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4-08-15李亚兵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0期
关键词:欠发达经济课程

闫 磊,李亚兵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0 引言

所谓的欠发达地区,是指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着2 大软性约束:一是知识贫困和技术落后问题,表现为当地获取、吸收和创新能力的匮乏,以及提升途径的缺乏。另一个瓶颈是发展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为求稳怕变,不敢创新,有严重的依赖思想,等、靠、要思想盛行。本研究中经济管理类课程是指按教育部学科分类规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甘肃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2013年全省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招生相对较少,如兰州大学经管理学生仅占4.53%,西北师大占9.78%,兰州理工大学占6.42%。

1 欠发达地区对经济管理类学科人才的需求状况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学科应运而生,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工学类专业也得到了社会的大力认可和着力推广。一些基于经验基础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在发达地区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然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受地域交通等条件的限制,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其学科的追风热潮使其相应跟进了这些热门专业。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产业结构的跟进特征决定了当地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不能独立于其经济发展的背景。

1.1 西部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适合当地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 号)提出,继续实施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等重点人才开发工程。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由于受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多为简单地复制东部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系统地从自身基础和条件出发,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高端产业的创新驱动是西部长远发展的大计。但是,当前西部管理系统工程人才相当匮乏。据不完全统计,在西部大型国企中,从事高层管理的领导中,专业方向为管理学的仅占6%,这远远不适应西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着眼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能过剩、经济衡量重“量”不重“质”等系统性问题,尽管现阶段在操作中扭转比较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能以简单地“大面积开发”“大范围开采”所能解决的,需要关注西部的“价值”和西部人民的“利益”,培养一批懂科学、会管理的人才则显得尤为必要。

1.2 欠发达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亟需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大量涌现

欠发达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背景,造成了当地的发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审时度势。当前,一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远落后发达地区,资源能源枯竭,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培养适合当地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改造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培育适合当地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既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地高校发展应该承担的责任。

1.3 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推进协同创新工作的发展

高校在当前深化改革方面,可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抓手,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无论从学科特点,还是从学科间的协同性方面,都能找到与工科、理科和文科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三者可以互为依托,协同发展,推进高校学科、校企和校外协同创新,加快学校项目合作、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有助于学校瞄准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重大需求,在校内、校外进行跨学院、跨学科的强强联合,发挥学校科研平台的科技服务辐射作用。

2 欠发达地区经管类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在西方语境中,较早涉及教育问题的人是古希腊三贤中的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涉及到了本体论、课题论、最高辩证方法、哲学理念和道德实现等问题[1]。此后,亚里士多德、卢梭、裴斯泰洛齐、杜威、波尔等都有相关论述,在此就不再赘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杜威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只是为我们谋得了心灵成长的方法,其余就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吸收经验和解释经验[2]。杜威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这个观点,实际在告诉我们,高等教育的存在,并不是因具有教育形式的“学校的存在”而存在,而是因“社会的发展”而存在,“脱离社会背景的教育”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番话的意义在于为评判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标准”,即“基于社会背景,不脱离社会发展”的动态标准。

在本土视野中,我们看到我国先贤们的观点,如,孔子在《学而》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故过矣。”等等。在近代,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等教育学家对此也有相关的论述,如,陶行知认为,“大众的教育寿命可以延续到和个人身体寿命一样长。”[3]纵观我国教育学家的观点,可以大致看到这样一种倾向,即学以致用,重视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综合而言,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来看,它是以学习经济管理类理论知识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特征为:一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扩大知识视野或更新补充知识,以改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二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课程教育的内容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或以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三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育的评判标准应以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基于社会背景,不脱离社会发展”。

就以笔者所在的省份甘肃而言,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落后的经济环境迫使我们在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育方面:不仅要求他们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需要能够根据甘肃的实际发展情况具备从事经济管理类活动的初步能力。但当前我们在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从地缘上看,甘肃省经济管理教育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资源匮乏;二是从人缘上讲,甘肃省高等教育在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育中,教师教育观点陈旧,不能够紧跟当代经济社会的变革,知识老化,专业素养不高。三是甘肃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每年招生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生长在农村。而国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提升学生在经济管理实践方面的技能。就欠发达地区深化高校改革而言,学校在深化学科结构改革方面,要发挥理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在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发挥多学科整体合力,不断优化学科生态。不能片面强调工科等学科发展战略,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创办适合当地的“拿得出”“放得下”“唱得响”的特色经济管理类学科。

3 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分析

为了更为深入地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地解决好,课题组对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商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是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听课喜好、学习要求等;二是对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三是对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的认识;四是对经济管理类课程授课方式的认识;五是对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以甘肃部分高校为例,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缺乏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结合实践的长效激励机制,教师的培训不够,部分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基于此,作者将从主体、客体和环境方面入手,对此问题作一分析。

3.1 主体特征分析

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主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者动机由“学历取向”到“社会需求”转变。高等教育的存在,并不是因具有教育形式的学校而存在,而是因社会的发展的需要而存在,脱离社会背景的教育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二是学习者理念应由“提高素质”到“改进实践”转变。尽管本科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但是素质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向实践偏移,把改进实践作为第一目的,把提高素质作为与之平行的目的。三是学习方法应由“教师主讲”到“互动共享”转变。在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从发达地区“照抄照搬”过来的,没有建立起适合学习者特点教学模式,也没用结合当地实际。应该倾听企业、当地政府的声音,把互动、分享的结果带到教学中。

3.2 客体特征分析

客体特征分析方面,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导向应不同于发达地区,其经管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学资源的配置。受教育产业化、高校扩招思潮的影响,高等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了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做法,主要表现为重文凭,轻水平;重学历,轻能力。致使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明显下降。这种以行政手段或计划为主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导致了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后果。二是课程体系要由“教材搬家”到“因材施教”转变。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常出现“教材搬家”等现象,把国家重点院校的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照搬到当地,这势必会造成经济管理类教学质量的持续滑坡。即课程的生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和课程评价系统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教学资源方面要由“重复建设”向“优化配置”转变。高校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置与浪费,应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说“教育券”的方式等措施可以进行有效探索。

3.3 环境特征分析

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教学中教育者的好大喜功造成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更加底子薄、基础差,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学生教育中突出学生去考研,去到国企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这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此,要注重学习者主体学习意识的提高,通过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塑造,促使学习者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学习”。同时,增设一些社会机构,让他们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

4 对策建议

作为现代科学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类别,经济管理类学科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经济管理类课程不仅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科学支柱。反过来,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高等教育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以甘肃而言,当地经济落后,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多。加快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只有着眼于甘肃的实际情况,强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缩小甘肃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促进甘肃经济管理类教育向着更为良性运行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结合上述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战略层面,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懈的奋斗。要确立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思想,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方式。在实践教学方面要给予适度的倾斜。二是在具体策略方面,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促进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体制,加强相关教育资金和资源的整合,强化教师相关技术的培训。

[1]高志敏.成人教育:再解读与再认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8(11):72-85.

[2]John 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16.

[3]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等.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欠发达经济课程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