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情绪,呈现精彩课堂
2014-08-15贾俊芾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贾俊芾(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喜怒哀乐皆露于面也.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威胁下,儿童连这样的自由也是难得拥有了.没有老师时可能会放松些,但在课堂上那是丝毫不敢轻易显露的.也许,抿嘴微笑可以,皱眉思索可以,但他若想是欣喜若狂,那就可有些“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了.这样的种种现象,不由让人担忧,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呢?其实,不单单说这些孩子们,如此的课堂氛围,又如何会让老师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由此,我不由想到了叶老所说的这样一句话:“人生第一要事是康健,第二要事是康健,第三要事是康健.”而我们这样的课堂继续发展下去,学生的康健又去从何说起!因而,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的情绪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宣泄,从而轻松而又健康地学习呢?仅以一些尝试,以拓大家之视野.
一、喜形于色,呈现精彩
老师们常常觉得让学生在课堂上太放松,或者说太疯的话,那他们都成了轻骨头,课堂就很难把握了.最初,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尝试,我觉得其实在课堂中,只要老师把握好放松的度,那孩子们也会跟上你的节奏.反而由于老师给了他们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课堂上才会有精彩出现.因此,在课堂上千万不要让一群学生跟着老师的不苟言笑而一本正经,让他们喜形于色,让他们嬉笑怒骂,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他们才会学得更加精彩.
《寓言两则》中的两个故事,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他们因为熟悉,所以学得毫无兴趣.在教学前,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状况,我果断地引入了这两则故事的古文.在现代文与古文的对比学习中,我让学生欣赏我们古老文化的魅力.学罢,我问学生:“想笑笑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吗?那就作为一名旁观者,笑笑他吧.”学生一口答应,又是程序式的两三个往来,整个课堂渐渐沉寂了起来.就这样吗?我想到了古文,既然引入了,就让他们再了解一些吧,于是,我让他们想象一下,当时的那些围观者会怎么说,尽量用古文来表达.同学们这下来了劲,他们先是在下面小声讨论,继而不时地有角落发出压抑的笑声.此时不学更待何时?我急忙趁热打铁,让他们说来听听.一听之下,全班哄堂大笑,直笑这位同学说得妙.虽说语言现代了一些,但却也道出了他的心声,说出了寓言所含的深意.同学们也在这样的大笑声中收获颇多.一句小小的现学古文,让大家收到了如此大的效益.我不禁开始怀疑,“轻骨头”就真的学不好东西了吗?
其实,在这种时刻,学生的情绪最为放松,而在这样的情绪主导下,人的记忆力就要比平时高出一些,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将那些平时很难记忆的所谓的知识点记在了心中.所以说,不要怕学生在课堂上流露情绪,老师所要做到的,就是要善于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所流露出的情绪.
二、营造氛围,流露真情
有些时候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的某种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久而久之,便在心理上留下了疙瘩.要想解除这种现象,我想必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情绪上的自我调节、自我排除的能力,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阵地.
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前,我就被作者在诗中所流露出的对祖国深情的热爱所感动.在课堂上,我用我的真情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爱,而且我一定要让他们把这份爱表达出来.首先,我借助暑假期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成功营造出爱国氛围,让学生对祖国如此强大的国力而感到自豪.然后,我又通过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对祖国的崛起过程的介绍,刺激出他们对祖国更多的爱,从而使课堂上的爱国氛围更加浓厚.这时,我再和学生一起回到诗歌的开头,看看我们祖国的幅员是如此辽阔、山河是如此壮丽、物产是如此丰富、民族是如此多样等内容.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中充斥着更强烈的爱国之情,全都想表达出来.于是,我就建议他们,心中的爱想说就说、想喊就喊吧.课堂上顿时一片热闹,孩子们都无拘无束地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的爱.可能外人听来,这课堂的声音过于嘈杂,但这却让孩子的情感真切流露.我想,如果此时让孩子们点到为止,只是轻轻地感叹几声,那刚才所拥有的氛围便只会逗留在课堂之上,课后又会有多少人会像刚才那样大声表达呢?
有时,爱就要大声地说出口.当然,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让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爱,还可以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怒、自己的怨,各种各样的情感都得到充分的流露与宣泄时,他们的心理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感悟文字,升华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情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想说就说,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和他们一起感悟语言文字,那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一定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以题眼“发愤”一词串联教学全程,通过明白“发愤”的原因、“发愤”的经过及“发愤”的结果,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与司马迁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司马迁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我在重点环节安排了三步.首先,从“飞来横祸”入手,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心理;其次,让学生角色互换,想象司马迁的神态、动作,以走进他的心灵;最后,借用相似的人物经历及别人的诗,让学生对司马迁的心灵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情感得到升华.通过一步步的深入,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文,还学会了学习.有了以上的心灵对话,学生再次走近《史记》时,感受便更加深刻,对司马迁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体会得更加到位,从而在内心对司马迁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最后,我还安排了对文本内容的拓展,说说像司马迁这样的人物还有谁.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具有发愤精神的伟人,也让学生从人物、名言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可能学生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做到,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身上的这些品质一定会逐渐由隐性变为显性的.有内涵的教学就应该是这样,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影响却深深地种在了孩子的心里.
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不过是人生坎坷经历中的一小粒尘土而已,从而使学生对小我有了充分的认识,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现在学生的盲目自大起到了一定的调解作用.相信这些伟大人物如此优秀的品质,对洗涤孩子们心灵上的那一点点沙粒是绰绰有余的,但这并不是说一次就可以了,我们只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那学生们的心理自然就是健康的,思想自然就会得到升华.
课堂上,学生的容可以伴着人物动静,学生的心可以跟着作者激宕,学生的情可以随着文本起伏……学生不仅学有所获,而且身心得到了教育,还让他们的纯真长远保持;教师的教学因此而充满魅力,心情也不会一直烦躁,也适当地减轻了自己的心理压力.我想这样的课堂才应该是我们致力追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