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医师班人体结构学课程体系中系统解剖学授课初探*

2014-08-15罗军敏罗怀香欧刚卫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遵义563099通讯作者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解剖学卓越医师

张 潜,薛 黔,罗军敏,唐 谦,龙 胜,罗怀香,欧刚卫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 遵义563099; 通讯作者)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大量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卓越医师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由此对医学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如何培养卓越医师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推出“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开展实施,提出卓越医师培养的核心任务是改革医学人才培养体制,包括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

2013年遵义医学院作为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面启动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从2012级临床专业学生中挑选出4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卓越医师教改班,加入该计划的实施。为积极配合学校这一计划的开展,基础医学院召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反复讨论,明确卓越医师培养的真正内涵,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将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结构、细胞生物学与组织胚胎学和系统解剖学课程在同一学期完成,将4门课整合为人体结构学,主要是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这一由微观向宏观逐级递进的讲解方式阐述人体的复杂结构与功能。其中系统解剖学授课学时在人体结构学课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着眼于卓越医师教改班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医学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等方面多元化的要求,鉴于此,解剖教研室老师尝试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将理论和实验的授课学时调整为1∶3的比例。同时,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互助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授课模式融入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些教学新模式的运用作一阐述,希望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1 探索并形成新的培养思路,突出“教改”特色

众所周知,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名词繁多,学生记忆困难,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解剖老师长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与教改班的学生接触,发现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而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改班学生的组成特点,解剖老师积极探索并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互助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当中,经过半年的实践,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1 互助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开学伊始,解剖老师将互助式学习模式融入了教改班的系统解剖学知识的课堂教学当中。该模式强调的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考学生)为基本手段[1],组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尤其体现在案例教学和问题式教学(PBL)当中;组内同学不仅要有明确的分工,还要相互协作,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在小组同学上台讲解时,台下的组内同学积极补充与纠正,让小组尽最大努力取得最好成绩;在学期末的问卷调查中,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胆量,磨炼了意志,培养了感情,同时提高自己沟通、交流、表达能力,在半年的学习当中受益匪浅。

1.2 讨论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教改班学生都是以小班的形式上课,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每堂课中均留出时间让学生示教并讲解本次课所学的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形态,对于描述不清楚或错误的,小组同学给予及时的补充和纠正。比如运动系统让同学描述肱骨、髋骨、股骨等骨上的重要骨性标志,内脏篇让学生描述人体肝、肾、胃等重要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经过多次锻炼,同学由最初的胆小怯弱演变成后来的自信与大方,俨然成了一名“小老师”,讲解示教人体结构清清楚楚,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很灵活地掌握了人体结构知识,较之看书及图谱枯燥的记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教师在每堂课中穿插提问与人体结构相关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比如讲到运动系统的脊柱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是直立的,而脊柱却是弯的?为什么人在跖屈的时候容易崴脚等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与回答,这种上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人体结构的特点。

1.3 案例式教学提高的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章节授课过程中,解剖老师均安排一次案例式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首先教师在对案例的选择上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突出重点,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与案例相关的解剖知识,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2]。比如,阑尾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为了让学生掌握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表面特征及腹壁的层次,引入一案例,讨论的问题包括:阑尾的位置类型?阑尾手术切口的选择?麦氏点的定位?寻找阑尾的标志?这些问题的提出,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大量资料,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同学收集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了所学的解剖知识,并将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进行汇报,锻炼了口才及胆量。通过诸如此类的案例实践,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同时师生间的互动明显增加,教学效果良好,也提高了教师采用案例法授课的信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检验教改班学生人体结构学新课程体系中的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效果,考核的方式不仅局限于理论考试和实验课考试,而是注重对平时学习过程的检验。教改班学生的成绩组成分配为: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20%(包括考勤3分、课堂提问与案例汇报7分、实验报告与绘图5分、阶段性小测验5分)。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实践,同学们取得了理论成绩平均分85.5分,实验成绩平均达到83.3分的良好成绩。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非常认可互助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形式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了主动学习能力,普遍反映经过半年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由微观到宏观的复杂的人体结构知识,感叹医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锻炼了胆识,磨炼了意志,为将来成为一名拥有“仁心”和“仁术”的卓越医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问题与展望

卓越医师教改班是一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照搬与遵循,显然给从事医学教育工作者包括已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而培养卓越医师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即要有一支数量、质量卓越的师资队伍,一个优秀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团队,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系列优质的教学资源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培养卓越医师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前进。

总之,国家推行卓越医师班培养新模式的初衷与落脚点是顺应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客观现实,是对未来医学工作者新的更高要求的必然选择。早日探索出适应我国国情的、适应医学科学领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需要培养一批批掌握最新医学科学前沿的卓越医师,他们肩负了我国在今后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任,是我国跻身于未来医学强国和对人类医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保证和希望。相信通过同行的不懈努力,这一重要改革一定能实现它的目标,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史上一笔浓墨重彩,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1] 冯小坤.和谐互助式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农业,2011,(7):44 -45.

[2] 田吉梅,盘强.案例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9):1419 -1421.

猜你喜欢

解剖学卓越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卓越之梦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