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山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2014-08-15吴德正尤晓星

江苏农机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街道农机基层

吴德正 尤晓星

当前,无锡市锡山区正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力争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事关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大局,因此,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尤为重要。现通过对锡山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1 基本现状

1.1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区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8家,主要分布在涉农面积前5位的羊尖镇、鹅湖镇、锡北镇、东港镇和厚桥街道,除经营苗木种植的1家设施农机专业合作社外,其余都是传统的稻麦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65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7台、联合收割机57台、高速插秧机65台、高效植保机72台、多功能管理机37台;农机投入在100万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6家,其中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能力(包括深加工)比较强的无锡太湖水稻园区东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羊尖镇严家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投入都超过了300万。2013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拥有农机总动力9 700kW,农机从业人员156名,作业面积2.27 khm2,分别占全区的9.5%、6.3%、15.5%。拥有省级农机合作社5家(四星4家、三星1家),市级农机合作社9家(四星5家、三星4家)。

全区现有农机维修服务点21家,其中一级维修点1家、二级维修点5家、三级维修点15家。对外专业从事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的有6家,挂靠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内部维修的有10家,仅经营农机配件的有5家。农机从业人员共计62名。

1.2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依托“平安农机”示范镇村的创建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硬件和软件建设,改善乡镇农机服务工作条件,提高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全区有7个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了独立的办公用房,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功能配套完善,锡北镇还建立了为农服务大厅,为农民及农机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区紧密结合农机“三解三促”、农机化科技创新推进年等活动,进一步健全农机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创新服务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效能考核,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挂牌上岗制。围绕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一村一园”建设工程,加强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基地+机手+示范户+带动户”的农机技术服务模式,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得到快速推广应用,锡北镇、羊尖镇、东港镇、鹅湖镇于2012年创建成江苏省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专业技术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乡镇农业(含农机)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1.3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基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地方各级农机工作要求,各镇(街道)加快农机推广队伍转型提升,不断强化农机服务职能,广泛开展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农业园区农机化发展规划、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以及农机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基层农机系统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重点培育了设施园艺、食用生物、精细蔬菜、特种水产、翠竹茶叶、时令果品等农业产业主要环节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节能、节水、节肥技术,拓展农业机械化应用新领域;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农业企业、农民(农机)合作组织参与镇村农业园区的农机化建设,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3%,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7%,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76.1%,水稻机插秧水平达8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9%。

2 存在问题

该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总体上较为健全,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长远看,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严峻考验。

2.1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队伍不稳定,农机服务能力弱化

该区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产值在地方GDP中仅占2%,客观上导致了有些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忽视,认为农机服务人员数量多点少点一个样,农机队伍素质高点低点一个样。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基层农机人员总量偏少的现象,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在岗不在编。村一级农机队伍更加弱化,农机工作基本上都由村主任或副职干部兼做。全区9个镇(街道)农业(含农机)服务事业机构核定编制73个,从事农机工作的人数为23人(包括各单位农机负责人9名),其中羊尖镇3人、鹅湖镇3人、锡北镇3人、东港镇3人、厚桥街道3人、安镇街道3人、东北塘街道2人、东亭街道2人;另外,云林街道兼职1人(公务员)。在编在岗19人,在编不在岗3人,在岗不在编4人。有些农机人员被调离农机系统从事机关行政工作;有些农机人员经常参与当地政府日常事务,无法专心从事技术性、专业性工作;有些农机人员不到退休年龄已经退养。由于农机服务队伍不稳定,农机服务功能不断弱化,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2.2 农机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机推广和服务质量受影响

全区镇(街道)级实际从事农机工作的有23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有11人,40岁到50岁之间9人,30岁左右年轻同志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8%、39%和13%;从知识结构上看,农机专业人才和长期从事农机的技术人员仅有7人,比例不足30%。农机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很不合理,并且老化趋势非常明显。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进一步严格,大学毕业生通过公开竞岗进入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不少年龄较大或退居二线的农机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年轻同志进不来,农机队伍已存在青黄不接的隐患,影响到农机推广与服务质量。

2.3 农机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

由于基层农机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造成农机人员专业不精,为市场主体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服务力不从心。缺少熟悉设施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示范推广的科技人员;缺乏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还有少数农机人员缺乏对农机工作的正确认识和热情,被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工作的开展。

2.4 农机合作社和维修网点影响力不大,社会化服务能力还不强

全区现有的1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6个,其余12个农机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规模不大,机具数量不多也不全,农机作业服务范围有限,专业性很强的农机服务组织还没有产生。现有的21家农机维修服务点中,目前对外正常开展维修经营服务的仅6家,他们在农机备耕、农忙作业、保管保养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用户维修和配件供应需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维修网点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特别是在遇到新型或者高技术农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和指导时,很多农机人员束手无策,只能求助农机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派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处理,现场服务严重滞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功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跟不上农机化发展需要。

3 对策思考

3.1 切实提高认识水平,营造关心支持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

农机管理部门要广泛宣传农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影响力,争取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稳定农机推广队伍,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

(1)健全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将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镇(街道)农业基础建设工程,多方位、多渠道设立农机化发展基金,加强农机系统自身建设,确保镇村级农机推广服务组织稳定,形成以区级为中心,镇(街道)级为骨干,村级集体和规模化、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农机服务网络。

(2)合理设置岗位。要根据编制数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分职能、分专业合理设置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相应科室和岗位,配足配齐专业力量,尽量做到人员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相对应,满足农机化发展需要。

(3)确保农机人员既在编又在岗。对被借调到其他单位而编制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机人员要进行清理、回调,解决农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对现有农机人员的换岗、借调等,确实无法避免的,应事先征求所在单位意见,并及时补充新成员。

(4)建立人员调配机制。应建立全区农机人员调配机制,使部分乡镇的富余农机人员可调配到其他乡镇从事农机工作。如东亭街道富余农机人员可调配到只有1名公务员兼职农机的云林街道工作,一方面可发挥农机人员专业特长,另一方面可解决其他地方人员短缺问题。

3.2 建立人才引育机制,不断优化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人员结构

按照“缺什么人才,补什么人才”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人才引育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补充新鲜血液,不断优化基层农机服务组织队伍人员结构。

(1)建立委托培养制度。借鉴苏州张家港市农机人才培养经验,与国内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委托培养关系,吸引有志于投身农业现代化事业的本地学子通过考试进入相关院校定向培养,学业完成后定向服务于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期满后,优秀者可直接进入区级农机推广系统。

(2)完善公开招考制度。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共同参与的招聘小组,集体商定招聘办法,针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特点,不断优化考试方式方法,避免出现“想招的对象招不进、不想要的招进来”等现象。

(3)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在积极参与部、省级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市、区农机部门应按不同农产品种养业态中的机械化生产路线和农机操作应用技术,建立基层农机人员定期轮训制度,实施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培养一批“拉得出、打得响”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

3.3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战斗力

按照“延伸村级、加强镇级、提升区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1)强化农机科技推广。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及其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新方式、新方法,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服务专业市场,积极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农机技术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机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加快农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2)强化行政管理服务。以农机安全监理、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机合作社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农机执法监管力度,突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引导农机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机贡献率,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积极做好农机项目引荐、政策咨询、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为用户提供最及时、最优质服务。

(3)强化工作绩效考核。建立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由区农机主管部门、镇(街道)政府、农民(机手)三方共同参与的考评机制,实现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责,激发广大农机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逐步完善农机管理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机生产经营体系,合理构建正“金字塔”型的基层农机服务网络,为推进锡山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农机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街道农机基层
沃得农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热闹的街道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不一样的农机展
热闹的街道
走基层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