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不懈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陕西师范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

2014-08-15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骨干理论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不仅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也为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来,学校以坚守25年的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为载体,以理论学习、骨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抓手,以培养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个载体”:坚守25年的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

20世纪80年代初,时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面对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一些青年学生对许多过去坚信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观念渐渐地产生反思怀疑,进而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中国青年》1980年5月发表的署名“潘晓”的《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一文就是当时部分青年学生思想状态的真实写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87级的9名同学在系党总支的关心和支持下,带着“在学习科学理论中找答案、解困惑、寻出路”的初衷,自发成立了一个学生马列理论读书小组,点燃了师大青年学生学习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星星之火。学校党委敏锐地抓住这一典型和契机,指导成立了全校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并进一步规定了读书社的学习内容,明确了读书社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完善,不断将其打造成为了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品牌载体。

25年的薪火相传,蓬勃发展,马列理论读书社已由最初的1个小组9名学生,发展成为拥有1个总社、23个分社、260多个理论学习小组、400多名理论学习骨干带领全校数千名学生常年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学生理论社团,逐步形成了“学校有总社、院部有分社、班级有小组、宿舍有活动”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团齐抓共管、专家教授指导、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长效活动机制。

25年的矢志坚守,精心打造,马列理论读书社立足师大、面向陕西,以其深入持久的理论学习、扎实有效的骨干培训和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在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坚定青年学生人生理想信念、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陕西省连续几任省委书记张勃兴、安启元、李建国、赵乐际以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等曾亲临或致信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高度赞赏和评价青年学生骨干的理论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际,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委副书记孙清云亲笔致信和亲临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希望读书社的同学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个抓手”:理论学习、骨干培训和实践锻炼

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是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为此,学校党委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理论学习、骨干培训和实践锻炼三个环节,切实增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抓好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实现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基石。学校以马列理论读书社为载体,成立了“大学生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小组”,对全校学生理论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使青年学生理论学习活动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的良性发展轨道。通过举办“经典研读”、“专家导引”、“马列论坛”、“读书分享”、“我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党旗在心中飘扬”和“十八大报告学习交流座谈会”等理论读书学习活动,使青年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对党情、国情和世情有较为客观的了解和把握,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定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2.抓好骨干培训。学生骨干是引领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校以马列理论读书社为依托,从2006年起在青年学生中成功开展了以“理论培训、校际交流、挂职锻炼、角色体验”为主要环节的五期大学生骨干培训。在理论培训中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筑牢学生骨干的理想信念;在校际交流中注重工作研讨和团队交流,强调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骨干的求真务实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挂职锻炼中注重敬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的的培养,提高学生骨干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角色体验中注重亲身体验和内心感受,培育学生骨干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朴素情感。由于我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特点突出、成效显著,2010年6月24日,《中国青年报》以《陕西师大“青马工程”注重实践锻炼 青年学生骨干在基层长大》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3.抓好实践锻炼。面向社会、深入实践,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学校每年组织读书社理论学习骨干和青年学生组成理论宣讲团、科技支农团、教育帮扶团、法律援助团、生态保护团和社会调研团等40多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城市社区、厂矿企业、农村乡镇和田间地头,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广大青年学生不仅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更重要的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交流中,接触实际,了解国情,感受伟大祖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青年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了他们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追求。

在抓好理论学习、骨干培训和实践锻炼三个环节的同时,学校党委还明确要求:一是大学生在入党前必须参加马列读书社的理论学习活动,并将学习和表现突出的同学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马列读书社与学生党支部共同为学生党员制订“阶梯式读书计划”,即由专家在理论读物、党史读物、党建读物和三代领导人文选中推荐20余本著作,以梯次递进的方式使其系统学习,悉心领会。三是马列读书社在社团内部坚持开展“学习党章,寻找差距,纯洁党性”活动,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从思想和言行上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些要求为发挥马列读书社在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几点成效:立德树人的旗帜在校园飘扬

——产生了“三热、三多、三好”的积极综合效应。读书活动的开展,使追求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成为时尚,思想的进步带来了积极的综合效应。一是“三热”,即读书热、入党热、考研热;二是“三多”,即优秀学生干部多、入党积极分子多、学生党员多;三是“三好”,即学生思想认识好、校风学风好、综合素质好。近几年,马列理论读书社的成员中就有3000多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00多人考上了硕士,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排头兵。

——培养了一批党性坚定、品质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坚定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许多同学积极响应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踊跃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思想坚定、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者。近三年,就有600余名大学生理论骨干利用暑假期间到西安市长安区和雁塔区的机关部门、街道企业开展了多期挂职锻炼活动。学生骨干的突出表现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营造了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马列理论读书社理论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使青年学生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成为一种共同的追求。仅2011年,在学校和理论学习社团创办的11种理论学习刊物、简报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3000余篇,举办了全校性的理论征文3次,在校内外发表有关马列理论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250余篇。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期间,学校读书社总社还特别编辑了《马列简报》和《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汇编》等理论学习材料。

——坚定了勇于实践、奉献社会、服务西部的职业追求。实践证明,马列理论学习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产生了极为有益的促进作用。在近两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助学“知识援助行动”中,报名学生达5000余人次;在免费师范生赴基层就业、支教团赴基层服务等项目实施中,青年学生主动要求到祖国西部、基层、边疆支教和工作,以国家需要作为个人第一选择,在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树立了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立德树人的青春榜样。根据调查显示,读书社的许多成员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涌现出了参加挂职锻炼表现突出、获得省长表扬的李夏柔;品学兼优、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深造的李超哲;真情服务、默默奉献,被农民工子女称为“知心姐姐”的李星睿;面对山火奋不顾身,为挽救国家财产被大火烧伤依然让“党性在锤炼中闪光”的毕业生杨彦平;携笔从戎、保家卫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青春的毕业生边晨等一批优秀学子。

——赢得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2003年,读书社荣获全国学理论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读书社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优秀学生社团;2011年,读书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读书社荣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理论读书活动在省内外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我校在以马列读书社为载体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必须站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理论武装,突出主旋律;必须长期坚守,锲而不舍,明确理论学习社团的发展规划,突出持续性;必须推进制度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学习交流、监督激励制度,突出规范性;必须把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与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突出实效性。

今后,陕西师范大学将继续依托马列理论读书社这一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理论学习载体,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武装,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骨干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