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2014-08-15王智泓
王智泓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日益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环境的影响和要求下,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目标。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物流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物流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物流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种种优化措施,最终达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鉴于物流强烈的实践性,不管是物流技术,还是物流管理,都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完善。据调查,超过80%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从事具体工作。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行业需要毕业生应该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后者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入实践的成分,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 物流实践教学开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均已意识到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现存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2 种,一是校内实验室教学;二是校企合作教学。
(1)实验室教学。该模式是利用学校内部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即通过建立物流实验室,购买物流实验软硬件设备;设置物流实验实训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开设实验课的模式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物流实验室主要由2 部分构成:一是硬件,即物流沙盘模型、物流设施设备模型、物流流程演示板等。通过学生参观、教师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对物流获得感性认识。二是软件,即物流实验软件,物流模拟实训系统等。通过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对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实际运作流程进行模拟。
(2)校企合作教学。该模式是利用学校外部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式,与社会上相关物流企业,如仓储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物流代理企业建立联系,将相关物流企业构建成学校的“实践基地”。具体合作方式主要有2 种:一是邀请各一线物流企业的资深人员到校,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乃至聘任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来校任教,担任某些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工作;二是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作为企业一员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取得实践经验。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尽管学校、系部、教研室包括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但就总体而言,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在实验室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师生间缺乏交流,实验、课程设计都采用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设计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机械性地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
(2)学生学习兴趣缺乏。一是机械性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完全不能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对未来工作的益处,学习兴趣也无从谈起。二是学校实践教学普遍时间较短、课时较少,学生尚未熟练掌握实际操作内容,课程已经结束,而学生在课堂之外又没有其他渠道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放弃。三是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清楚地知道实践教学环境只是对现实的模拟,即使敷衍了事,也不会产生任何后果。因此,个别同学学习态度极不认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感觉效果不甚理想。
2.2 校企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开发真正有效果的实训基地困难重重。企业的开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利润,而学校的开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两者追求的不同决定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存在分歧。企业需要的理想员工是不用培训即可直接上岗的熟练工人,而恰恰学生都是毫无实践经验,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进行培训的“职场菜鸟”。此种培训的成本企业既不愿自我消化,又无法从学校获得补偿。所以实践中,企业往往不愿与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同时,作为企业的员工,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劳动报酬,企业也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劳动来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如果企业的资深员工被学校聘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企业的正常工作,这也是企业所不愿接受的。
(2)普遍教学难以实现。一方面,企业接受的实习学生数目有限,企业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更换实习学生。所以学校只能不断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来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适宜去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范围有限。大一大二学生基础不牢,大四学生又面临就业,只有大三学生较为适宜。因此,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只能使少数学生受惠,难以实现普遍教学。
3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构建
3.1 建设构想
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依托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术性组织—物流协会,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经营性物流企业,以本校学生为经营对象,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员工,以物流协会骨干成员为企业管理者,真正进行物流经营运作。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物流实际运作中学到真正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更方便的物流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
3.2 建设步骤
(1)实践教学业务种类确定。根据近年来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现状,快递已经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而大学生是使用快递的主力军。通过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9%的同学进行网络购物,82%的同学每月收取快递1 次以上,46%的同学经常使用快递。如果针对快递业务进行实践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快递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人员,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也恰恰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轮训的要求。校内师生希望校外快递公司能够提供暂存服务和代收代签服务,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快递公司难以满足此种要求,客户的需求也为建立校园快递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在校园内建立大学生快递中心,模拟快递企业实际运作,成为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首要选择。
(2)校企合作伙伴确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周边分布着顺丰、宅急送、申通、汇通、中通、圆通、韵达等数十家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400 件左右,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其中申通快递的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因此,2012 年6 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申通快递大连分公司旅顺营业部合作,共同组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引入校园。
(3)实践教学形式确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将专业社团活动和开设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实训周期为一年。在第一学期,以物流协会的名义,组织对快递业务实际操作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常态化的社团活动。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实践课《快递业务模拟》。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快递业务的理论知识,着重讲解快递业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采用分组轮训的形式,安排学生到校园快递中心内进行实际操作,保证每名参与同学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参与快递业务实训的机会。
(4)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的业务流程与快递企业营销服务部完全相同,提供的是校园内“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服务。主要包括2 类实训内容:一是快递邮件的派发,从快递的卸车与清点开始,包括快递的短信通知与标记,快递的上架与排列,快递的派发与登记,到付邮件运费和货款的收取,快递的信息处理以及问题件的处理等工作。二是快递邮件的收寄,包括快递禁寄品和限寄品的了解,快递公司的选择,快递费用的计算,快递单据的填写,快递邮件的包装,快递费用的收取,快递邮件装车与快递信息录入。在此过程中,快递企业派遣资深员工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定期进入校园快递中心指导工作。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指派专任教师,负责该中心的日常管理。参与学生进行分组,负责该中心的具体业务操作。
3.3 实施效果
自2012 年6 月校园快递中心建立以来,已对物流管理专业2011 级,2012 级,2013 级同学进行实训,参与同学超过150名,此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生覆盖率达到33.7%,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本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企业和学生3 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三元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教育;企业获得了业务利润,又减少了运营成本;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结语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的建设,开创了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新路,对其他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实验室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基础上,探索第三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1]周艳军.物流管理高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204-206.
[2]李超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58-59.
[3]伍星华,陆立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