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圆之梦的“私语”表达——探析张爱玲《小团圆》的自传体例

2014-08-15张前荣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私语胡兰成团圆

张前荣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51)

一、“不团圆”人生的“私语”表达

张爱玲早在其成名前就有自传性作品问世,散文《天才梦》、《烬余录》和《童言无忌》中都有她本人的影子,散文《私语》较为完整地诉说了她的成长历程和家庭故事。对她而言,“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永远在那里的,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1]100在张爱玲“嘁嘁切切絮絮叨叨”的诉说中,读者概略地知道了她真实而又传奇的人生际遇。这种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自我化表达方式称为“私语”表达。“私语”表达是传记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果说《私语》等散文是张爱玲“私语”表达的开端,那么长篇小说《小团圆》则是其全面而彻底的自我书写,是其“私语”表达的总结。它以盛九莉的婚恋为主线,叙述其家庭解体、香港求学、港战休学、孤岛写作、偶遇知音等人生经历。小说人物角色多达数十个,叙事时间横跨几十年。从叙事视角看,《小团圆》表面上采用“盛九莉”这个第三人称来叙事,而实际上她是一个角色视角,即限制视角,作者实际上将盛九莉视作第一人称,也就是说盛九莉与“我”是相重合的。从人物塑造看,小说对围绕在盛九莉身边的人物着墨较多的有消极颓废的父亲、漂亮迷人的母亲、挑拨离间的继母、理性温和的姑姑、可怜又可爱的弟弟、颇具儒士之风的恋人,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都能与张爱玲的亲人一一对应。从故事情节看,盛九莉家族煊赫,她年少被其父幽禁,青年求学香港,又历经港战危机,在孤岛因写作成名,直至乱世畸恋幻灭,这些更是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相吻合。

张爱玲也坦承:“《小团圆》因为情节上的需要无法改头换面。看过《流言》的人一望而知里面有《私语》、《烬余录》(港战)的内容。”她又说《小团圆》“是采用那篇奇长的《易经》一小部份”,[2]4而作者在提到这部未曾出版的《易经》时曾直言故事部分为“写胡兰成的事”。《小团圆》中盛九莉与邵之雍的故事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故事的翻版,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讲述的张、胡之恋的大致情形也确证了这一点。尽管细枝末节无从查考,但就整篇小说来看,盛九莉无疑就是张爱玲的代名词。

在《小团圆》中,盛九莉与“我”是相重合的,盛九莉又是张爱玲的代名词,所以盛九莉、“我”与张爱玲合三为一。这种视角比较适合自传体小说中作者的自我表达。《小团圆》是张爱玲用盛九莉这个化名将真实的人物和故事移植到文本里,从而构筑了一个与生活真实相差无几的艺术世界。

在《小团圆》中,张爱玲向读者敞开了心扉,她借盛九莉之口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遭遇。张爱玲自己也说《小团圆》“没有碍语……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2]2小说叙述了盛九莉的包括细致性爱描写的婚恋细节,还描绘了她在乱世畸恋幻灭后与当时影星的恋爱同居生活以及在美国婚后坠胎的细节。张爱玲抛弃了之前含蓄委婉之风而改弦易辙进行“身体叙事”,这种对个人隐私进行大胆的自我书写不是揭丑行为,而是通过“私语”将生活真实变成艺术真实。

《小团圆》的“私语”之举远不止这些,在盛九莉淡然的叙述中,读者仿佛看到其母亲蕊秋是与乱性、坠胎等名词连在一起的浪女形象。张爱玲如此绝情地公开她自己和母亲的私生活,这让部分读者不能接受,他们据此认为《小团圆》有损张爱玲本人及其亲人的形象,是败笔之作,甚至有人批评《小团圆》的出版在情理上是“盗版”之举。抛却纷争不论,单是读者担心小说贬损作者形象这点也可证明《小团圆》的自传性体例。

无论是从盛九莉与亲人的紧张关系还是从她与邵之雍婚恋的幻灭来看,《小团圆》描述的就是“不团圆”。小说临近结尾处盛九莉那个美好的梦境是她历经感情沧桑之后内心的一种渴望,也进一步证明盛九莉人生与婚恋的不团圆。团圆就是盛九莉的难圆之梦,张爱玲将这个难圆之梦坦诚地以私语的形式传达给广大读者。仅用10个月就写成这部16万字的小说,可见她的急切;但她却用20年的时间反复修改这部小说直至逝世,这又见出她的犹豫。这种矛盾的心态与这部小说的自传体例不无关系,她与友人担心会有人“对号入座”而曲解其创作意图。

二、“私语”自我的双重动因

张爱玲生前一直偏爱“纪录体”,她深信“一切好的文艺都是传记性的”。[3]97她创作《小团圆》,除了深受“小说与传记不明分”[2]6的文学潮流影响之外,更多的是现实和心理因素使然。

(一)现实驱使——人生际遇的自我书写

盛九莉将自己与邵之雍的那段感情经历喻为“痛苦之浴”,这对张爱玲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她内心深处一直没有放下胡兰成。1960年代,她在美国给朋友的信中说:“从他(胡兰成)离开以后,我就将心门关起,从此与爱无缘。”既然感情遭受重创,那为何还要回首那段不堪的往事,重历“痛苦之浴”呢?是因为现实的驱使。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赶写 《小团圆》的动机之一是“朱西宁来信说他根据胡兰成的话动手写我的传记,我回了封短信说我近年来尽量de-personalize读者对我的印象,希望他不要写。当然不会生效,但是这篇小说的内容有一半以上也都不相干”。[2]3很显然,张爱玲不愿意也不屑于别人写她的传记,现实迫使年过花甲的她亲自翻开尘封多年的青春记忆,回望那已经逝去的人生片段。

远在异国他乡的张爱玲为 “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4]15这些只属于她个人的 “古老的记忆”是她“最深知的材料”,也是“最好的材料”[2]5,不可能让他人染指。《小团圆》里尽是她“最深知的材料”:她的爱、她的痛、她的青春岁月、她的难以团圆的人生。张爱玲纠结于现实的政治压力与真实的自我书写之间,她不愿意屈从政治而以后见之明的姿态丑化胡兰成,不愿意将他塑造成被暗杀的双重间谍,而是尊重她“古老的记忆”,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这彰显了她的真诚与勇气。

“她也不过这么怙惙了一下,向来不去回想过去的事。回忆不管是愉快还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种悲哀,虽然淡,她怕那滋味。她从来不自找伤感,实生活里有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就这么想了想,就像站在个古建筑物门口望里张了张,在月光与黑影中断瓦颓垣千门万户,一瞥间已经知道都在那里。”[2]69现实的逼迫使张爱玲急切地打开记忆之门,记忆的门窗一旦开启,其中的“断瓦颓垣”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弥漫心中的是无尽的苍凉与感伤。正如《小团圆》开头与结尾反复描述的那样:“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2]15这种惨淡的基调横贯全篇,盛九莉年少时面临大考的惨淡心情和成年后感情遇挫的惨淡心情如出一辙。在无望的等待中,亲情、爱情早已远去,她送上人生“大考”的答卷上只有“小团圆”,亦即“不团圆”。尽管是不团圆的人生际遇,还得自我书写方能参透其中的真谛。

(二)心理驱动——创伤性记忆的再现

赶写《小团圆》的动机之二是封闭性人格心理的驱动,它促使张爱玲将过去创伤性记忆再现于笔端,《小团圆》实则是张氏在其生命的后20年对其充满创伤的前30年人生历程的回顾。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早期经历对人格心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张爱玲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因为失去亲人的关爱而留下了充满创伤的记忆,青年时期又因为爱情的幻灭而强化了这种创伤。这种创伤性记忆使得她逐步形成了对自我的认识:她是家庭生活中的“弃儿”,人生遭际的“失落者”。这种负面的自我认同感使她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表现为敏感与脆弱,这使她逐渐远离甚至拒斥外部世界而退回到封闭的自我世界中,封闭性的人格心理就此形成。这种人格心理的作家的创作只能局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域,反复书写自我成为其创作旨趣。张爱玲愿意也只能反复地书写她所熟悉的材料,于是人们从她的散文和小说中能隐约看到她的人生经历和家族故事,而《小团圆》却展开了她人生经历的长轴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涂满了爱的失落和随之而起的心理创伤。

对于封闭性人格心理的人而言,和敏感、脆弱相应的是极度的自尊,生活中“龌龊的刺恼,把自尊心弄得千疮百孔”,[5]117外部世界的微小刺激都可能导致其做出自卫的反应。于是张爱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只剩下了“外部刺激——护卫自尊”的“互动”模式。盛九莉以“低到尘埃里去”(《今生今世》)的姿态迎接邵之雍的爱情,而当发现邵之雍抱着“三美团圆”的心态对待这段婚恋时,她以“我不再喜欢你了”为由主动提出分手,毅然决然地结束了她的爱情,尽管她旧情难断,多年后仍恋恋不忘。盛九莉自幼母亲对她疏离,其自信心也饱受打击,这促使她“这些年来硬起心肠自卫惯了”,[2]165及至成年后用二两金子就“买断”了母女之情。张爱玲在处理亲情与爱情时是何等的决绝。“被动地维护自己的自尊是张爱玲一生的性格特点”。[6]67

张爱玲曾说:“在文字的沟通上,小说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就连最亲切的身边散文,是对熟朋友的态度,也总还要保持一点距离。只有小说可以不尊重隐私权。但是并不是窥视别人,而是暂时或多或少地认同,像演员沉浸在一个角色里,也成为自身的一次经验。”[7]43张爱玲借用了“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小说向我们分享了她的孤独与眩耀、受伤与自尊,让读者看到了她的坦诚与勇气、决绝与彻底。如此全面、真实地展现自我,这在张爱玲整个创作生涯中尚属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从这点上说,《小团圆》实为张爱玲个人历史的文学表达,是其人生30年的“心灵史”。《小团圆》的出现使得之前张爱玲的传记作品有改写的必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推动了文学研究的发展。《小团圆》不仅具有文学审美的价值,还对深入研究张爱玲不无意义。

[1]张爱玲.私语[M]//张爱玲典藏全集:第三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2]张爱玲.小团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3]张爱玲.谈看书[M]//张爱玲典藏全集:第六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4]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张爱玲典藏全集:第三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5]张爱玲.忘不了的画[M]//张爱玲典藏全集:第三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6]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M].北京:三联书店,1998.

[7]张爱玲.惘然记[M]//张爱玲典藏全集:第六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私语胡兰成团圆
冬日私语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团圆中秋
摄 影
作品《幽林私语》
胡兰成与范秀美:幸福的黄手绢
胡兰成的女克星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
浪荡子模板——胡兰成
张爱玲胡兰成的错综情感:乱世中的自私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