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背景下染整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4-08-15

山东纺织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染整技能型人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推进促使以应用技术大学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方向[1]。

应用技术大学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时代产物、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欧洲各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创建时间不一,但总体而言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与欧洲城镇化率较高,人均GDP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关。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情况相仿,因此,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顺应了我国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

前些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加之适龄生源不断减少,学生教育可选择面越来越广泛。近几年,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的招生产生了较多的困难。很多学生及家长对染整技术专业不熟悉或者了解较少,对纺织品加工行业也存有一定的偏见,并且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本科教育发展前景好,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染整技术专业的发展。而与招生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纺织印染行业产业升级及转型,企业对于具有理论及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有着极为迫切需求,企业的技术人员储备匮乏,很多企业由于缺少高级技术人员而不得不放慢转型升级的步伐。生源减少诚然是影响高职教育染整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也需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且在国内生源减少的现实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下,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进一步更新,把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放在等同的位置。正确认识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并列关系,也就能摆正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关系,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能够自主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

二、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优化

染整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应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及教育发展规律,在专业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区域经济环境,专业相关企业,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等等。优化资源结构,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丰富专业的教育资源。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上的重中之重,也是染整技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都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在学生的结合生产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多种方面并行发展。

(1)为染整技术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及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让教师通过进修学习或者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将了解的生产内容带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要与区域相关印染企业紧密合作,促使专业教师和企业开展更多的产学研项目的合作,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科技服务意识。也可以根据专业发展及课程改革的情况引入具有一定资历及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入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

(2)鼓励染整专业教师参与或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染整专业的竞赛活动。以赛促教,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各类比赛与同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现不足。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3)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发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与区域印染行业合作开发建设各类染整专业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或工作室,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及服务的联系,开发新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并为相关企业做好技术支持及服务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并可将项目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技术的开发应用,学习相关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这方面可以借鉴学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3]。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染整技术专业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极为重要的。面对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用人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及实践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大力推广启发式、互动式及任务式教学模式,应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及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特色课程的建设

特色课程建设是高职染整技术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周边印染行业需求开发的一系列的特色课程,重点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关的课程学习内容。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很快熟悉岗位工作内容。比如在丝绸产业较发达的江浙地区,染整技术专业可以根据周边企业的产业布局而开设一些丝绸印染加工方面的课程,或者直接与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相关的课程。这样将能够为企业培养企业适用性更好地专业技术人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开发特色课程,对培养染整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拓宽就业渠道,以就业促发展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染整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输送,人才市场的认可及企业用人单位的肯定,才是对专业建设成果的最好的检验。

通过与企业紧密的校企合作,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包括校企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的建设,培养更多的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人才的储备。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就业渠道,保证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并通过企业的发展及行业的壮大反过来促进染整技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学院、企业和政府等多方共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专业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与升级

在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迫切需求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要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发展的同时,加强专业内部对师资、教学、招生及就业等多方面的管理,在管理中充分体现层级化、人性化和弹性化,形成层级清晰、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的内部管理体制。通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形成制度健全、运行顺畅、管理高效的染整技术专业建设机制,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整合优化、人才培养输送以及专业建设管理等多方考虑,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改革与创新,提高专业内涵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提供充分的保障。

[1] 郝涛,张美臻,董波.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80-81.

[2]黄利非.高职院校转型举办应用技术大学应突破六大瓶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2):11-13.

[3]魏小英.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J].陕西教育,2013;(10):75-76.

猜你喜欢

染整技能型人才
2023年《染整技术》征订启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人才云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