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4-08-15刘永静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州350122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药制剂实验报告实验课

李 彧,刘永静,林 晓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福州 350122)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的方法来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中药学学科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课,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掌握常用的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具有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初步能力。中药制剂分析在中药学各专业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实验教学又是该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应用该课程进行药物检定的能力[1,2]。我们根据我校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内容项目、教学方式、实验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融会于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与实际药品检验工作的需要相结合,培养具有较高实验技能与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1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的原有模式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课开设的时间基本为理论课上过十几个学时后开始,内容均为专业性的基础训练,即在给定的方法下,简单地重复讲义上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条件,内容主要为理化鉴别,简单的光谱法鉴别及HPLC,GC等色谱法的含量测定实验,均为理论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练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讲义按部就班地重复着实验讲义的步骤,往往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阻碍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另外实验项目设置是按照药物分析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步骤而设置的,在每个项目的训练上都尽量多选几个药物品种进行实验。因此在整个实验课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药品品种很多,但每个药物都只做了整个分析步骤的一小部分,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觉得学习到的知识不系统,每个药物一点点,品种又多,没有连贯性,知识点破碎[3]。

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考核机制不健全,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报告为准,书写认真,结果准确就可以得到好的成绩,这导致一些学生浑水摸鱼,没有亲自做实验,抄抄同组同学的数据,甚至抄袭实验报告都可得到较高的成绩,另外有些学生理论课学的好,实验报告自然写得不错,但是实验操作却不训练,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实验课成绩仍可以得高分,也导致了部分学生轻实验而重理论。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培养中医药有用人才的目的了。

2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述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原有教学模式的一些缺陷,我们对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以下的改变,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综合实验能力。

2.1 实验内容的改变 把原来针对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这几个步骤而设计的实验改为以药物为主,选择几个典型药物如牛黄解毒片、大山楂丸、香连丸等,把每个药物的分析步骤做全面,同时这几个药物分析的成分类别均不同,涉及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这样的实验设置知识点比较集中,具有连贯性,每种成分的分析都把提取、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这些步骤做完,由于围绕每个品种都要做两到三次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且对不同的类型的成分理解更加全面。同时,在这些试验中既有针对训练基本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如牛黄解毒片;也有针对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成分的综合实验,如香连丸;还有针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药品,自己设计整个实验分析方法的设计性实验,例如牛黄解毒片的质量分析。首先对牛黄解毒片中的药材牛黄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进行重金属、砷盐等的一般杂质检查,最后针对其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HPLC含量测定实验。这种“基础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研究型比较实验+设计实验”的实验项目设计模式,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专业,从知识、实验技能到研究探索的能力提升过程[4]。

2.2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强调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的正确操作,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手法,如称量的操作,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定量转移的操作等,这样可以巩固基本的操作技能,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时,根据实验室具体的条件,实行半开放实验,让学生选用两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定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思考两种分析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对分析方法进行选择、尝试,给予学生失败的机会,让学生在失败中学习,以对实验方法的思考和总结作为成绩的重要标准。在设计性实验“一清颗粒质量分析设计”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中国药典,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在实验结束后再由教师进行实验总结,教学模式进行以上改革后,我们明显观察到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自觉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5]。

2.3 实验考核制度的改变 在实验考核制度上进行改革,不再单纯以实验报告成绩为实验课成绩依据,而是以验证性实验占30%,综合性实验占30%,课题提问思考占10%,实验前预习和实验过程中数据的原始记录占10%,设计性实验占10%,实验报告占10%。实验成绩由以上方式统计得出,这样的成绩核算方法虽然教师辛苦一些,但是更能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实验综合能力[6]。

总之,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学根据学科的实际发展,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方式,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1]梁生旺,王淑美,吴明霞.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育,2003,19(3):27 -28.

[2]英锡相,袁昌鲁.如何提高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1):69 -70.

[3]崔永霞,谢彩侠,白雁.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06 -107.

[4]周漩,宋粉云,高晓霞.药物分析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9):839 -841.

[5]区门秀.问题引导教学法在《中药制剂分析技术》教学中的初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42 -244.

[6]折改梅,石任兵,刘斌.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方法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86-2987.

猜你喜欢

药制剂实验报告实验课
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算法对于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的作用探讨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自由”的实验课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