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践与启示——以衡阳市图书馆为例
2014-08-15颜素华
颜素华
(衡阳市图书馆,湖南 衡阳 421001)
前 言
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通过对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开发,为当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工作。近年来,衡阳市图书馆十分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以往的传统思维与工作模式,大胆尝试科学规范的地方文献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在征集、开发与利用中大做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一、树立重点品牌,构建特色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收集地方文献是市级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开展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应该以服务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前提。衡阳市图书馆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及地区资源特色,制定科学的收藏规划,明确收藏范围,打造重点品牌,逐步积累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文献体系。
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重点,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雁城衡阳,既有与生俱来秀美灵动的自然景观,更有文气郁郁、才俊辈出的人文底蕴,是一片从来就不乏思想、不缺人才的热土:四大发明有其一——蔡伦造纸;四大书院有其一——石鼓书院;中外两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其一——王船山;十大元帅有其一——罗荣桓;中华五岳有其一——南岳。全市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厚。
1.确定征集原则
面对富含深厚文化底蕴且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资源,衡阳市图书馆就如何全面收集与突出重点打造特色馆藏品牌,颇费了一番功夫。2005年新成立的特色文献部,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了全面盘点,彻底改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与其它图书混同存放、并分散于不同业务部门的管理现状,将各种载体的地方文献调拨出来进行集中管理,保留了已设的只供调卷内阅的库房,新开了借阅一体的地方文献阅览室。这种管理方式既便于读者使用,又有利于地方文献的保护。同时,进一步确定了衡阳市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两个 “凡是”的征集原则:即 “凡是衡阳人写的”与 “凡是写衡阳的”文献资料均无条件收集。再根据征集原则,制订出地方文献收藏、开发与利用的工作条例细则,以此约束工作人员对地方文献收藏的标准、范围、掌握尺度的准确与统一,促使地方文献工作日渐规范化。
2.明确主打特色品牌
地方文献从古到今,时间跨度长,行政区域的变革情况也很复杂,征集面广、量大。为了保证征集原则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衡阳市图书馆特邀了本市地方文献研究资深专家学者到馆座谈,围绕衡阳市地方文献征集区域的界定、征集范围、征集重点等问题集思广益,完善了衡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原则在两个 “凡是”兼容并收的基础上,还须坚持主打 “衡阳地方志”、 “王船山思想研究”、“衡阳抗战”、“衡阳籍作家作品”四大重点品牌,构建更具鲜明特色的衡阳地方文献体系。
二、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新趋势
1.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文献出版发行的无规律性、存储部门的分散性以及征集渠道的复杂性,图书馆如果仅靠自身的力量单兵作战,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是远远不够的。在地方文献征集时,市级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文献资源拥有者走合作之路共建共享,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近些年,衡阳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地区中心馆的优势,以大衡阳的概念,超越管理体制的障碍,与本市8个县 (市、区)基层馆联合起来,根据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注重突出各馆的收藏重点,如衡阳县名人辈出,有王船山、彭玉麟、夏明翰、曾熙、琼瑶、唐浩明等;南岳衡山的宗教文化、福寿文化、抗战文化以及书院文化;罗帅故乡衡东素有 “花鼓之乡”、 “皮影之乡”美誉;祁东是“中国曲艺之乡”;耒阳的农耕文化与纸文化;常宁的 “印文化”;衡南的 “楹联文化”等都独领风骚而享有盛名。各基层馆对掌握这些特色文化研究资料都有得天独厚的近水楼台优势,衡阳市图书馆利用QQ工作群建立了征集信息交流平台,时常交流征集成果,保证征集渠道的畅通,在征集时互通有无,既节省了人力,也节省了财力。同时,为了使地方文献收藏更为完整,衡阳市图书馆坚持与社会各行各业相关单位无缝对接,广结善缘,向下延伸到个人,向上扩充到省图书馆,将征集触角无限延伸到了全国各地任何一个拥有衡阳特色文献的地方,最终形成了横向跨越社会各界,纵向以省、市、县公共图书馆为分支的三级协作网络,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这种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使征集收效倍增。
2.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
市级公共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要想有成效,掌握其信息来源至关重要。市级公共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主要信息来源有:社科联、文联、市志办、党史研究室、政协、文广新局、统计局等等各大机构及媒体,定期与他们联系是搞好地方文献征集的必要途径。
针对各信息渠道的特点,在征集时可做到有的放矢。
(1)衡阳市图书馆对市志办所做的工作是:及时收集市志办编纂的市志、年鉴等各种正式出版物;了解全市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掌握各专业志和县志 (含县专业志)的出版情况;重视对未公开出版的重要资料进行收集;对其点校出版的古方志进行收集。
(2)党史研究室所做的工作是:及时收集党史研究室编缉的各种正式出版物;重视对该室征集到的老同志回忆录和回忆文章的收集;重视对该室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收集,其研究成果可能散见于各种党史、党建刊物上。
(3)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工作是:集中了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当地名流、学者、专门收集研究和编写的地方文史资料,或回忆录,或考证文章……这部分资料极富地方特色,参考价值高。
(4)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和文联等部门作为地方文献信息源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下辖的单位和社会文艺团体协会,他们集中了全市从事、爱好文艺创作并取得成就的精英人才,反映了区域内文艺创作水平及成就。据统计,衡阳市文联下辖了作协、美协、书协等等12个文艺协会,这些协(学)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编辑会刊或论文集,会员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出版,通过文广新局征集到大量的内部报刊和内部资料性图书,并可保证一些连续性出版物收藏的完整性。
3.地方文献与纪念活动的征集
重大纪念活动大可以是国家级 (如党庆、国庆),小可以是一个单位 (如馆庆、校庆、厂庆);既可以是纪念名人 (如王船山诞辰、谢彬诞辰),也可以是纪念事件 (如衡阳保卫战)。每到纪念活动,相关单位都会召集人员编辑纪念文集,也为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提供了良机。
以纪念王船山诞辰为例。船山著作版本及船山思想研究一直是衡阳市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中之重,但研究船山思想的人遍及海内外,公开或不公开出版的研究著述和发表的论文不胜枚举,虽然可以借助各种全文数据库,但如何尽可能地收藏完整,对征集人员来说仍是一个挑战。十年一度的船山先生诞辰纪念活动给图书馆收集此类地方文献提供了平台,因为每一次的纪念活动也就是船山思想研究成果的大展示。首先,为筹备活动会征集大量的研究论文;其次,参与活动的研究人员普遍会带近些年来的研究著述,还有最重要的是纪念活动会集中国内外相当多的研究人员,这些人是船山思想研究领域内成就显著者,也为我们今后的跟踪收集提供了指南。
2011年衡阳市图书馆借九十周年馆庆良机,策划举办了两个大型的展览。“书香飘过岁月——衡阳市图书馆90周年馆庆特别展”,这个展览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馆史展览,用展板形式,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图文并茂地反映衡图九十年历史和成就;第二部分馆藏珍品,陈列了王船山文献资料、衡阳抗战文献资料、衡阳地方史志资料、衡阳地方名人著作四大专题等近300种特色馆藏文献;第三部分名家题赠,展出了60件名家书画作品。这些书画作品就是通过市美术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向本市的知名书画家征集而来的。另一个展览是与市作协联合举办的 “新时期衡阳文学成果展”,展出的著作不仅有活跃在本土当代文坛的作家和已故衡阳作家作品,也有洛夫、龙应台、琼瑶等衡阳籍域外作家的作品,总共有180多位作家的600余部专著,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这是新时期以来衡州文学兵团首次集体亮相。在展览结束后所有展品不仅悉数为衡阳市图书馆收藏,而且还与市作协共同建立起了衡阳作家文库。
4.地方文献与网络资源的互补
定期对网络资源进行专题检索,同时利用网络淘宝和古旧书店对缺藏的地方文献进行补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衡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定期通过网络输入 “衡阳地方文献”进行专题搜索,收获颇丰。每年都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得到不少信息,网购了大量的散落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珍贵衡阳地方资料。如从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获得了 《万历衡州府志》 (此版本在国内无存版);通过孔夫子旧书店,购买了康熙21年 《衡州府志》、《嘉靖衡州府志》、 《康熙耒阳县志》、乾隆18年 《南岳志》、《嘉庆衡阳县志》等等20余种古籍地方史志影印本。还有台湾原版的 《王船山学案——清儒学案丛书》、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王船山史论选评》、1958年出版的 《王船山的社会思想》、1987年版 《王船山辩证思想研究》等等30余种王船山思想研究文献。从日本网店购买到了如 《灼热地狱的衡阳战》、《孤城衡阳血战记》、《日本陆军20大决战》、《日中战争最前线》等八部由日本人写的有关衡阳抗战方面的资料。
三、新趋势下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知识服务
1.为地方传统文化设施的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和原始资料
领导决策离不开国情、地情,所谓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文献工作者必须明确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功能,使之在服务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适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原始依据。
2006年,衡阳市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研究颇有心得的书记申国亮在对衡阳市的风景名胜及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作了详尽的调研后,与市文物处联合起草了名为 《挖掘利用湖湘文化,打造衡阳抗战名城》“旅游旺市”策划书,以市文化局的名义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报告。此文详细介绍了衡阳市为湖湘文化的产生、发展及繁荣所作的贡献,并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建议重修石鼓书院、成立湖湘文化馆,启动船山书院的修复和文定书院的修复,以挖掘湖湘文化为核心的区域文化;建议以衡阳保卫战事迹为基础,将公园建成衡阳抗战纪念城主题公园 (1946年12月,中国国民政府批准衡阳为全国唯一的 “抗战纪念城”);建议以回雁峰景区为中心,对回雁阁进行文化艺术装饰,充实该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雁文化品牌。这些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后来的重修石鼓书院、南岳第一峰回雁阁文化装修工程、十里湘江文化走廊、兴修湘水明珠文化公园、中国抗战纪念城修复等提供了决策依据。[1]
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约有1200年的历史传承,人文内涵深刻厚重,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2006年底,启动石鼓书院重修时,申国亮书记又参与了复原建设方案的编写工作,查阅了大量史料典籍,对石鼓书院的沿革、历史重修的内容史料进行认真钩沉和校审。2008年修复后的石鼓书院建筑格局,完全再现了衡阳市图书馆提供的乾隆版 《清泉县志》卷十二学校志中书院篇中所记载的清朝鼎盛时期的原貌。
2.加强地区间地方文献资源的合作开发研究
如何让馆藏地方文献资料从封闭冷寂的书库中走出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应走联合开发的路子,主动与承担科研课题的单位联系,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对方的人才优势,积极主动承担涉及地方研究的课题,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提供地方文献资料专题调研咨询服务,而且也可以成为课题开发的承担者,以此来提升衡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研究开发水平。
衡阳的第一部 “通史”—— 《衡阳历史文化丛书》,既是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也是全省地方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由市社科联牵头,组织衡阳市社科专家学者具体实施的一项很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工作。2007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六卷,共计140多万字。期间历时四年,衡阳市图书馆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其中,从政治军事、经济商贸、城池变迁、文化教育、名胜古迹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珍贵翔实的第一手史料,还推荐辅导部主任丁民执笔编写了其中的 《风物荟萃》卷。[2]
2013年衡阳市图书馆与市教研所合作编写的中学生乡土教材—— 《衡阳历史文化教材》(暂命名)将由岳麓书社出版,其中的 《衡阳特产》篇仍由丁民执笔。今年衡阳市图书馆与市社科联继续加强合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衡阳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展”,为共同建立衡阳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资料库作前期准备工作。
[1]申国亮.论图书馆如何服务地方旅游[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 (3):40-42.
[2]佘年.人文特色 衡湘魅力—— 《衡阳历史文化丛书》评介[J].船山学刊,2009 (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