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旅游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关系研究

2014-08-1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民族旅游

梁 宝 君

(郑州大学 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6)

1 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其中旅游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休闲内容.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主要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过程中融入体育与健康因素的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大众向体育生活方式的转变.研究和谐社会理念下体育旅游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对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以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体育旅游的价值

3.1.1 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

3.1.1.1 体育旅游能够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发展

在首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博览会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陈晓介绍说: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相对应的学界对其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学界对其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在经历学界的不同争鸣和逐步认识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概念.

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施行旅游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1]

从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参与体育旅游过程中以身体活动为手段,达到强化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生活等目的.人们在观赏体育赛事、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消除紧张情绪、振奋精神,甚至可以使一些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特别是在自然条件下参与的体育活动,新奇、刺激、富有情趣的环境和运动项目,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参与者的幸福指数.

3.1.1.2 发展体育旅游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有好往来

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3542 万人次,增长1.2%.其中,外国人2711 万人次,增长3.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831 万人次,增长0.6%;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 万人次,增长22.4%.其中因私出境6412 万人次,增长24.5%,占出境人数的91.3%[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旅游增加了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的体育赛事,会吸引世界各国非常多的民众前往观看,是各种肤色人们的盛会,是各种不同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3.1.2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3.1.2.1 体育旅游消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旅游消费主要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根据经济学理论,由体育旅游带动的生产性投资和生活消费的增加,最终将形成乘数效应,增加了国民收入总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 元,将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 元增值效益[3].据了解,目前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高达4000 多亿美元,并保持着20%的增长速度.我国体育旅游呈现快速、持续增长的势头,每年增长速度达30%~40%,出现了体育、旅游以及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现象.

3.1.2.2 体育旅游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逐渐增加.现在,“花钱买健康”的理念正在逐渐形成,人们参与体育运动逐渐日常化.既能够旅游,又能够参与体育运动的体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3.1.2.3 体育旅游有利于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国内的旅游活动能够把国内财富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起到一种财富再分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外出旅游的人次较多,而经济落后地区人们外出旅游人次较少.相对来说,我国体育赛事旅游并不是很发达,而参与登山、滑雪、漂流、越野、滑草、攀岩的体育旅游较多,而这部分体育旅游资源多在我国东北、西南、西部地区.我国东北、西南、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前往该地区的游客,能够刺激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

3.1.2.4 体育旅游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体育旅游属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为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有大量从业者参与进来.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 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 至7 个间接就业机会.2011年,国内旅游收入约1.9 万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465 亿元,同比增长1.5%[4].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庞大的旅游收入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提供服务的,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每年都会吸引更多劳动力就业.这为我国劳动就业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为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1.3 体育旅游的人文价值

3.1.3.1 发展体育旅游能够增加民族融合,具有良好的人文教育作用

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都会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到来,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通过体育赛事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赛场内外运动员、游客以及当地人之间的交往、相互的了解,能够增强民族理解,消除地区矛盾、民族歧视和冲突.国内游客在旅游中通过独特的项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使人们在活动中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人文教育作用.

3.1.3.2 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同民族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征和独特魅力[5].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射箭、套马、蒙古棋等项目;苗族有打禾鸡、上上刀梯、八人秋、接龙舞等;侗族有抢花炮、踩芦笙、草球等等;瑶族有木头球、人龙等;土家族有高脚马、打飞棒、低杠与斗角等;维吾尔族有叼羊、赛骆驼、摔跤、马术等.很多少数民族每年都会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在节庆活动上会举行各种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针对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体育旅游,能够促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特别是我们国家的武术、气功、龙舟、舞龙、风筝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弘扬光大.每年都会有很多入境游客在中国学习武术、气功等.

3.1.3.3 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具有民族风情的那达慕大会,以摔跤、赛马、射箭为主,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的外地的非蒙古族游客.那达慕大会人气的旺盛,以及给游客给当地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收益,会使那达慕大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嵩山少林寺得益于接待旅游的收入,使很多古建筑得到很好的修缮,也使少林寺武术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流传.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使体育旅游资源得到更严格的保护,同时也使体育旅游资源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3.2 体育旅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3.2.1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3.2.1.1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其它所有制并存的结构,这种制度的实质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在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体制将更加完善,政治局面更加稳定,经济体制更加合理,生产力发展更加先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生活更加安定.这种和谐社会发展理念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2.1.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人民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变,人均GDP 要从800 多美元增长到人均超过3000 美元[7].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 个百分点[8].小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消费、休闲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既能够健身娱乐,又能够观光的体育旅游更加青睐.经济投入的稳步增长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2.1.3 构建和谐社会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9].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为体育旅游的开展创造外部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和谐关系,为体育旅游的开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3.2.1.4 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更加先进,生产力得到较大的改善,生产资料相对更加丰富,社会现代化程度发展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坚实的物质基础,使人们有了参与体育旅游的物质条件,同时使体育旅游资源所要具备的硬件、软件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为体育旅游的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3.2.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的发展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加强物质文明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文化氛围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必将对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3.2.2 体育旅游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3.2.2.1 体育旅游的开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产生的精神效应是积极向上的正面效应,体育旅游以其自身的健身功能为目的体育活动能够让人感知到健康的幸福.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使人们缓解各种压力,心情舒畅.因此,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不仅有赖于体育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体育文化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体育文化对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体育旅游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2.2.2 体育旅游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类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作方式的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导致人们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疲劳度增加;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在工作中体力劳动的付出大为降低,工作时间明显减少,闲暇时间增多.因此,使人们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体育旅游无疑成为人们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3.2.2.3 体育旅游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凸显其重要性.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体育产业,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余暇时间的增加,必将成为重要的休闲方式.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2.2.4 体育旅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体育旅游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因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所处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各民族文化传统为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又加快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因此,对促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 结语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社会活动,以其独特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完善的社会制度,安定的政治局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文化氛围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为体育旅游奠定了精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将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

总之,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持也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与精神保障.

[1]廉恩勇,张建忠.对体育旅游研究现况的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6):95-97.

[2]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7025 万[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2012-01-31.

[3]张国臣.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J].决策探索,1999(10):11-13.

[4]赵琳.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年国内旅游收入约1.9 万亿[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2012-01-11.

[5]姜付高,李勇.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系统建构[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34.

[6]陈锡喜,顾关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5.

[7]王梦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6.

[8]刘铮.检测报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1-12-20.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11-12-20.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民族旅游
我们的民族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