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8-15王逢宝刘彤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标准化

王逢宝,刘彤

(1.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101;2.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

2012 年,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交通技术标准体系”[1]。城市公共汽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体系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1 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现状

1.1 行业标准化现状

2008 年“大部制”改革后,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由交通运输部归口管理[2]。2012 年4 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交通运输部成立了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运营,出租车、轮渡及水上旅游客运,城市客运枢纽场站和其他客运附属服务设施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城市公共汽电车专业领域的行业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开始逐步理顺,正在着手制订《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操作规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等一批城市公共汽电车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1.2 地方交通标准化现状

通过对北京、河北、山东、湖北、深圳、上海等6省市的调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交通标准化管理状况差异较大。2008 年为迎奥运、提高交通保障水平,北京交通委专门成立了行业技术监督处,其中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标准化管理,并于2012 年3 月成立了北京市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健全了运转良好、成效显著的地方交通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并编制了《北京市“十一五”交通标准化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交通标准化发展规划》[3]。而其他地方的交通标准化管理都没有建立成系统和体系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交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总体而言,其他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标准化工作基本上由其交通运输厅(委)科技处归口管理、地方质监部门统筹管理,地方标准或课题的申请、制定及实施由客运处、公交处等业务处室负责。

1.3 企业标准化现状

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4]。公交企业在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都制定和实施了营运、安全、服务、经营、车辆技术、信息化、后方保障等一系列的企业标准。据调研,大部分城市公交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由相关处室或部门兼职开展标准化工作,无专职人员。企业标准的提出和编制由各相关业务处室或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多由公交企业的企业发展部、发展规划(计划)部等业务处室归口管理,并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各业务处室、各二级单位的相关业务人员兼职负责标准化管理。

2 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经验及取得成效

2.1 有力推动了公交优先战略的落实

各省市高度重视交通标准化工作,并提出把标准化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推进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市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2012年3 月22 日,北京市交通委组织成立了“北京市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志着北京交通领域标准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河北省以标准规范、制度建设为工作重点,2014 年内将制定和出台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湖北省从政策引导、规划引导、资金引领、典型引领等层面谋划公交发展,在新城区主干道的公交候车亭统一采用标准化模式,通过开展省级公交都市示范市、公交示范线、文明示范线等活动,引导标准化建设;山东省济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工作,并将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推进济南市公交都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2.2 地方交通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等省市公交行业管理部门从规范公交客运服务行为入手,制定出台了公交客运服务规范性文件,利用规范进行约束和监督,以提升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水平和设施建设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出行服务。2012 年11 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依据《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山东省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试行)》,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城市公交客运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上海市通过制订上海市地方标准、工程建设规范、委(局)内部规范性文件来满足行业管理需要,例如根据《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条例》及适应本市“村村通公交”发展,2006 年制定了局内部规范性文件《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试行)》,在试行两年后于2008年上升为上海市地方标准《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实施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客车的档次、规范客车生产和车辆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提高了公交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公交服务水平

标准化建设是企业抓手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根本,也是企业打基础、立长远的综合性基础工作。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公交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转化企业内部规章,使得安全管理更趋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深圳巴士集团、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都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地提高公交服务的标准和质量。通过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可为地方其他公共汽电车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将有《公共汽电车枢纽站智能系统技术要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信息终端技术要求》两项企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并为争取公共投资和财政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星级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编制也是基于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推行实施的“星级服务、星级管理”制度多年的实践经验,是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和提升。

3 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工作水平还不高,标准化工作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标准制修订严重滞后

2008 年,大部制改革后,城市公交客运管理职能由原住建部划归交通运输部,而标准实际管理中采用的大多还是原住建部的标准,但是由于职能转换后,再采用原住建部标准已经不太适合,而新标准又没出台。

3.2 有关标准技术水平偏低

现采用的有关标准技术内容陈旧,且随着城市社会和公共交通的发展,部分指标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的新形势,例如原公交场站分类中,对于轨道接驳公交场站、立体场站等都找不到对应,另外,关于公共汽电车信息化、新能源车、专用道等一系列标准在制订时应充分考虑当前技术发展和企业实际。

3.3 标准贯彻实施难度较大

(1)作为推荐性标准,任何单位都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这类标准,也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在技术内容方面,推荐性标准也不如强制性标准规定得具体、明确、详细、严格,因此导致标准在贯彻执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缺乏推动标准化工作的硬抓手,必须依靠有效的监督检查来增强约束力。如果企业不重视,在执行中常常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2)标准制定本身并不困难,但是标准在实施过程的投入成本非常大,造成了标准贯彻难度较大,特别是制定的一些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以及有关设施、设备、标识的标准的实施涉及较大的投资和改造费用,有的标准实施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另一方面,部分标准宣贯及实施过程中,缺少配套的政府措施,例如相关文件的发布、资金的支持,标准化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滞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标准宣传贯彻实施不到位。

3.4 标准研制经费投入不足

从标准编制情况看,依托部分标准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行业及国家标准的研制经费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的重要补充,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公交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标准制修订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支持。目前,除极少数省市列入财政预算外,其他多数省市尚未设立专项资金。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工作很难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4 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发展对策和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工作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突出行业特色,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

4.1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

(1)从交通运输部到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参与、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对关键共性、基础类、公益类标准的主导作用,而对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需求、投入、制定和应用中的主体作用[5]。

(2)充分依靠部门、行业和各级政府,多做需求调研,广泛动员企业、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3)鼓励和支持公交企业积极参与,特别是一些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标准,同时建立一套从标准规划到立项、编制、评估等一体的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机制。

(4)要跟踪已出台标准的实施反馈,听取行业管理部门和公交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根本性条款要与行业发展状况、立法规范性文件相结合。

4.2 加强与政策法规的协调配合,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要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有效衔接,促进标准研制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一致性。

(2)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适时研究和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准。

(3)标准制定出台后,充分考虑相关标准可能带来的投入成本,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要跟上、要到位,切实推进标准的宣贯和实施。

4.3 突出行业发展特点、解决行业难点问题,提高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1)加强行业急需的客运服务、公交场站、信息化、新能源车,以及运营安全、节能减排、服务评价等领域的行业及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为推进我国城市公交事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优先制定关系民生、安全的标准,破解政府管理难题,标准是法规的基础和补充,没有法规的要优先考虑制订标准。

(3)以服务标准为中心,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保障,不断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汽电车行业、国家标准体系,并指导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地方标准体系,为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加大对关键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和标准化试点。

(5)加强对公交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企业实施标准的责任意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4.4 工作措施建议

4.4.1 加大政策支持和奖励力度

(1)设立标准化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等同于政府购买标准化服务,用于标准化战略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试点、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成果奖励、标准宣贯、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补助。

(2)建议将优秀技术标准项目纳入“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范围。

4.4.2 加强地方交通标准化建设

加强地方交通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一个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加快公益性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及标委会网站的建设,建立标准化信息交流平台,开发标准的电子化管理功能,实现标准的电子化查询,使各部门、各专业、各企业更便于掌握标准,实现标准资源共享,方便标准的贯彻实施。

4.4.3 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和加强标准化工作专家库的建设,并注重专家和人才的层次和结构的全面性。大力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后劲。特别是要加强行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工作者的培养,使其在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中发挥重要作用。

4.4.4 加强标准化宣传和培训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切实做好标准化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当新标准发布后,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贯。加强沟通交流,多组织对标准参编人员在标准制定方面的培训。要加强和更加重视顶层培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由上而下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

[1] 国务院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EB/OL]. (2012-12-29)[2012-07-10].http://www.gov.cn/zwgk/2013-01/05/content_2304962.htm.

[2] 李作敏. 标准化助推城市客运科学发展[N]. 中国交通报,2013-10-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报告(2012)[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82-84.

[4] 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Z].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

[5] 交通运输部厅科技字[2013]237 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公交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等公交
等公交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