能够更科学、全面地洞察当前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
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全面渗透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工作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当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更是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主要目标指向。基于此,可以认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是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基础项目。
(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的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充分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科学文化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必须。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风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2]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体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总体布局的主要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则主要为培养合格的研究生而服务,而德才兼备是对一名合格研究生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端正学风是“德”的重要内容,又是“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德才兼备的目标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活动追求的精神实质相契合。只有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置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总体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才能有效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长效发展。
(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功能发挥的关键手段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这首先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和担忧的问题。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疑虑: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如何得知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情况?如何提高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这就引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这项评价工作的重要功能就是评估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使得相对稀缺的科研资源更加稀缺,对学术荣誉以及与之相关的利益追求诱导了很多研究生或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导向:急功近利成为很多研究生的重要表现,弄虚作假成为很多硕博学子的首要选择,荣誉和私利成为很多青年学子的主要追求,科学精神缺失、学风浮躁也就在学术生态环境中甚嚣尘上。而这正是当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这一中心问题的解决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二者“殊途同归”。不仅如此,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伴随着科学不端与学风浮躁而来的短暂应对之举,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是伴随着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的长效措施。从这一角度来说,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工具意义。
(三)良好的科学道德与端正的学风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目标指向
道德诚信,往往涉及社会的价值取向。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讲的“道”是“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为“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3]老子眼中的“道德”二字其实言明了我们“为人”的准则和目标追求。对于科学精神,任鸿隽先生说过,“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这也指出了我们“为学”的要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端正的学风其实反映的是一名合格研究生或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为人”、“为学”之道。我国科技界具有共同遵循的科学道德和优良作风,比如,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和化学家侯德榜等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科学道德的“四大信条”;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一直提倡“三老四严”的作风。无论是“四大信条”还是“三老四严”,都是传统的道德诚信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4]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主要功能是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具备端正的学风,是成为合格科学工作者基础要求,同时,作为科研工作者又必须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也是科学成果产出的必备素质。因此,良好的科学道德与端正的学风既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体现形式与重要保障,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目标指向。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视域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现实与问题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其他学术共同体在不同层次和领域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这一系列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问题也是突出的。这是当前传统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第一,就覆盖全国、涵盖多种层次高校与学科类型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来说,自一系列宣讲会举办以来,取得热烈的反响和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地区或高等院校将宣讲会流于形式,止于场面,扼杀了教育宣讲的良好初衷。究其原因,是因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的活动保障机制与教育效果的延续机制不完善。也就是说,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常态化,致使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的教育效果止步于会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面向的群体是广大研究生,与之拥有共同作用对象的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正是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中缺失或不重视对科学精神与道德品质这一核心要素,使得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活动不能很好地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宣讲教育活动效果的“流失”。
第二,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中,教育是基础,制度建设是关键,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地区的高等院校明显出现制度建设滞后于教育活动的情况,忽视制度建设最直接的后果是侵蚀教育宣讲所建构的良好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关部门相继组建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学术共同体也相继做出实践探索,如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等多个约束性文件。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很多管理机构仅仅体现在组织形式上,多数约束性条文也只是停留在书面上。从系统论角度来说,现行的很多制度建设举措游离于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之外,更准确地说,是独立于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系统之外。这种基本状况破坏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的整体性,也否定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关联性。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性观念,即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很大程度,目前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未能很好与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体系形成良性互动,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三,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当前制度建设不完善情况下,监督和约束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有相应的组织形式以约束学术不端和学风浮躁行为。而约束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法律条文的约束;二是组织机构约束。当前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都有相应的组织形式以约束学术不端和学风浮躁行为。与之相对应的保障措施是法律的强制力和组织的有效惩戒措施。然而,事与愿违,工作实践中监督和约束机制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可以仅从监督与约束组织角度来看这其中原因所在: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是一个层层控制的体系,上层组织机构以下层组织机构为存在基础。如前所述,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二者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形式便是: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相关组织结构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相关组织结构的上层机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相关组织结构的功能的发挥以后者相关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为基础。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在监督与约束方面的组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就决定了监督苍白、约束乏力的客观形势的出现。
三、推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以科学精神与传统道德引导学术创新
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仍将是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出发,才能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一)引导广大研究生回归认知理性,坚持科学精神
学术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层次,它与名誉、金钱没有必然关联。认知活动有着自己的专属使命,那就是传承知识、弘扬文化。当前,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自身等学术共同体要自觉肩负营造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的严肃使命,自觉抵制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树立正确的科研活动价值观。这种良好科研价值观的树立与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从根本上需要机制的维护与约束。就当前研究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来看,只有重视科学精神、道德品质与学风在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才能有效地推动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才能从机制上保障研究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与端正的学风。
(二)继续坚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的基础地位
广泛动员各类参与主体,促成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高校与科学共同体共同努力,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从机制上使得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常态化。最为重要的是要努力实现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良性互动,促使二者协同发展。此外,要更加重视宣讲教育的整体设计、全盘规划,搭建教育的立体化平台,力求使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共识,让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成为现实。
(三)坚持完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与约束的保障力度
从当前来看,应继续从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的实际出发,完善三大制度建设:科研资源的管理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上营造一种公开、透明、平等、包容的学术风气。强化监督与约束的保障力度要求做到:一是加大对学术不端、学风浮躁行为的惩戒力度,从法律层面强制科研工作者严于律己;二是发挥监督与约束组织机构的执行力、强制力,从组织维度挤压科学精神缺失行为的生存空间;三是强化学术共同体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形成社会合力,整合政府、高等院校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1]曹国永.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9-1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老子.道德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谌立新,路甬祥.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是我国科技界的重要任务[J].功能材料信息,2008(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