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艺术生理念教育
2014-08-15杨秀中
杨秀中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影响不容忽视。而当前,新时期的社会新特征和问题,特别是外来消极思想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亟需高校夯实大学生理念教育基石,把握好理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1 艺术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作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类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一面。基于对浙外艺术学院2012级237名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将艺术类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归纳为三大类:
1.1 多元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和成熟的过渡期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期。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音乐系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目标明确,自主意识显著,对新的社会思潮接纳性强;设计系的学生中规中矩,有自己的原则和志向,但不排斥新思想和新理念;美术系的学生则属于内秀型,对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主流思潮兴趣不高,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在平静中规划自己的未来。
1.2 功利性
艺术类的大学生崇尚自我,不泛有些人为了满足私欲而纵情于个人价值的追求。诚然,正当地对待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观无可厚非。问题是,当前有些艺术生沉湎于自我以及极大化地贪求个人利益,并时常夸大个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而对个人和社会理想之间相互依存的认识不足。此外,艺术生家庭经济状况大都比较好,这给学生追逐个人的理想提供了物质保障,而这种保障反过来又使得他们常常对家庭责任和社会理想方面的倾注力锐减。
1.3 模糊性
艺术生本应是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艺术生的理想信念正面临着不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牵绊,诸如消极的生活方式和错误的价值观,这些伪思想伪科学必然污蚀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生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文化修养较弱,接触国外的文化和价值观机会却相对更多。因此,学生在资本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下会放松警惕,容易被“西化”,以致于失去理想信念的方向感。
2 艺术生理想信念薄弱和缺失的原因
2.1 高校的理念教育缺乏实效性
我国高校艺术生理念教育的主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僵化且抽象,甚至与社会现实脱轨,以致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科学理论的例证,从而衍生信仰危机。其次,艺术生的理念教育目的不明确。高校对艺术生的政治要求过高,一刀切地将高标准的要求应用到所有学生,不利于学生知行合一。另外,艺术生理念教育方法单一,灌输式的教育不利于因势利导,导致学生缺乏对善恶美丑的辨别力,更别说要求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和个人的得失了。简言之,艺术生理念教育缺乏实效性,教育方法亟待改善。
2.2 理念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复杂恶劣
在经济全球化加剧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背景下,艺术生理想信念面临着新的挑战。艺术生思想活跃,易受到诸如拜金、利己和“拼爹”等不良思潮的侵蚀。同时就业压力和“读书无用”等思潮影响,艺术生便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另外,随着文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化和多元化,艺术生的精神世界时常会被各种思潮羁绊,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莠不齐以及社会对艺术生理想信念的忽视,都妨碍了艺术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顺利推进。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艺术生理念教育
针对当前艺术生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必要多管齐下,寻找合理的理念教育的途径。以下是笔者针对艺术生理念教育提出的可行性方法:
3.1 理清并贯彻好理想信念教育的三大原则
一、科学指导的原则。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艺术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坚定方向。二、以生为本的原则。教育是爱的教育,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任何教育都应围绕着学生展开,艺术生理念教育也应如此。诚然,艺术生在理论素养和实践等方面能力不一,在是非判断以及个人价值取向方面等更是参差不齐。针对上述特点,艺术生理念教育内容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解学生之疑,给予学生之需。三、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多元化的时代,艺术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一成不变,教育者应挖掘不同思想理念的共性和个性,充实和优化教育内容。
3.2 营造良好的立体化育人环境
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扭转当前不利局面,艺术生理念教育有赖于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来抑制拜金、利己和享乐主义的泛滥,亟需丰富的高质量文化生活以抗衡黄赌毒等违法乱纪行为的扩散,呼唤家庭温暖与责任的升温以淡化学生“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氛围,寄予校园文化的改善以营造理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以浙外艺术学院为例,学院着力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主打“艺术文化节”品牌,推崇社会主流价值观,广纳家长和学生心声,以艺促学,通过开展多彩的特色文艺活动以提高学院的凝聚力,并潜移默化地灌输大学生“明德弘毅博雅通达”的理念,为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立体化育人环境。
3.3 突出特色,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3.3.1 以党、团校为载体,抓好始业教育
大学生理念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它有效的教育形式,其中始业教育就是理想的方式。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很多高校会超前地进行校史校情等教育。以浙外为例,学校会在新生入取通知书中寄送相关的理想信念资料,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学校官网开设党建工作专栏,普及入党相关知识;开学后学校积极搭建党、团校等载体,并狠抓入学等始业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针对性地搞好专题辅导,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树立理想信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3.2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
高校通常只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其实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理念教育中的骨干作用,通过这些先进分子的辐射,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此外,高校还可以挖掘身边先进人物的“闪光点”,通过有效的宣传使其成为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亮点。比如,值此全国开展向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学习活动之际,浙外艺术学院举办了“艺馨浙外”争做有为青年的研讨会,将身边的事迹搬到了课堂,力求理念教育日常化、灵活化和实用化。
3.3.3 寓教于行,注重实效性
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贯穿于“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中,在实践中探索新模式。因此,在艺术生理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创新学习成果升华的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理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爱国兴国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提高理念教育的有效性。
3.4 协同创新,优化理念教育内容
3.4.1 融入时政和国情教育
要想艺术生的理念教育有实效,需要巧妙地融入时政和国情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主体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不会一蹴而就,在漫长曲折的过程中,应根据战略需要调整建设目标以符合我国国情所需。相应地,艺术生的理念教育也应立足于我国具体的国情,使大学生不仅会读圣贤书,还会及时察觉社会的需要,适时调整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身努力的目标。
3.4.2 融入“三观”教育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艺术生容易受到国内外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三观”不容乐观。如有些学生个性自我,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有甚者沉湎于“社会主义失败论”等悲观情绪。因此,新形势下的理念教育应融入“三观”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三观”去对待人生中的荣辱和得失。
3.4.3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成才育人方面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可融入到艺术生的理念教育中。中国文化精粹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情,孕育了中华儿女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必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力推崇民族大义,培养艺术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立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树立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信念。
理念教育事关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事关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艺术生的理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艺术生的理念教育,把理念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把个人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把个人奋斗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相结合,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刘川生.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求是,2009,(02).
[2]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01).
[3]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J].高校理论战线,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