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4-08-15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二科陕西咸阳712000
贾 奇,田 博,丁 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二科,陕西 咸阳 7120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贲门癌的发病率也成逐渐高发的趋势。目前,对于贲门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或者全胃切除术治疗[1]。但是对于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在贲门癌治疗中的疗效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研究近端胃切除或者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疗效,2010年1月~2010年12月展开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30~79岁,平均(51.58±1.5岁);病程2~3年,平均(1.5±0.5)年。所有患者均经CT以及病理检查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掷骰子法分为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其中近端胃切除组39例,全胃切除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贲门癌根治原则行手术治疗。其中近端胃切除组以腹上腹正中位切口手术患者34例,以胸腹位联合切口患者5例,清扫淋巴结至第六区。全胃切除组以腹上腹正中位切口手术患者32例,以胸腹位联合切口患者7例,均行Roux-en-Y法吻合食道与胃空肠端侧吻合,清扫淋巴结至第十一区。两组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辅助治疗,术后均含顺铂标准剂量化疗方案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比较: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期末存活患者33例,3年存活率为42.31%,其中近端胃切除组存活患者14例,3年存活率为35.89%,全胃切除组存活患者19例,3年存活率为48.72%,两组患者三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近端胃切除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14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9%。全胃切除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5)。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来讲,贲门具有喇叭口样特点,因此患贲门癌的患者一般不会发生梗阻,一旦发生吞咽困难,常常已发展到进展期或者晚期[2]。本研究78例贲门癌患者多处于进展期,小弯侧侵润大多已超一个分区,并且术后病理切片提示越有50%的患者存在淋巴结阳性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全胃切除才能达到全部清扫淋巴结的目的。部分学者认为,手术治疗贲门癌必须依据下列原则:切除原发性病灶解决患者食道梗阻症状;切口边缘无残留;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清除,避免发生转移,而全胃切除术完全符合上述原则。在本研究中,全胃切除组患者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为上述理论提供了论据。
近端胃切除术尽管能够保留大部分胃部组织,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也比较小,但是行近端胃切除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相对较高,食管糜烂炎症比较严重,约有70%左右的患者存在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并且这种症状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是生活质量。而全胃切除术患者则不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并且其营养吸收可以通过Roux-en-Y法吻合食管空肠进行改善[3]。在本研究中,近端胃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与上述理论研究相一致。
总之,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较,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新波,王鹏鲲,宋和平.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空肠ρ式Rouxen-Y吻合术在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4):7.
[2] 蔡 平,方丹青,梁建辉.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及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医药导刊,2013,33(3):435.
[3] 赵顺林.经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5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