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的护理探讨
2014-08-15岳红霞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岳红霞,赵 亮,王 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随着临床口腔技术的迅猛发展,治疗根尖病、牙髓病的最佳方法是根管治疗。通过根管治疗,根尖周、牙髓病基本上都能治愈,即便根管治疗失败,也应该首选根管再治疗。而对于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根管钙化、侧穿修补、根管台阶、髓腔穿孔、根尖偏移、折断的器械超出根尖孔等问题,通过非手术显微镜根管再处理,才可以彻底地充填、成形和清理整个根管系统[1-3]。对10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男70例,女30例,年龄18~65岁,平均(36.17±10.22)岁。其中35例为根管钙化,4例为侧穿修补,6例为根管台阶,20例为髓腔穿孔,10例为根尖偏移,25例为折断的器械超出根尖孔。采用显微超声根管技术进行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根管再治疗患者通常会出现很多的不适,会出现幸福感降低、压力、紧张等多种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对根管再治疗患者恐惧、绝望心理予以积极、主动疏导,通过抚触、握手等形式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支持,同时要多鼓励他们[4-5]。
1.2.2 口腔健康教育:对于根管再治疗患者而言,口腔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显微根管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知识的可行性和使用性,因人施教,恰当地向患者传授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口腔健康教育也能够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来接受显微镜治疗,是相互沟通、融洽医患关系的桥梁。同时,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层次的日益提高,再加上护理学、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护士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总体水平和自身素质,要对各种口腔保健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而不能只具备专科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地、正确地回答患者提出问题。尤其是在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要做到沉稳不慌、技能娴熟、反应敏锐,此外,护士要尊重患者隐私,为其保守秘密,不得取笑患者,要做到无差异地对待所有的患者,要换位思考,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当根管再治疗患者在向护理人员倾述时,应该运用同情的眼神、微笑、点头等面部表情予以回应,让患者及其家属感觉到亲切感。
1.2.3 准备好根管再治疗的药品及器械:显微镜专用器械(如根管口锉、显微吸引器、根管口探针、显微口镜等)、根管治疗器械、氧化锌(ZnO)、氢氧化钙糊剂[Ca(OH)2]、根管凝胶(EDTA)、超声工作尖、甲醛甲酚溶液(FC)、樟脑苯酚溶液(CP)、生理盐水(NS)或3%双氧水(H2O2)。
1.2.4 术中配合:为了方便医生操作治疗,护士应该调节好灯光和椅位,将口腔显微镜的目镜和光源调整好,给患者安置好吸引器,超声工作尖基于患者根尖和牙位的弯曲方向来安装,手术过程中药注意将患者流出的唾液及时、充分地吸除,同时要确保医生的操作视野清晰,不能耽误其操作。
1.2.5 术后配合:将所有的治疗器械按照医院的清洁原则来清点器械,告知患者在治疗之后不要用患牙来咬过硬的食物,若患者在治疗之后没有不适的感觉,那么在治疗1周后行根管充填术。
2 结果
本组10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中有82例对护理评价为满意,18例为较满意,0例为不满意,满意率为100%,手术时间缩短,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经检查,全部患者的治疗疗效都达到了预期疗效。
3 小结
通过根管显微镜的显著优点和卓越性,可以让提高医护人员对过去无法触及的口腔细节有更加清晰地观察。联合超声技术进行根管再治疗,能够大幅度提高侧穿修补术、根管钙化、根管内器械折断取出、结构变异等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显微超声根管技术目前已经被国内外口腔医学界公认为是最佳治疗根管再处理的方法,具有保留患牙率高、并发症少、痛苦小等优点。由本组资料可知,经过护理之后,患者满意率为100%,手术时间缩短,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经检查,全部患者的治疗疗效都达到了预期疗效。有效的护理在根管再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使得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完美、更加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能够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最大限度上进行满足,值得在临床中大量应用。
[1] 姜艳华,王成坤,李秀英.显微根管治疗中的椅旁助疗[J].全科护理,2008,29(1):17.
[2] 殷春娣.Profile机械根管预备治疗的应用配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27(1):3.
[3] 刘丽莉.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27(1):3.
[4] 任 辉,孙雪峰,雷志红.ProTaper镍钛机动器械对根管再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30(1):1.
[5] 冯 超,赵 晶.现代根管治疗方法在牙髓塑化后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