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模具岗位中职

王 协

(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武进 213161)

近几年我国模具业发展迅速,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1]随着行业和模具技术的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过去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改为按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讲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指通过一种动态的结构把实际工作中要求的技能和需要的知识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强调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通过企业学校、教室车间的紧密合作,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育手段,贯穿新的教育理念,以工作能力作为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评价的标准;以通过工作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企业对专项能力的需求方向作为安排教学计划的依据,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一、中职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中职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采取逆向设计思路,由任职岗位群确定培养目标,从而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及知识,在上述分析论证基础之上,创建课程体系,最终具体化于中职模具专业课程中。此设计思路,打破了以往预先向学生讲授繁琐理论知识而后按照自己具备的技术能力寻求岗位的传统,要求该专业课内容的设置,与当前该专业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设置具备代表性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所设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就业必须的知识与能力。中职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具体如下:首先由工作过程分析——岗位分析,导出“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再经教学整合——工作课程开发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方案设计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2]

二、中职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步骤

中职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是指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包括以下关键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3]在各个阶段都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六步教学的不断强化学习中,形成自觉的行为意识,学会遵循职业规范。

1.资讯——下达情境任务书,明确任务,获取信息——通过对工程实践的前期准备,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2.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计划包括分工、时间表、成果列表等——通过实践计划、报告的撰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决策——拟定任务、工作单包括场地、工作设备、工作步骤等——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多人协作,形成合议,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4.实施——结构、零件分析设计实践包括分析原理、设计尺寸结构等——通过操作实践,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

5.检查——学生自查、小组检查——通过实践结果的分析与答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评价——小组汇报、互评,教师、企业评价——通过工程实践优化与探索,培养学生开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与保障

1.成立优质指导团队

中职模具专业由于“模具生产过程”的实践涵盖模具设计、制造与模具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并且涉及加工中心、数控铣、线切割、电火花、磨削、模具钳工等多工种设备操作,其教学复杂程度和难度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因此按照“管理团队有老总,技术团队有总工,教学团队有能工巧匠”的建设思路,建成校企深度交融的3-4人专兼结合基地团队,每个指导团队负责两个学习小组的综合实践教学、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4]“老总”进入教学管理团队,作为校企合作纽带,有利于校企优质资源的整合;“总工”参与教学的技术团队,直接参与或指导技术开发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能工巧匠”则作为专业课程团队中的一员,直接参与课程开发,与专任教师同时在现场指导学生实训,专任教师侧重进行教学设计。

2.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由8-10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确定1名组长,并明确组长及组员的职责。“模具设计”学习情境任务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模具的设计,设计优秀的方案投入生产,其余学习情境任务由团队采取合作方式共同完成。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教师是行动过程的导向,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教师从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评估者,让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3.实施“企业”技术标准

剖析企业中从事模具生产的相关工作岗位及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资料与企业技术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对接,本着实用性、指导性,规范性原则,全面有效地控制、保证、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质量,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制模周期,确保设计、制造、检验等生产技术活动能顺利进行,实施相关“企业”技术标准,如:注射模具设计标准、冷冲模具设计标准、注射模具制造标准、冷冲模具制造标准,模具生产管理规范等,从而规范综合实践各学习情境的技术、生产、管理活动。[6]让学生知道标准、熟悉标准、掌握标准和使用标准;让学生体验实际的工作岗位,积累岗位工作经验,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步入工作岗位,使他们在顶岗实习或就业后能及时适应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实现学习与职业岗位群的零距离对接。

4.构建“产学研”一体实训基地

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等区域,真实的生产环境是增强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良好平台。[7]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在真实场景下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真实的工作岗位。同时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四、建 议

1.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建立“岗位轮转”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基地设置四类教学工作岗位:教学培训岗、产品生产岗、技术服务岗、管理岗。实施教学分期制,专任教师分期在基地的四类岗位之间循环流动,在岗位流动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2.进一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具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根据核心能力要求,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课程建设思路,按照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和企业共同确定岗位能力知识、基础技能知识拓展、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5大课程模块,构建符合企业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8]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3.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中职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行企业“5S”管理、“T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等,并悬挂或张贴标语、标牌、安全和警示标记、操作规范图示等,以及要求学生以企业“生产者”的身份,按照企业管理规定参与学习、生产等。学校不仅要承接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企业生产项目,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链,在经济效益上获得巨大的收益,而且要引进企业管理,引入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形成有机融合,更深层次促进教学,最大限度获得教学效益。

五、小 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及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开发的优点是提前让学生感知“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按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采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工厂所需的员工做到零距离对接,真正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模具工业,2011,(1).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4-13,30.

[4]周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方案[J].科技信息,2008,(1).

[5]陈玉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0,(10).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51-53.

[8]张虹.职业院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初探[J].职教通讯,2007,(4).

猜你喜欢

模具岗位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擦擦模具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