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4-08-15郎海瑞
郎海瑞
(苏州技师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主阵地。作为公共基础课之一,高职数学在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在教学上。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然而,纵观当今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很多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套路,毫无创新可言。教师简单地施教,学生敷衍地听课,通过考试前死记硬背地突击一些公式、定理应付考试,最后拿到成绩或学分便大功告成。久而久之,这种“少慢差费”的授课模式显然无法达到高职数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遑论创新。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希望能为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举措
1.1 优化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1.1.1 整合教学内容,服务专业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强调和突出应用型特色,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紧贴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整合成计算机数学,将经济数学、线性规划、概率统计整合成新的经济数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力避枯燥和复杂的理论推导,不能盲目照搬教材内容,而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不同的专业背景灵活教学,渗透现代数学的观念。将相关模型引入高职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的实用性,以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吸收变为主动地求索,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融会贯通,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1.1.2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死板地灌输一堆数学公式、定理,它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启迪心灵的素质教育。应用性是数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它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体。高职数学教学更应该重视数学的应用特色,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引用相关专业模型,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真正起到高职数学教学在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作用。
1.1.3 借助数学软件,更新计算技术
和传统的数学教学以及数学专业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数学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严密的计算逻辑和运算技巧,更不需要学生学究似地探讨某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数学只是他们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之一,实用性是高职数学教学的核心特点。高职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解决数学问题。
1.2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是知识灌输和习题讲练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便是教师完全掌控课堂,学生被动吸收的不利局面。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而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是无法真正启发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该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特点和专业诉求,灵活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实例讲解等多种手段,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对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观点,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即使错了,也不要斥责,以便让学生从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领会到数学的乐趣。
1.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3.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多媒体辅助教学便是有效激活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有序且形象地呈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等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定积分的定义时,教师往往用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作为引例。教师在讲述了分割、近似替代、求和这几个过程之后,单纯地用语言描述取极限的过程。这种形式显得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如果使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一变化过程,学生就会看到一系列连续的画面,很容易就理解了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从而得出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求和式的极限。继而再抽象出其中的数学含义,就得到定积分的定义。很多学生厌恶或者惧怕数学,其概念的抽象性是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克服对数学学习的焦虑甚至恐惧。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具象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方便地举一反三,这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1.3.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除了教学的课堂讲授之外,教师也应该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运用。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且有时还能发挥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网络教学平台具备灵活性、便利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可以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时间和进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1.4 改革考核办法
中国的应试教育由于种种缺陷长期为人诟病。高职数学教学也依然逃不开这个藩篱。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唯分数论英雄”的判断标准渐渐凸显其不合理性。在高职数学考核的形式选择上,多数均为机械、呆板的限时的笔试,且试题很多都是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有时甚至会有重复和相似的部分。这种狭隘的考核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且,这种形式的考核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说明和鉴定一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况且,高职数学教学的培养初衷应该体现出灵活性、实用性,而不是训练出只会死背公式、机械地套用定理的学生。所以,改革考核办法迫在眉睫。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可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3 块: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上课发言、课堂练习等,占30%;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考核,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自选题目或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学生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计算,结合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这部分成绩占20%;三是闭卷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按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限时完成,成绩占50%。
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因单纯地依赖闭卷考试成绩而造成的失衡和不公,也可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考察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2 结语
当然,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不仅限于以上几条,也绝不能止于以上所述的几点。它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也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只有各方协商,彼此支持和配合,高职数学教学才能真正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1]许景彦,吴素敏,王凤莉.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7(6):37-38.
[2]吴菊凤.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8):95-99.
[3]王伟,徐娟.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193-194.
[4]李雪贲.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8(3):27-30.
[5]冯兰军.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内江科技,2009(3):172,180.
[6]张荣芳.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77-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