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探究

2014-08-15任福全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感大学生教育

任福全 陈 峥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3004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当代大学生能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是知、情、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的有机结合。①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富于正义感,热心公益事业,自愿服务社会;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立志报效祖国;心系人民,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但是,关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大学生觉得现实中的社会责任离他们越来越远,社会责任感日趋淡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正确奋斗目标,轻社会理想

部分大学生没有把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所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利益,缺乏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深刻理解与执著追求。他们虽然有着强烈的拼搏意识和创业精神,力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和物质享受的需求。②这种将个人奋斗目标临驾于社会理想之上的观念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理想模糊,没有正确奋斗目标,轻视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

2、错误的价值取向,个人利益常放在首位

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实现之间,他们往往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后者更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牺牲的是集体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往往缺乏牺牲精神,忽视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这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较普遍在存在于大学校园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的错位现状。

3、缺乏感恩之心,家庭责任感淡漠

独生子女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在家庭中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独享了家庭的全部爱与照顾。过分的溺爱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长时间的沉浸在家庭的照顾和享受中,娇生惯养的他们养成了害怕艰苦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感恩的坏习惯。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没有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吃苦和奉献精神。同时他们也影响着身边的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总体上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更遑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等的客观因素,也有家庭个人等的主观因素。

1、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

我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空前加速地发展,在整个社会焕发出极大的活力的同时,人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容易产生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和消极腐朽思想。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观念对人们造成消极负面影响,使得人们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思想过于功利,淡漠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逃避了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环境的这种价值取向对在校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利益的驱动与个人功利的过度追求弱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也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多元、多变的价值追求使得他们缺乏明确的行为方向,缺乏明确的社会角色定位,在多元文化面前,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充满迷茫,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从而使得部分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2、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误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与改善,父母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条件,对子女往往过分溺爱,使子女们习惯了接受,而不懂得付出。虽然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付出较多,但更多的是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道德修养方面的人格培养,从而使得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责任感与感恩之心,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烈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导致高校教学活动更多偏重于科学技术的传授,忽视了社会人文的教育。落后的教育理念,单一的教育渠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的社会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效果。

3、学生社会经验的缺乏

多数当代大学生过着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与实际社会的接触不多。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的缺乏,认知能力的偏差,往往使得他们看待问题片面,而易走向极端,不能冷静、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不能全面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能看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帮助的关系。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造成了当代大学生较少同社会实际接触,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看问题容易走向极端。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

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提出对策。

1、社会责任感教育要重视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而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流导向给予他们指导。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另外,在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时,我们要去糟粕,取精华,在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吸收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此外,要净化网络环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传播主流文化,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重视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注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展示自我,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求自己的全面发展,对平等、尊严及自己的主体地位有强烈的诉求。大学生不断增强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决定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能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能是简单的道德说教。④因此,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在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调动大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思考、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教育引导力度的同时,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通过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以提高他们自主分辨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中,启发学生,使之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更深地根植于内心。如果没有注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再好的责任感教育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社会责任感教育要加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统一,而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社会责任感教育流于形式化、教条化,根本不能打动大学生的内心,不能渗透到大学生的信仰、行为中去。实践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学生涉世不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有时比较理想化,在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责任感有所缺失。正是由于这种反差,高校应正确地加以引导,把实践引导到有利于学习和人才培养上去。引导他们参加对学校、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考察、调查、实习劳动和参与一定的社会工作,使他们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服务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修正”自己的一些错误思想和看法,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待、思考和分析问题。⑤“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使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信念和情感,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注 释:

①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2).

②刘申辉.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2).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进,2012.

④杨之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⑤苑光明,任福全,高雁,马士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贴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猜你喜欢

责任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