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内涵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之梦

2014-08-15胡金波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发展教育

胡金波

“走内涵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之梦”,既是时代呼唤、人民期待,也是实践需要、理性自觉。办好每所普通高中,适逢重要时刻,正逢关键时期,恰逢特殊阶段,既需要激情和汗水,也需要理性和智慧,更需要良心和责任,只有自觉走别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别于趋同发展的多样发展、别于重点发展的协调发展、别于粗放发展的集约发展之路,才能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公平、持续之梦,使每所普通高中均能成为产生美好故事、提供外界自由、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一、自觉走别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

自觉走别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之路的实质就是走坚持以人为本、自觉遵循规律、提供适合教育、精心呵护成长的优质之路。衡量普通高中教育是否优质关键是看其能否滋润学生自然成长、激励学生自主成长、引领学生自由成长、实现学生自觉成长。

(一)滋润学生自然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落脚点。“教育即自然成长”,就如马克思曾言教育是“自然历史的过程”。裴斯泰洛齐曾说:“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学生的自然成长应寓于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期待的“不作为就是最理想的教育”之中。“不作为”是指平静平和“不强为”,“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细致细腻“不过为”,莫让“鱼在水中,鸟在青天”变成“鱼在青天,鸟在水中”:耐心耐性“不私为”,“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学生的自然成长既需要我们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平和理性,也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豁达,更需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静,真正做到“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本真、唯美、超然”,“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

(二)激励学生自己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切入点。首先,认识自己是自己成长的前提。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在极度愤怒和痛苦时喊道:“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尼采认为:“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其次,自己成长既不能替代,也不能重复,更不能复制。苏格拉底主张:“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由此,他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他之所以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再次,自己成长需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己学习”,“其成长就是自己成长”,达到“知我者谓我心忧”,防止“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三)引导学生自由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关键点。学生的自由成长需要外在自由来保证。陶行知就此早就呼吁教育要实现“六大解放”。爱因斯坦认为“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保持着两种特质”,即“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而“这两种特质要靠‘外在的自由’来保证”。而外在的自由就如马斯洛曾说的,“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发现了天才,就应为其创造顺应天性成长的条件,使‘金子’在最合适的条件下发光”。钱穆在常州中学读书时,历史老师是继清代赵翼后的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有一次考历史时,钱穆信马由缰,下笔不能自收,考试结束时,四道题仅完成第一道。等到卷子发下来,他发现得了100分。而在卷子的下面三道题外,吕思勉用铅笔洋洋洒洒写的评语竟然比他答题的文字还要多。

(四)实现学生自觉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制高点。学生的自觉成长就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如西方哲学家尼采所提出精神成长有骆驼、狮子、婴儿之“三变”那样:骆驼所听到的是“你应该如何”,狮子面对的是“我要如何”,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拥有无限的“生长可能性”。钱伟长在报考清华大学时,数理化3门得25分,英文为0分,但中文和历史均为100分,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后,拍案而起,他说:“我要转学物理,制造飞机大炮,振兴中国军力。”吴有训被其诚意打动,让其试读一年。钱伟长废寝忘食,克服了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成绩均超过了70分,从此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二、自觉走别于趋同发展的多样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特色之梦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趋同发展,犹如温水煮青蛙,不知其灾;多样发展,犹如万类竞自由,不失其福。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如果世界上的学校都成了哈佛,那社会就会崩溃;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拿诺贝尔奖,那社会也要崩溃。”就如同绘画灵活使用原色、间色、混合色构成万紫千红的画卷一样,普通高中的发展也是如此。

(一)构建“一方池塘”显特色。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首先,它荡漾着自由之波。自由是“教育的必然目标之一”,马克思视其为“全新文明状态”,内含“闲暇的时间的自主支配”,“一切发展创造潜能迸发而个性张扬”,“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其次,涌动着创新之泉。马利坦认为“没有诗的帮助,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凭经验完成他的关于菱形基本定义的推断”,钱学森认为创新“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想象力则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列宁强调“成功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加强美育就是为创新之泉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再次,游弋着快乐之鱼。潘光旦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像小鱼那样在池塘中快乐游弋”,就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颢、程颐言“学至于乐则成矣”。只有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书声琅琅,笑声琅琅,歌声琅琅,才能打造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高效课堂,才能营造出名师出高徒、兴趣出高分、激励出高兴的良好氛围。

(二)点燃“一束火焰”创特色。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就普通高中而言,首先是点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火焰。西塞罗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普通高中教育要善于引导师生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而努力奋斗,在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大智无价的氛围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自己、更高大的自己、对人类有更大贡献的自己。其次是点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火焰。坚持因材施教,改变接受性学习;坚持学思结合,拓展研究性学习;坚持知行统一,增加体验性学习。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程、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地具有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再次是点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火焰。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杜威认为“只有把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点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火焰就是让实践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渴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运用的乐趣。

(三)敲打“一块燧石”增特色。马克思说:“最好把真理比做一块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芒就越灿烂。”敲打“一块燧石”,不是孤立地突出一点。在苏格拉底的心中就是“点燃火焰”,在柏拉图的眼里就是“心灵的转向”,在亚里士多德的话语间就是“人性的改良”。敲打“一块燧石”,不是片面地标新立异。孔子将其定位于“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的解释逻辑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许慎则赋予其起点意义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敲打“一块燧石”,不是浮华的外在装饰。坚持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本,坚持以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本,坚持以奠基绝大多数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体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推开“一扇大门”强特色。黄全愈认为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秦文君比喻教育“应是一扇大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的特色,一是推开“普通教育”的大门,实现再生产“普通人”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普通文化教育,采取“为人”与“属人”的教育方式,注重启发,强化体验,促进交往。二是推开“高层次基础教育”的大门,实现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目的。强调实效而不求形式,强调长效而不求速成,强调熏陶而不求倒计时式的紧张与急迫。三是推开“大众教育”的大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后移进程中的普及高中教育的追求。让普通高中不仅是人人应该接受的教育,也是人人能够接受的教育。四是推开“预备教育”的大门,实现主动适应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需要的目标。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防止偏离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分数、压抑个性发展。基于准成年人的身心特征,创设丰富生动的教育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发展选择。

三、自觉走别于重点发展的协调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

我们既要以有教无类促进起点公平,突出为了一切学生,提供面向全体的公平教育;也要以因材施教促进过程公平,突出一切为了学生,提供适合多样的优质教育;还要以人尽其才促进结果公平,突出为了学生一切,提供相互衔接的全面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的重要阶梯。素质教育是最大的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保障最大的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着力点是提升素质,切入点是激发兴趣;素质教育的载体是课程,阵地是课堂,渠道是教学;素质教育的吸引力源于活泼生动,驱动力源于师生互动,生命力源于自觉主动。这就要求每所普通高中,坚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着力“一个不能少”。一方面善于打造适合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盆景”,另一方面更要善于建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由此受益的“百花园”。坚持能力为重、着眼全面发展的教育,着力“一门不能缺”。克服短期行为和功利驱动,纠正事实上存在的轻视、忽视、无视体育艺术教育的倾向,走出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可要可不要的认识误区。坚持系统培养、立足全程优化的教育,着力“一环不能弱”。既要注重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做好不同学段的相互衔接;又要注重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健康成长,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坚持整合资源、突出全方位渗透的教育,着力“一方不能偏”。既要创新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又要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二)信息化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的重要手段。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努力做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支持学习目标、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为应用方向。有效支撑发现问题、构想方法、解决问题等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高效地学习。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应用重点。围绕信息技术条件构思最佳学习过程,科学选择软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建设有效的支撑软件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应用手段。在建设校园网络学习空间的同时,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空间,重点建设学科工具软件和仿真实验室、应用学科工具支持备课和交流活动的支撑系统、按照工作流程支持管理与信息监测、汇总、分析、预警与决策的控制系统。

(三)加大投入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的重要基础。犹太人以占世界0.2%的人口,获得了29%的诺贝尔奖,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以色列建国之初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为免费教育。以色列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钱未必能办好普通高中,但没钱肯定办不好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发展是不能等待的事业,也是不能欠账的事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普通高中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四、自觉走别于粗放发展的集约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

普通高中正在由单一注重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向系统关注内涵提升的集约式发展转变,集约发展的核心是以“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责,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的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的光芒”为基,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身心和谐,文理综融,个性舒张”、“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为魂,推动普通高中持续发展。

(一)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仰于名师和校长。中国古代老聃、孔丘、墨翟等都有成群的学生相随,古希腊之苏格拉底、柏拉图亦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现代科学史上的地位无可匹敌,其原因在于古今100位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中有8位在该校工作过。教育家夏丐尊非常推崇李叔同,他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除了人格作为背景的缘故外,是因为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更好……”“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美国前总统杰弗逊墓碑上的铭文是:“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弗逊,他是《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信仰自由法案》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杰弗逊在他的墓志铭中,没有强调自己曾经担任过的国家公职,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三大成就都超过做美国总统,而且都是思想创新方面的工作”。蔡元培深造于洪堡大学,他最早将洪堡精神和制度带到了中国。蔡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学术自由”发展为“思想自由”。在他任北大校长后不久,欧洲就有人评价“中国虽无一流大学,但已有一流大学校长”。张伯苓针对当时中华民族“愚、弱、贫、散、私”的五大积弊,在南开学校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施教的教育方针,力图培养和造就具有良知、良德、良能的栋梁之才。他每周亲自为学生讲授修身课,一次当他讲不许学生抽烟时,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张伯苓说,“从今天起,我和同学们一起戒烟”,并真正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二)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根于文化和坚守。斯普朗格曾说“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是教育存在的标志、教育本质的反映、教育传统的体现、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则茶亦十分矣。十分之茶,以八分之水试之,则茶亦八分耳。”龙应台曾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文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有一组雕塑是一群没有头的人,其寓意就是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要成为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

(三)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依于管理和改革。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的天花板上写着“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而秩序需要规则来保证,规则源于科学管理,教育也不例外。规则不是天然而生,而是博弈的结果,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是对人性弱点的充分估计。遵守规则并不抹杀个性。因此,“五严”规范不能忘,“五严”要求不能降,“五严”落实不能虚。孙子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就要求每位校长做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坚持以人为本,自觉遵循规律,合理配置资源,调动积极因素,提高管理水平。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深化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机制、考试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时不我待,扭转“学生拼性命、家长拼财力、老师拼时间”以及“小学累、初中苦、高中拼、大学玩”的不良现象刻不容缓,改善托马斯·埃里奥特批评的“有形而无式,有影而无色,有臂而无力,有势而无为”的薄弱环节尤为迫切,我们应以“物含妙理总堪寻”的执着、“境自远尘皆人吟”的超脱,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求质量。

普通高中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正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罗素说“文明的首要特征是远虑”,“远虑”要求我们“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想:作为一名校长,应牢记马克思“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的教导,像维特根斯坦所说那样———“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自觉“走内涵发展之路”,智慧“圆普通高中之梦”,致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用之才”,进而达到自身的完善。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