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思考
2014-08-15周懋怡
周懋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高职院校从1999年实施扩招后,如今在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特有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同。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性和可塑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得不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社会、企业包括家庭,都对高职院校给予越来越高的期望,这无形中也给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辅导员的角色大体可以界定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人生导师。具体来说,辅导员需要扮演好学生人生目标的指路人、成长过程的引领者、良好学风的营造者和心理诉求的倾听者等多重角色[1]。
1.人生目标的指路人。“现代职业人”的相关知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进行评估,从而准确定位,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高考的失利者,迷茫、自卑的学生不在少数,辅导员在帮助这些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2.成长过程的引领者。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与学生可谓朝夕相处,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辅导员的一举一动、看待事情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和道德标准的形成。
3.良好学风的营造者。学生的专业知识来源于任课老师,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却也离不开辅导员的言传身教。能否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把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就成为辅导员无法推卸的责任。
4.心理诉求的倾听者。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多样性,高职院校有些班级也存在不完全是普通高招的情况。成长经历的不同,更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参差不齐。因此,远离父母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辅导员当成自己的倾诉者,辅导员也需要在这个时候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
二、辅导员的工作现状
在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负荷过重[2]。辅导员在“显性”工作时间内要处理常规管理、党团建设、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日常管理和阶段性的奖助贷等事务,还有各部门各条线几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指示,除此以外,还要在“隐性”工作时间接听学生电话、走访宿舍、组织和参加学生活动等,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是让辅导员感到心力交瘁。
2.缺乏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推行的考核体系。但对于处于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边缘地带”[2]的辅导员来说,这个体系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因为辅导员的很多工作是无法定量去考核的,即使完成工作任务后亦无法得到任何反馈和评价,这就导致推行体系后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得多错得多不如不干”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极大地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3.社会认同度低。社会各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奉献精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但很多人对于辅导员这个岗位存在很多误解,有的认为是空说教、唱高调,有的认为是学生的“高级保姆”,有的认为是领导的“小跟班”。一方面认为辅导员就是打杂的,人人都可以做;另一方面在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时,又把责任全部归结在辅导员的身上。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工作价值得不到肯定,得不到社会的尊敬和理解,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的忽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
4.发展通道较窄。中央16号文件出台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被很多高校提上议事日程,但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有效的流动机制、完善的进修晋升机制[2]。由于辅导员多被事务性的工作缠身,本身的专业知识已经遗忘,且没有时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为数不少的辅导员只是把现有工作看作“跳板”或“临时性职业”,他们无力拓展职业空间,难以坚定从业方向并明确努力目标。这种非职业化的现状,往往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人员非正常性流动过快,岗位任期短,队伍严重不稳定,进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尽快实现辅导员角色“再”定位
辅导员如何彻底摆脱“警察”、“保姆”、“救火队员”等角色,在道德素质培养、心理健康咨询、学习生涯发展、职业规划与发展、学生干部培养等领域均有所建树,真正走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是摆在所有辅导员面前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职业人(Modern Business Employee)是一个人才培养理念,是指以追求自己职业生涯最大成功而进行活动的主体。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管理正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从而把人从“经济动物”转化为“自我实现人”。培养现代职业人也可通俗理解为对个人(学生)实现岗位职业化,使其做任何事情都是职业选手,即:使其成为具备“现代职业意识、现代职业能力、现代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礼仪和现代职业精神”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3]。
借助现代职业人的理念,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职业意识和业务素质,更好地给予学生支持与帮助,在指导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价值。
1.重新全面评估自己,思考作为辅导员的价值。如今的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会认为,有金钱、地位、名誉,才是成功的象征。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辅导员对比自己目前的处境,自然也会心生很多想法,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价值,最起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更别提待遇问题。再加之随着工作年限而带来的职业倦怠,工作时间都得不到保证,那么工作热情更是无法保证。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亟需重新审视自己,是否还有继续从事这个岗位的决心和信心,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如果不能,就要考虑及时调整岗位,否则这种心不在焉的工作状态会对学生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要想充分体现辅导员在培养“现代职业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首先自己要具备现代职业意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好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事业需要的关系[4]。
2.尽快从“事务型”辅导员成长为“经验型”辅导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很忙,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很多辅导员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4],但当写年终总结时,却发现自己为之忙碌的内容却如此琐碎、繁杂而无从下笔。这也是很多年轻辅导员必经的一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在不断总结中得到积累,方法在不断实践中得到改进,并结合向老辅导员的请教和自身的学习,就能够逐渐成为“经验型”辅导员,对事务处理具有前瞻性,对问题解决具有条理性,能够做到忙而不乱、一举多得、稳中求进。
3.做好职业规划,明晰努力方向。通常,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比较年轻,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对于职业规划的概念也比较模糊,甚至从来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给学生上现代职业人课程时,辅导员同时也在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科学、可行的职业规划。
应该说,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根据辅导员各自的特点和兴趣,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方面的培训。而辅导员相互之间也有明确的分工,让各自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侧重点。作为辅导员自己来说,在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后,就应该抓住这样的宝贵机会给自己充电,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同时,要不断思考和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从主动管理、主动干预变为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自识能力、自主能力和自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样,辅导员既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又实行了自我解放,从而可以在保证做好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一些理论性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4]。
4.弥补职业素养中的不足,成就辅导员自己的“职业人生”。专家型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专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独特的管理方法,善于学习,勤于研究,敢于创新[5]。成就辅导员“职业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从“经验型”辅导员最终成为“专家型”辅导员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直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必须要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原则性和方向性。同时,辅导员应该具备极强的组织纪律性,有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有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有艰苦踏实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和形成职业精神。
如今的高职院校中,通常是“80后”的辅导员面对着“90”后的新生代大学生,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学习能力相对有限。所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要面对和接受这个现实,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从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和职业精神上多下工夫,着力提高学生的“情商”。所以一味地“说教”已经成为历史,辅导员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具有一颗宽大、包容的心,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目前关注的内容,比如也要学会玩“微信”、“微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穿插在每一次的互动交流中,多听学生心底的声音,用“90后”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开展活动。同时,辅导员更应该学会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获取、整理、提炼自己所需的信息,多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辅导员工作等方面最新的书籍和资料,储备知识,提高修为,为成就“职业人生”积蓄力量。
四、结 语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现代职业人”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又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把学生培养成“现代职业人”的过程中,辅导员也要善于用“现代职业人”的理念不断审视自我、修正自我,在“事务型”的阶段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在“经验型”的阶段戒骄戒躁、苦练内功,最终达到“专家型”的阶段,成就精彩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1]赵麑.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58-59.
[2]刘德强,陈学工.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对策[J].职教论坛,2011,(8):92-93,96.
[3]霍彧.培养现代职业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的个案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65-66.
[4]毛冰漪,毛一萍,施文辉.如何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刍议[J].职教论坛,2011,(20):85-86.
[5]葛续华.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三重境界[J].交通职业教育,2013,(6):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