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2014-08-15田明
田明
蓝田与唐都长安近在咫尺,那里山清水秀,吸引着都城内包括乐工乐使在内的各色人等或短游或长居,文人墨客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大都善于曲牌乐律,会聚蓝田,饮酒放歌,击节弹唱。特别是精通音乐的诗佛王维在蓝田隐居20余载,潜心崇佛,除在佛堂奏乐诵经外,也常于林泉之间,弹唱唐乐,把带有浓厚梵音佛韵的唐乐传到蓝田也属必然。
水会音乐的基本特征
1.悠久性:普化水会音乐从唐至今已逾1300多年历史,在民间保存流传如此之久,实为难得,其乐谱至今仍沿用唐代古乐谱的记谱法,更为罕见。由此也构成这一乐种的珍贵性和濒危性的特征。
2.高雅性:唐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史的鼎盛时期,风格高雅是其明显特征之一。普化水会音乐至今不仅仍沿用唐代的乐谱和传统乐器,而且在演奏方式和乐曲的风格上都保留了唐乐那种高雅的风格特征。
3.民间性:普化水会音乐经历1000多年的民间演绎过程,不仅保留了唐乐风格,也吸取了南方音乐部分特点,并与民间习俗融合,形成一种简约而不单调、质朴而又高雅的特色民间音乐艺术,有长期蕴藏于民间的生命力。
4.独特性:一是这一乐种经历史长河冲刷,在关中其他地区均已荡然无存,普化水会音乐已是目前保留的唯一孤本。二是水会音乐源于唐代寺庙音乐,一直保留至今未变,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乐律格调上,而且在历史上水会音乐也一直专门用于做佛事、善事,从不用于喜庆娱乐之类活动。三是水会音乐的律调平和细腻,以细见长,和粗犷豪迈、起伏高亢的秦风秦韵形成对照,自成一格,在陕西地方有独特色彩。
水会音乐的主要价值
1.水会音乐风格文雅,深受人们喜爱;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这一民间古乐,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水会音乐显示了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悠久、博大、精微,它的流传填补了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块空白,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增添了一枚稀有的瑰宝。
3.水会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和佛教文化艺术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对研究我国佛教文化艺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4.唐乐是我国古代音乐最灿烂的部分,但由于时间久远,许多流传下来的唐代古谱无法辨识。
5.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于唐乐,而唐乐不仅对中国音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对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的音乐发展影响很大。
水会音乐濒临的状况
普化水会音乐自1981年普查发现以来,蓝田县委、县政府和普化镇党委、政府都给予重视、支持,同时也得到原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原陕西省政协主席周雅光、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等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普查、抢救和保护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这一工作的目标相距甚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抢救工作步履艰难。蓝田是“文革”的重灾区,水会音乐在“文革”时被作为封建残渣受到重创。史家寨乡田家村水会班主在“文革”时被迫害致死,水会音乐从此销声匿迹。普化镇全家岭村和楸树庙村的水会音乐在“文革”时也同样遭受批判取缔,大部分古乐谱和传统特制乐器毁掉或遗失,80多种水会音乐曲牌现仅从传抄手稿中获得20多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老艺人已相继离世,凭记忆复制相当困难。
2.失传危险仍然严峻。普化镇楸树庙村水会自“文革”后已无传承人,全家岭村虽然在普查后搭起水会班子,由一位年轻农民传承下来,由于种种原因,活动甚少;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经商务工,老人日渐减少,水会散伙,水会音乐再次陷入濒危失传状态。
3.资金困难,保护工作受到制约。蓝田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属“吃饭财政”,资金缺口较大,投入不足。
水会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2004年5月—7月,县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了县文化体育局《关于普查、抢救、保护普化水会音乐的实施方案》,以政府名义下发全县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明确提出普化水会音乐是蓝田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求全力进行抢救保护和弘扬。2005年元月,县政府、县文体局、普化镇政府制订年度工作要点时,均把保护普化水会音乐作为年度主要工作之一。
为保护普化水会音乐,由普化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蓝田县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和县文体局负责管理、督导,特制订五年保护计划如下:
1.静态保护:(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普化水会音乐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乐班、乐手、乐器、乐曲流传保护价值等全部状况。(2)将普查所获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存档,妥善保存。(3)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抓好普化水会音乐的基础理论和各大类的音乐体系研究,把研究成果编撰成册予以出版。
2.动态保护:(1)建立全家岭、揪树庙两个吹打乐种,两个水会文化生态保护村;并对两个乐社60多名乐手明确了保护政策,制订相关制度。(2)发展普化水会音乐,逐步建立全家岭乐社、揪树庙乐社各100人的普化水会音乐艺术团。(3)在普化镇全家岭村、揪树庙村开展普化水会音乐普及教学培训,不断培养新的吹打乐手,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水会音乐传承难的问题。(4)创办以普化水会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业余培训职业班,从人才、演奏水平等多方面提高普化水会音乐的艺术档次。(5)建立普化一年一度的水会音乐文化艺术节,检阅和促进水会音乐的传承、发展和弘扬。
[1]陈亚平.喧嚣中的一缕清音——记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天普化水会音乐[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3,7.
[2]职茵,康茹菲.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J].民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