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8-15■文/曾宁
■文/曾 宁
语文学科知识庞杂,不仅基础知识丰富多样,阅读、习作等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老大难。因此,学生往往会因为怕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语文学科往往成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习的“鸡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老师及其所教学科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学生学习上有疑惑时给予启发诱导,还要在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时给予其帮助鼓励。通过对学生的真心关爱、真诚呵护,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亲近,对自己的热爱。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所教学科感兴趣。有了这个基础,教师还要通过扎实的语文功底给学生熏陶与感染,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学生,学生自然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语文课产生兴趣。
二、积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活跃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工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快。新课标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获得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课堂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教学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交流讨论,学懂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协调、引导的作用,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们不仅在自主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又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激发,语文课堂也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造成了学生掌握知识有快有慢,成绩有高有低。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而不是搞“一刀切”,对成绩好的关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另眼相看,甚至恶语相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留心学困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不妨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困生降低标准,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并一有成功就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信心,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先导,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