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4-08-15周达辉

江苏农机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联网传感器农业

王 智 高 玲 刘 勇 周达辉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指定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也是抢占新一轮技术竞争制高点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化与农业的深层次融合,并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以减少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资源要素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率,而物联网在农作物智能化培育、农业信息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农业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必要条件。

1 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作为信息化强省,江苏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技术应用、产业集聚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南京、苏州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布局。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核心技术、网络架构、商业应用等许多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物联网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在政策的规划引导下,省农委系统安排实施了27个农业物联网项目,分布于宜兴、丹阳、如东、睢宁、江都等26个县(市、区),在种植、养殖、加工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等诸多领域加以示范应用。省内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农业物联网装备生产企业在设施栽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茶(果)园生产管理、大田生产管理、设施农业等领域内试验应用物联网技术,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2 农业物联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设备缺乏,核心分析理论不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与农业物联网相关的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与在处理感知信息的精确判断和调控等方面核心分析模型及理论还不够完善。农业物联网信息传感关键设备的研发方面,如作物的生长信息采集、土壤信息采集等传感技术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缺少精准高度、灵敏度高、集成化和小型化的优质国产农用传感设备。由于环境因素变化快,国外产品难以符合我国实际的应用需要。在核心分析模型的研究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种植等方面的信息反馈以及智能化处理方面还有欠缺,不能很好地指导农作物生产,还需要在整个应用体系的智能化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 不同农业物联网之间兼容性差,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

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行必然要涉及到国内外共同遵守的行业协议与标准。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时,采集相关数据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每种传感器有不同的接口,与之相对应的就有不同的接口要求。在数据传输这一层面上,各个示范园区甚至同一个园区内使用的无线传输和软件平台都不相同,反映到应用层面的就是相互之间的数据不能通用,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差成为影响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

2.3 农业物联网市场化推广推动力不足,缺少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

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初级发展阶段,降低商业推广和应用成本,增加投入收益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农业产品的利润较低,而用于物联网的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资金投入较高,这势必会增加农业的投入成本,使得农产品生产者的投入增大,一般民众很难负担得起。这是农业物联网装备生产企业在实际的商业推广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江苏省的农业物联网项目绝大部分由政府主导投资。实际应用中,物联网的建设、设备安装使用、后期的运行维护都有示范项目资金补贴,虽然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但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使得生产企业、农产品生产者以及最终的农产品消费者实现共赢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 农业物联网人才资源不足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全新的事物,在其建设、运行、管理和后期维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广大基层农户、农技人员对于农业物联网的概念还很模糊,对于农业物联网的技术、设备等知识的认识还不全面,还不具备应用推广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同时,在农业物联网的传感器开发、运算评价模型的研究等方面缺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农业物联网是整合了农学、通信、机械、计算机软件等多行业的一个综合产业。因此,就需要从事农业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人员对农学、通信、软件编程等方面都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研发出符合农产品生产者实际需要,真正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物联网。

3 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3.1 统筹规划,重点推进

在农业物联网的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应进行统筹规划,引导科研人员重点突破部分难点问题,将力量集中在解决后期可能会产生瓶颈的共性技术问题上面,避免在技术发展上同一课题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要鼓励并支持研发可靠性高、低功耗的微型化传感器和符合江苏省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优质国产传感器。在降低传感器成本的同时,提升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数量,使传感器网络更加实用化。

3.2 建立健全物联网标准体系

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农业物联网的基础性、通用性的标准进行研究,尽快制订适用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物联网标准。标准体系的形成有助于解开制约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农业物联网的有序发展,提高不同物联网的互相兼容程度,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关键设备不匹配和数据无法通用等问题。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对进行农业物联网重点技术研发、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并具有建设示范作用的企业进行扶持。成立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对物联网关键设备研发、共性技术问题研究等予以支持。加强市场调查与分析,在税务、信贷、投资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物联网生产领域,逐步形成成熟的农业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又好又快发展。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物联网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产业,因此在农业物联网的研发团队中不能仅有某单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目前缺少物联网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的条件下,研发团队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能暂时弥补复合型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各学科的科研人员相互学习,发展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各级政府也应为农业物联网发展建立相关学术交流平台,使各研发团队能互相交流、研讨,促进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在对物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农业物联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农业物联网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还有许多亟需攻关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现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能促进物联网的推广,使其发展到大数据智能分析,农业机械智能、自动化运行和农产品安全溯源等农业生产领域。

[1]尹立莉,胡伟成.发展物联网产业问题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8):186-187.

[2]姜开华.江苏农业物联网的兴起及展望[J].江南论坛,2012(10):20-22.

猜你喜欢

联网传感器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