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4-08-15周素英苏州相城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31

吉林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哮喘病变应原儿童哮喘

周素英(苏州相城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31)

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到了患儿的健康成长,给临床疾病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考虑到儿童哮喘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必须弄清患儿病发因素才能执行科学的治疗方案。医生根据病理学展开病况分析,可掌握患者详细的病发因素,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出科学的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40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发因素展开深入性调查,根据哮喘病学原理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年龄1~14岁,平均(7±3.2)岁;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9±2.2)岁;女10例,平均年龄(8±1.8)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突发性喘息、高调喘鸣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等,部分患者伴有胸闷、咳嗽、鼻塞、打喷嚏、眼痒等。

1.2 方法:根据患儿的现病史、特应性疾病病史、家族过敏史等医学资料,详细统计儿童哮喘发生的具体因素,对所有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长期治疗等两种方式。本次患儿接受6个月时间的跟踪调查,回访每一位病例,对哮喘治疗效果展开综合评估。

2 结果

儿童哮喘流行病学原理:不同病症、程度、类型的哮喘病,本质上属于一种气道炎性反应性改变,主要症状包括:喘息32例,鸣声15例,呼吸困难17例,呼吸加快10例等,这是导致患儿气道高反应、通气障碍、病症变化的主要因素。参照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资料,儿童哮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19例,变应原12例,促发因素9例(感染6例,气候1例,药物2例等)。病理学变化体现以气道内嗜酸细胞浸润为主,以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等慢性气道炎性反应。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患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本次治愈26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在97%以上。

3 讨论

3.1 儿童哮喘病学调查: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患。调查发现,儿童哮喘诱发因素包括:儿童身体器官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哮喘疾病与家族遗传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尘螨是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发病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一些外在促发因素也是哮喘发展的影响因素。例如,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1-3]。

3.2 患儿长期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级别)决定开始用药的剂量,然后在各级治疗中,每1~3个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则巩固至少3个月,然后降级治疗,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如果哮喘没有得到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避免变应原和其他触发因素等,这就是哮喘的阶梯式治疗方案。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是规范化治疗中主要应用的药物。在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以用解痉药,如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这些药物可以治表;而平时,则吸入糖皮质激素来缓解气道炎性反应,这可以治本。哮喘患儿要长期用药,并严格遵守规范化的治疗原则。临床儿童哮喘治疗采用扩张支气管药物、抗炎药物等实施治疗,本次40例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仅1例效果不显著,其他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

哮喘是现代社会生活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对患者呼吸道系统产生了诸多的危害,病况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随着医学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儿童哮喘病学原理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可根据诱发哮喘病因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本次调查儿童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共同作用引起的炎性反应性疾病,遗传、变应原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据调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的效果显著。

[1] 伍亚辉,扬晓鸥,刘翠梅,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1,23(1):1.

[2] 王 达,杨宗华,刘苗苗,等.超重肥胖与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28(1):1.

[3] 张林媛,张亚玮,孙耀峰,等.北京市郊区儿童哮喘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0,10(1):1.

猜你喜欢

哮喘病变应原儿童哮喘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春季:儿童哮喘多发 处置要得法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雾霾天气哮喘病患者更需谨慎
蒙医辨证论治哮喘病88例临床报告
蒙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病的49例临床研究
儿童哮喘的预防与治疗
体外特应性变应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