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4-08-15包常华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通辽028000
包常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通辽 028000)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知识量大、内容庞杂、难以记忆,并在我校不同专业均有开设。作为一所民族院校,我校学生包括:三少民族生预科班(即入大学前的教育阶段均为全蒙文授课,汉语为第二外语,入学后接受一年的汉语预科训练);蒙医学、蒙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均采用全蒙文教材,进行蒙语授课,医学基础课采用汉语授课,或由少数蒙古族教师双语教学[1]。尽管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双语教学已经和汉语教学接轨,但是学生中仍然存在着汉语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2]。面对统一的汉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习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跨过语言障碍,将这样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本文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一些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1 解词联想法
学习微生物学就要面临大量的专业名词,有些概念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差异或包含同音字。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边远牧区,由于语言环境和地方师资质量的差异,高中毕业时汉语听说水平普遍较低。与其他普通本科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准确理解、避免混淆,可以对概念进行逐字解析来加深记忆[1],并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讲解语速,避免由于语速过快造成理解障碍。
例如:“芽胞”和“孢子”两个定义中包含同音字,可以从字面上分别联想到出芽和子代,芽胞就像家乡的一株树木,到了冬季气候寒冷条件不适宜,便会发生一些改变来降低代谢,等到春天水分土壤等条件适宜时重新发芽,细菌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利时,会发生胞质脱水浓缩,形成芽胞,当温度、气体、营养等条件适宜时,芽胞可以发芽形成新的菌体,只是细菌的一种休眠方式;孢子,名词中的两个字均含有“子”字,可以联想这一概念是与子代有关系的,能够准确记忆其是真菌的一种繁殖方式,并区分二者。除了“咬文嚼字”,还可以联想生活中的现象,比如“菌血症”是指细菌一过性入血但不在其中繁殖,就像游人摆渡时从一个码头到另一个码头;而“败血症”指细菌入血后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就像在坐船时不断向河水丢弃垃圾,使水质腐败变坏。用心推敲文字,根据学生接受情况,把专业性强的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词语,增强学习中的趣味性,使学生记忆牢固。
2 口诀法
在医学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理解容易而记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自编的一些口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编写有利于加深记忆的顺口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例如:关于细菌形态学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概括为“革兰染色本领大,可将细菌分两家,紫色为阳红为阴,遇到分枝没办法,抗酸染色来帮它,结核麻风被染红,蓝色背景差距大”,将常用的染色方法进行总结并加以区分;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点为“又馋又懒又顽固”,意指该菌营养需求高,需要含有蛋黄、马铃薯等培养基上才能生长。非常“懒惰”的结核分枝杆菌代时长12-24小时,也不产生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并且对一些理化因子抵抗能力强等特点;细菌生化反应中常用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总结为“溴麝先呈黄,尾字定末颜;甲基红后黄,黄里出酚红”。描述的是指示剂在pH值由低到高的颜色变化,例如溴甲酚紫和溴甲酚绿在低pH值时均为黄色,随着pH值升高颜色分别变为紫色和蓝绿色;甲基橙和甲基红等带有“甲基”的指示剂在低pH值时均为红色,pH值升高则变为黄色;酚红在低pH值时为黄色,pH值升高则变为红色等。
3 病例法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学习对象为导致人类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内容之一便是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致病机制以及防治原则。教科书所包含微生物种类繁多,内容枯燥,如果想达到准确记忆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可以从病例介绍开始导入教学,采用病例法教学后学生成绩明显提高[3]。但是对于我校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的一门基础课程,此时临床专业课还没有开课,所以病例采用要恰当,最好是生活中耳闻过的一些疾病,甚至疾病的名称可以采用民间俗语。
例如以起红线(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脉管炎)、婴儿疯(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新生儿破伤风)、蛇盘疮(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等病例导入教学,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病患的图片,形成直观印象。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并看到这些在平时生活中比较有特点的疾病时,就会产生兴趣,主动并急切地想要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能否从书本中得到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等。这时再渐进地讲解导致该种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致病机制、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等,就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角色互换法
医学微生物学涉及的内容庞杂,尤其是各论部分,我校采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其中各论部分包含细菌三十余属、病毒四十余种、真菌若干。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学时数安排为48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所以我们应明确教学重点,缩减讲授内容,只能重点讲解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些内容则要求自学。重点讲解的内容为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前6章、病毒学总论以及病毒学各论中的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余内容则自学[4]。自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笔者尝试了“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法来辅导并检查自学成效。
我们选出部分自学章节,例如在第九章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群链球菌由教师按传统讲授法授课,肺炎双球菌和奈瑟菌属则以角色互换法进行学习。具体方法为,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提前分配章节,由学生自学备课并在全班进行授课,讲解结束后听课学生可以就知识点进行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使知识点更加细化,教师最后进行辅导、点评和补充讲解。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不仅让学生学会精读教材,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在面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授课时,传统讲授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但更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要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实时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语言理解障碍,变通教学方法,以提高授课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从视听两方面来加强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了文中提及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日后的临床专业课做好基础知识储备。
[1] 王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703 -704.
[2] 白春礼.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88-94.
[3] 苏绍祥,宋汶辉.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96.
[4] 韩梅,刘鑫.民族预科班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