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
2014-08-15王笑蓉郭葆青同西龙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眼科陕西渭南714000
王笑蓉,田 瑾,郭葆青,同西龙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眼科,陕西 渭南 714000)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
王笑蓉,田 瑾,郭葆青,同西龙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眼科,陕西 渭南 714000)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144只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46只眼,占总数的32%。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42眼,占浅前房数的98.1%;高眼压性浅前房4眼,占浅前房数的1.9%。结论:滤过过畅、滤过泡漏、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为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治疗
青光眼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会发生较多并发症,早期以浅前房较为常见。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会引发严重后果。笔者旨在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的112例青光眼患者144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男49例,女63例,年龄28~83岁,平均62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眼,继发青光眼10眼。
1.2 方法:根据病史、眼压、视野以及房角检查结果144眼行小梁切除加虹膜周边切除术。手术方式:局部麻醉下做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梯形板层巩膜瓣,巩膜瓣下角膜缘内1 mm处垂直切开深层巩膜,咬切器咬切切口后唇约2 mm×1.5 mm,部分可见2~3个睫状突,后行虹膜根部切除,恢复虹膜位置,缝合巩膜瓣顶端,间断带角膜缘组织缝合球结膜,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点术眼1滴。显微镜下观察前房形成,包扎术眼。术后常规使用复方妥布霉素及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交替点术眼,每天检查角膜、虹膜、滤过泡、前房深度、瞳孔、眼压等变化,怀疑脉络膜脱离行眼部B超检查,怀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行眼科超声微生物显微镜检查。浅前房定义为术后1 d未形成前房或形成数天后又消失者[1]。
2 结果
144眼术后发生浅前房46眼,占总数的32%。其中引流过畅18眼(39%),浅Ⅰ度8眼,浅Ⅱ度10眼;无明显原因的浅前房11眼(23%),浅Ⅰ度6眼,浅Ⅱ度5眼;滤过泡漏7眼(15%),浅Ⅱ度6眼,浅Ⅲ度1眼;脉络膜脱离6眼(13%),其中浅Ⅱ度4眼,浅Ⅲ度2眼;高眼压浅前房4眼(8%)均为浅Ⅲ度眼压>40 mm Hg(1 mm Hg=0.1333 kPa)。引流过畅者,局部给予加压包扎、充分散瞳、卧床休息;脉络膜脱离造成的浅前房,给予充分阿托品眼膏散瞳、全身20%甘露醇注射液脱水,使用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水滴眼,经上述治疗前房逐渐恢复。3眼经药物治疗,浅前房持续不能恢复,其中1眼为结膜伤口较大渗漏,通过手术修补后前房恢复;1眼浅前房Ⅲ度,脉络膜脱离成接吻状,行脉络膜上腔放液手术,前房注入粘弹剂,术后前房逐渐恢复;1眼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前房消失,角膜大泡,眼压55 mm Hg(1 mm Hg=0.1333 kPa),即行睫状体扁平部切开抽吸玻璃体内积液及前房消毒空气注入术。术后充分散瞳、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等,前房逐渐恢复。原因不明的浅前房一般出现在术后2 d,前房浅Ⅰ度~Ⅱ度,经局部点滴皮质类固醇眼液及充分散瞳后,11例均在10天内前房恢复。
3 讨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根据眼压状态分析原因。低眼压性浅前房常见于房水滤过过强、结膜伤口渗漏、脉络膜脱离。高眼压性浅前房往往是睫状环阻滞所造成。
3.1 滤过过强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4]。其发生的原因为:①巩膜瓣太薄;②巩膜瓣缝线数目少并松弛;③过大的漏口;④抗代谢药物应用不适当。表现为异常高隆而弥漫的大滤过泡,浅Ⅰ度~Ⅱ度的浅前房。这种浅前房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散瞳药物同时,根据前房情况,适度给予局部加压包扎,疗效很好。
3.2 结膜伤口渗漏。此类浅前房出现较早,一般为浅Ⅱ度表现为术眼流泪,滤过泡不形成,结膜囊滴荧光素染色见溪流现象,眼压低,前房浅。对于早期小渗漏点,局部加压包扎,同时应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一般可修复。对于角膜缘部较大渗漏点,为结膜瓣退缩,予以刮除部分角膜上皮,严密连续缝合结膜瓣于角膜浅层[2],常可得到满意效果。
3.3 脉络膜脱离一般出现于术后1~4 d,前房浅Ⅱ度,眼底可见不同程度的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是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另外与手术切口偏后、网膜血管在眼压骤降后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关。脉络膜脱离经充分散瞳、脱水及皮质类固醇治疗,多数前房及眼压逐渐恢复,脱离自行缓解。若前房持续变浅,脉脱范围扩大,则需手术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并加深前房。
3.4 睫状环阻滞表现为高眼压性浅前房。前房极浅甚至消失,眼压>40 mm Hg。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多与解剖因素有关。远视眼由于过度调节使睫状体肥大,特别是眼轴短于20.99 mm的患者应综合考虑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可能[3]。术后一旦发生睫状环阻滞,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甘露醇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应用,经上述治疗3~5 d,眼压开始下降,前房逐渐恢复,阿托品眼药持续用药3个月以上,预防复发;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进一步恶化,即行手术干预。经过6个月的随诊观察,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对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单用虹膜周边切除术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轻柔操作,勿损伤球结膜瓣,慎用抗代谢药物。注意巩膜切口的正确部位、大小,预防眼压骤降,严密缝合结膜瓣,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及非甾体类眼药,必要时散瞳,以减轻术后反应。滤过过畅、滤过泡漏、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为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汪 军,陈 虹,张舒心.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374.
[2]邓吉安,蒋 平.118例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6):672.
[3]刘含军,熊新春.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发生与眼部解剖因素相关性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0,30(4):381.
2014-03-1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