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4-08-15李天书
李天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促进学生能力生成的重要教学方法。近年来,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创新,在专业课教学领域,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中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但在具体实践应用环节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略抒己见。
一、案例教学准备
(一)选择案例
供教学使用的案例应具有“实、难、新、重”等特点。所谓“实”,首先是指作为教学案例的案件,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不能是教师人为编造的;其次,案例必须材料详实,即案例背景、经过、结果等要详尽,能够真实、全面地再现当时面临的实际情况。所谓“难”,是指作为教学案例的案件,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或争议,能反映实际工作或实战中所面临的较为典型的、突出的问题。所谓“新”,首先是指时间上“新”,即案例应是近年发生的;其次,能够反映当前专业发展的新动向,专业领域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领域采用的新方法,值得研究和关注。所谓“重”,是指案例较为典型,影响广泛,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另外,案例的形式也应尽可能多样化,如将案例制成幻灯片或采取计算机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二)学生分组
在案例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就案例开展讨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国内外的调查表明,学习讨论小组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人数较多不易协调;人数较少知识与经验的多样性不足,难收取长补短之效。学习小组原则上采取自愿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自己选择组建学习小组。为了确保不善言谈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可以让其自由挑选小组。各个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推选,负责召集、联络、协调工作。分组完成后,应要求各个小组确定组内分工,如确定课堂讨论的主发言人、补充发言人、记录人、报告人、资料收集人等,可采取轮流制。根据部队院校学生管理特点,为了便于开展讨论,也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讨论效果进行调整。
(三)安排学生预习
学生在课前熟悉案例,思考相关问题,查阅有关资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可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首先,应浏览案例材料,对案例类型、难度、结构以及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明确进一步阅读与分析的方向。其次,详细阅读案例材料,在阅读时需要标出关键事实。第三,理解案例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进入案例角色,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作出决策。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要求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在设计方案时应简明扼要地列出它的优缺点,实施后的结果及可能具有的风险,并进行评估、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二、小组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分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必要补充。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鉴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小组讨论通常在课外进行,可以不拘形式。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其对案例的分析。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通常由各小组代表先发言,然后大家自由补充,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提出对学生的要求
1.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应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要敢于发言,不怕出差错,不怕丢面子,要勇于承担风险。同时,要求学生转换角色,主动分析思考问题。
2.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师应强调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育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中吸取合理的营养。
3.适当记录,理清思路。要注意培养学生制作工作记录的习惯。讨论中适当地做些笔记可使学生保持对所讨论问题的注意力,有效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还可为自己的发言理清思路,为以后的总结提供有益的线索。但在记笔记时要简明扼要,不能影响参与讨论。
(二)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1.选择好第一位发言人。第一位发言人往往对后面的发言起到示范、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在课前可指定1-2名学生重点准备,在课堂上首先发言。
2.积极调动学生发言欲望。教师对案例教学的作用大加肯定,说明案例讨论过程是胆量、知识和能力的表现,是智慧和才能的较量等。同时,对前面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以激起学生自我实现和表现的欲望。教师对于每一名发言的学生都予以加分,并记入平时成绩,可有效地调动其发言的积极性。
3.运用技巧打破沉默僵局。如果在讨论中遇到冷场,可尝试采取下列方法打破僵局:一是可播放一段以往热烈讨论的录像,以诱导学生发言;二是先举一例,娓娓道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三是先提出一个简单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当一两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办法之后,再让大家进行讨论;四是注重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
4.依序点名发言。即教师宣布按照一定的规律点名发言,如依学号进行,或按坐席顺序等,这样可以对全体同学都造成一定压力,使其认真准备,随时发言,在压力下产生动力,创造活力。
(三)引导讨论进程
1.调控课堂氛围。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因此,讨论课气氛越活跃越好,发言的学生越多越好。在上课伊始或讨论进行到中途时,容易出现冷场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发言。对于学生提出的发言,即使不正确,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可以交给其他学生来纠正。
2.把握讨论的方向。在案例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的情况。对此,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使讨论回到正题。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到其先前忽视的一些重要问题;通过提问、总结、鼓励同伴对他给予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推动讨论不断深入。教师应善于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尤其是不同见解及零散的观点归类集结起来,加上适当的评析意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分析问题,并对不同的观点可加以对照,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结论逐步趋于合理、完善。
4.归纳与总结。在课堂讨论临近结束时,教师应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首先,简单归纳学生们发言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对讨论的总体情况有所把握。其次,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出所谓“正确结论”,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对讨论中学生忽视、遗漏和挖掘不深的问题,逐一指明,留给学生做进一步思考。第四,对于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师可在总结时进行分析、点评。
四、案例教学评价
(一)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为学习成绩评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课前准备情况的评价和课堂表现的评价。
1.课前准备情况。主要看学生在课前是否按教师的要求,对案例材料进行仔细的研读和思考,对于相关理论知识是否进行了复习,是否全面查阅了相关的参考资料,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为课堂讨论进行了充分准备。
2.课堂讨论情况。一是看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否积极主动。只有主动参与其能力才能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应对课堂讨论中发言的学生及其发言次数进行记载,并将其作为评定期末成绩的依据。二是看学生分析案例的水平。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否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根据案例情形,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能否随着讨论的进展,博采众长,调整思路,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是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的前提。首先,学生的学习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案例中蕴含的概念、原理是否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讨论,同学之间在相互交流启发中是否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讨论的热点是否围绕着案件中教师设立的重点、难点来展开等等。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教师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真正使得课堂饶有趣味,让学生伴随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是否关注了讨论的过程并及时地引导启发,教师引入多少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否恰到好处等。
五、案例教学条件保障
(一)案例库建设
完善的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目前很多院校的专业案例库建设刚刚起步,案例教学常面临缺乏高质量案例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库的建设需要学校给予足够重视,并从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上给予充分保障,建立起案例开发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相同业务部门间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案例库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争取其对案例库建设的支持。
(二)案例教学教师培养
目前对案例教师的培训较为欠缺,不少教师虽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但大多是在自发地摸索,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组织能力、启发与引导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这些素质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个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一般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运用、操练与改进,方可培养成功,因此对案例教师的培养,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1]李义胜.合作式案例教学的特征与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6-57.
[2]王宗廷.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引导的艺术[J].教育艺术,1999,(12):67-68.
[3]孙晓玲.案例教学法:观念、组织程式与制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