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实验中的武术教学研究

2014-08-15张勇章翔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验班卓越武术

张勇,章翔

(1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241000 2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大学武术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也是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当代价值的窗口与渠道.正如教育学者叶澜所言,“快乐教育”并非就是“轻松教育”,在对于武术教学缺乏趣味性,缺少快乐体验的指责声中,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又该如果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在部分高校实施了卓越教师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四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2012年安庆师范学院承接的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项目,经过自愿报名和综合评定后组建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实验班),目的是从知识和能力两大方面培养学生今后的教育、教学、科研、课外训练、执裁等能力,历时四年,预计2016年在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全面推广.

1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亟待改革

如今各类体育信息传递快,武技课程越来越多元化,国外的跆拳道、空手道课程在大学发展迅速,受喜欢程度超过武术,甚至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武术课程的兴趣也受到影响.如何才能让更多学生愿意学习武术,提高学习武术的效率?这是所有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如果直接从武术课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可能收效甚微,如果只是比较与国外武技以及现代竞技体育的差异和不足,虽可以找到一些表层问题,却落入是否体现流行元素或是否受欢迎的“工具理性”层面,缺乏对其文化层面的价值思考.教育以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绝不是追随市场需求简单迎合大众喜好,也不应以西方体育为本民族固有体育的方向标,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在以“全球化”、“现代化”为主要语境的当今中国抗衡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和保持文化生态平衡一条重要途径,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大学武术现状不容乐观,不仅仅是普通大学生甚至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师生也会觉得武术显得“土气”、技击功能不大、难度高、趣味少.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三路长拳加24 式太极”,初级阶段的竞技武术内容未能体现中华武术的精妙,长期以来教师教学“重动作完成轻功力训练与技击传授”造成只是人前展示的“花拳绣腿”,简单的技能教学又忽视了武术礼仪、生命安全、性别教育,使得武术课变为训练课.大学武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且需要从根本上思考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后整体全面的改革,才能一改现状的种种不足,才能发挥培养具有中国气概大学生的作用,才能换回昔日堪称“国术”的尊严.[1]

教育者在传承本国固有文化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学科分类并没能单独设立课程,而是融于语文、历史、艺体课程之中.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包含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有风格,又以身体活动作为载体,将更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教本和媒介作用.大学武术课在新兴体育项目的影响下,受欢迎程度降低,重要原因在于自身“内功”不过硬.[2]武术教学改革的方向绝不是抄袭西方流行课程的形式或元素,也不是简单根据学生的喜好而“随波逐流”,而应该依照民族传统体育当代价值“量体裁衣”,借助卓越计划项目的平台探索具有实用教育意义、引领学生、体现中国风格的改革模式.[3]

2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实验中的武术教学探索

一般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必修武术课是武术套路,一学年(68 课时),完成武术基本功、初级长拳、初级剑、24 式太极拳的学习.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选择武术专项选修课程,时间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习内容主要有42 式太极、刀、棍、枪等其他器械以及武术裁判法.相对而言,专项课程针对的是有基础也有兴趣的学生,而且人数较少,所需思考的主要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但是普修武术课程是面向全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武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评定显得不够严格,甚至无法达到在今后中小学完成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要求,因而本次卓越实验过程中特别关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希望为中小生培养有能力教武术和愿意教武术的体育教师.

2.1 身正为范——注重武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

2009年《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公布的一项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武术课调查报告显示,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79.7%的教师反映课外体育活动中没有武术内容,体育教师武术动作示范(具有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能力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4]中小学体育教师如果具备武术教学与课外武术活动指导的能力,则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第一,武术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师在课程上的教学主体内容是武术技能,自新中国建立初期延续的竞技武术套路几乎是各大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作为经典初级套路的长拳三路、初级剑和24 式太极拳成为武术教师备课的全部内容.可是对于131 个拳种的武术技术体系来说,这“老三套”只能作为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决不能到此为止.卓越实验班武术教学根据师资、当地代表性拳种、社会影响面等因素将螳螂拳、心意六合拳、八卦掌的技术动作融入长拳教学中.此外,在五步拳教学中强调身体姿势、动作劲力和意念想象.还创编了与长拳风格类似、技法相近的精选套路(共有8 个动作),以开阔学生的武术视野,为师范生未来在中小学教学和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技能储备.

第二,注重武术技能的传承.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掌握的武术专项技能不仅仅是竞技武术技术体系中的初级阶段的三个套路和一些基本功,还需要对动作的技击含义、武术文化、武术礼仪进行掌握,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没能体现“武术传承”.在卓越实验班建立了一整套课前、课中、课下的礼仪与服装的规定,一方面使得武术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做到规范化;另一方面学生开始重视武术课程,无形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第三,关键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卓越实验班的武术教学一反“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在打好武术基础后,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进行某些教学环节的演练,并进行即时评价.然后,进行武术套路创编、教学环节设计、训练课模拟的指导,让学生在未出校门就开始实习,未接触学生已经开始演练上课和训练的技巧,并逐渐掌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创新能力.[5]

2.2 学高为师——武术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

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曾提出今天中国大多数的孩子学钢琴、小提琴、舞蹈、跆拳道、空手道,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中华武术,“是让人悲哀的一种退步,是中国经济发展付出的一种代价”,[6]这是否是因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遗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但武术在体现传统文化方面有待规范与提高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鉴于本次卓越实验班武术课程设置实践,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专业技能,以创新性完成教学、训练、比赛、指导等工作为目标,因而武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学生的对武术的了解自技术表层深入到文化内涵.

首先,规范武术礼仪和课堂准备程序.抱拳礼是武术基本礼仪,是中国武术的象征,在武术教材中已经有统一的标准.但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抱拳礼的时间和场合,在上课和下课师生行抱拳礼外,在课上提问、请假等需要打断教学时学生向教师行抱拳礼,两两对练开始与结束时相互行抱拳礼.其次,场地的布置与维护.在教学场地上放置体现武术精神的书画作品,保持教学场地的清洁.卓越实验班定期清扫武术馆,学生在馆外清除鞋底灰尘,方可进馆上课.最后,安排武术理论与传统文化课.卓越实验班已开设的体育相关理论,并且还选修如书法、音乐鉴赏等课程,但是缺乏体统的传统文化与武术理论结合的课程.所以,在武术课程计划中安排的武术理论课设定为传统文化与武术理论,给学生系统性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远比简单的武术历史、赛制、裁判法更具深度和意义.

2.3 男女有别——武术教学渗透性别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性别平等的平台和机会,但是现行的教育体系仍然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性别教育,即米德所说的“男性风范”和“女性风范”.正常情况下,男女体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呈现相互对立的单性化人格,而性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与社会文化相符合的性别美”.[7,8]培养卓越实验班学生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性别意识,不可否认,任何教育者都是具有情感、性别差异的个体,会无意识渗透性别意识.[9]所以武术教学中的性别教育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对处于大学阶段卓越实验班的学生而言,这是形成科学、健康的性别认知和角色意识的重要时期;二是经历性别教育阶段的师范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以建立的性别意识和观念去影响一代代的青少年.武术刚柔并济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既强悍也温柔,果断和细致并存的双性化人格,成为兼有传统意义上男女两性任何优点的人格类型.[10]

现行的大学专业课是按照性别分班的,因而不存在异性同学同时上专业实践课的情况,这样符合体力和项目技能的要求,便于教学进程安排,但却忽略了异性共处的环境对促进大学生性别意识发展的促进作用.卓越实验项目培养的是未来高质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显性条件),还需要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隐形条件).前者较易受到关注和便于衡量,而后者虽然也常被提及到但却难以进行合理的效果评价.男性教师在《高山流水》的音乐背景下带领中小学生进行柔似水流随曲就伸、缓如雄鹰空中盘旋、顺像鞭行九曲连珠的太极世界;女性教师静定动速、开合有度、刚劲有力地表现长拳、形意、壁挂拳动作,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无声之教,远胜于照本宣科的说教.

2.4 终极关怀——武术教育体现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提出的生命教育思想,随着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轻视生命、破坏自然的社会问题的不断爆发被逐渐受到关注.[11]著有《学习的革命》的戈登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与自身生命、与周围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三大和谐,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对人与生命的人文关怀,是追求广泛和谐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目标是让人成为人中人,“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12]因挫折和心理因素而自杀、“极端”伤害他人事件都无一不在提醒我国教育需要重视和思考“生命教育”这一课题.技击格斗是进行生命体验和历练生死的绝妙途径,武术教学过程常涉及到进防技术、兵法计谋、胜负成败,甚至扩展到生命安全的话题,正是对于现阶段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生命教育一种有益的更加具体的实践层面补充.

在卓越实验班的武术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主要有:(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在武术动作的技击含义讲解过程中,对于击打部位有确定的交代之外,还会强调一定力的击打会造成怎样程度的伤害,提醒学生相互练习时对于力度的控制.此外,严禁一切课间休息时的打闹和相互“试招”.(2)引导学生欣赏武术动作美,进而体验生命之美.武术套路动作是作为人面临暴力临危不惧、冷静沉稳、独立刚毅的表现,是具有尊严的“亮剑”行为,延续的是中国侠义精神.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培养学生这样的武术精神,将“精、气、神”灌注于每个动作之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对于生命之美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 结语

教学改革并非只是针对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层面上的补充,而应该从教育理念的高度去思考才能获得更具深度的修正,另一方面教学改革一定要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借助参与安徽省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项目之际,让我们更加深入对武术教学中的技能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内涵、性别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些也是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当代价值在教育中的体现,是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反思与尝试.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以及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程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另一方面应该关注于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学生身心健康与职业能力发展的价值.

[1]邢国福,范保国.论中国武术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63-164.

[2]骆春燕.论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以武术课程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670-672.

[3]刘彩平,徐伟军.整体思维视野下的武术及学校武术教育[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6):85-89.

[4]《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03):82-88.

[5]安仲森,王欣.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87-90.

[6]佚名.中国武文化泰山高峰论坛实录[J].中华武术,2013(03):41-47.

[7]陈微.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关于当代青少年的性别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1996(06):33-35.

[8]周小李.因“性”施教的当代范式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9(10):19-21.

[9]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5):103-109.

[10]王文,王国霞,赵莹.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232-235.

[11]陈斯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高教探索,2007(06):100-101.

[12]王东莉.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J].当代青年研究,2003(06):1-6.

猜你喜欢

实验班卓越武术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