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程PBL教学模式探索*
2014-08-15陶小军杨静娴徐志立李红艳闫宇辉李云兴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大连116600
陶小军,杨静娴,徐志立,李红艳,闫宇辉,李云兴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大连 116600)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正式提出,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参与下,在课堂上主要由学生就某问题或者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探寻答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的教学模式[1-3]。近些年来,国内多所医学院校的药理学教师也相继探索尝试,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受到学生欢迎。
当前,药理学学科飞速发展,新药物、新理论、新问题不断出现。药理学课程涉及面广,学生普遍反映药名多、药理作用多、临床应用多、不良反应多,内容繁杂,难学、难记、难掌握、枯燥乏味等。但是,一些学校药理学课程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表现为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填鸭式”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也不符合医学教育模式发展改革的趋势。因此,积极引入PBL教学模式,并对目前以LBL为主的药理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很有必要。
1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1.1 LBL的特点 传统LBL教学采用大班教学,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案系统地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优点是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强,比较容易开展,尤其对于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比较适宜。但是,LBL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死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够。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临床疾病治疗。
1.2 PBL的特点 PBL教学中,问题就是学习内容,并且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而是由学生进行演化延伸、发掘潜藏的知识和答案。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共同协作、归纳整理出有关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也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改变了LBL的“教师讲—学生听”、“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发挥关键的引导、启发和评价作用,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PBL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运用PBL教学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熟悉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际,并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和组织能力,以极大的耐心去引导学生,解答他们的疑问。
2 药理学PBL教学运行过程
2.1 PBL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筛选出适宜采用PBL模式授课的相关章节。教师合理选择、编排设计问题:可以以疾病类别或主要症状为专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症、心衰、疼痛、感染等来设计问题。培训学生:参与PBL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或者由教师对相关章节的基础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实施PBL教学前,教师还要重点介绍PBL的特点和运行过程,尤其是学生的任务、角色和成绩评定方式。
2.2 PBL实施 学生分组:每组8-12人,并选1-2名为组长。教师提供问题给学生:教师将问题提前1周分发给各组。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分组讨论:这是PBL教学的基础环节。接到问题后,学生自行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后,参加小组讨论,形成较一致意见,再分工协作,归纳、完善、总结出本组的答案,形成纸质版和多媒体PPT版本,以备课堂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可由药理课主讲教师每人负责联系2-3个小组,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并评定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贡献,但不过多介入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答案的过程。此过程需在1周内完成。课堂讨论: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上,由每组各选派1名代表,采用多媒体PPT或者其他形式,就本组问题的答案向全班进行讲解阐述。结束后,其他人可以提问或补充,并有专人负责记录。教师仅对提问和讨论进行必要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并记录各组学生的表现。该过程占用55-65分钟。教师讲评、总结、评分:教师就各组表述的问题及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并对学生争论较多的内容和疑问进行讲解。其后,要求各组课后上交该组针对问题或临床病例的书面总结报告。每位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贡献以及上交的总结报告都将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该过程占用10-15分钟。布置新问题:当次PBL课结束前,教师布置下一专题给学生,给出新的问题,进行新一轮PBL准备。该过程占用5-10分钟。
3 PBL教学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考试成绩比较等都可以反馈PBL教学的效果。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PBL教学的接受程度、能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4]。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反馈意见和建议,可以了解PBL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不足,以便今后完善。
目前,还没有一个最佳模式来评价PBL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但是成绩又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某种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考核的环节必须科学、客观、公正且可操作性强。多数院校评价PBL教学效果时,常将进行PBL和未进行PBL教学的班级笔试成绩均分直接比较。还有教师在试卷中增加主观性试题或临床病例用药分析试题的分值,并单独统计该部分试题的得分率。结果均显示,PBL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5]。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药理学PBL教学将问题或者临床病例生动、具体地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课前分组讨论、课堂交流、课后教师点评与总结,不但加深了对药理学知识的学习,也强化了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并合理选择药物的能力。但是,PBL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
PBL教学需要的教学条件较高。一方面,PBL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编排,要求的师资力量与精力投入较多;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扩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增加精力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优化PBL教学流程。
PBL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PBL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收获不大。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PBL知识及运行的培训,并通过设计科学可行、便于操作的成绩评定方法,督促、鼓励其积极参与PBL教学过程并扮演好他们的角色。
并非所有的药理学章节均适宜采用PBL教学。对于不适宜采用PBL教学的内容,如总论部分、介绍基本知识的章节和难点章节,仍需要采用传统LBL教学。对于不适宜全部采用PBL模式教学的章节,有必要采用 LBL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法[6,7]。比如先由教师重点讲授疾病的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而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则以问题或者临床病例为核心,先由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点评、评分。
总之,PBL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教师各自的角色感,并在教学中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终生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仍有待教师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各学校也需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科学、有机地整合相关学科的教学进度及安排,使得学生的培养过程更为科学、严谨、高效,以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需要。
[1] 宜全,陈文亮,刘英华,等.药理学网络式PBL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4):423 -425.
[2] 孙丹凤,房静远.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PBL授课教师[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4):359 -361.
[3] 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5.
[4] 刘莉,周玉娟,刘春颖,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12 -114.
[5] 潘龙瑞,于龙顺,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137 -138.
[6] 张丽慧,赵建波,李成檀.PBL和Seminar教学法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1,31(6):473 -475,482.
[7] 江俊麟,张晓红,邓汉.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791 -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