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2014-08-15袁咏平
袁咏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专业教学工作是每个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规范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日常教学运行基本要求
各学校应构建教学指挥运行系统、监控系统、评价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保障专业日常教学运行的基本要求。应采用适合于专业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实施学校、教学院系两级管理,提高专业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实效性。
(一)日常教学运行管理
1.开课计划编制与教学任务落实
每学期编制“课程开设计划表”,并与教务管理系统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实。专业负责人按照教学安排的具体要求,与课程负责人共同落实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和相应教学内容,并按规定程序审批落实。一般是每学期下半学期编制下一学期课表,并于每学期结束前下达下一学期教学任务书到任课教师。
2.课程教学实施与课程考核
专业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根据授课任务、校历、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安排教学进度,填写教学进度计划,准备教案,并于下学期初提交各系检查。教师应严格按照授课计划、课表安排实施课堂教学,认真组织教学任务。课程教学结束后,所有课程均应按学院要求进行考核,可采用考试或考查等考核方式进行。
(二)日常教学监控反馈管理
1.建立“五员联动”监控体系
“五员”分别指教学检查员、督导室督导员、教学院系教务员、学生信息员、企业人员,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环节、不同角度进行质量监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2.落实学期“三期”检查制度
期初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等工作准备情况;期中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计划执行、落实情况;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情况。“三期”检查能保障教学秩序顺利开展、教学管理顺利实施、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3.采用科学的教学监控反馈方式
(1)日巡查:指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每天到教学现场进行的巡查,主要查教师、学生到堂情况,重点查教师迟到早退现象。
(2)周考核:指教务处督导人员每周对院系所有教师进行听课抽查,主要查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到堂率、学生学习情况及各院系本周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3)月反馈:指学生信息员每月定期收集各班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意见,主要查教师是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等是否合理,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4)年评比:由教务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教学院系本年度完成的各项任务指标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听座谈等形式,进行综合评分,考核各院系排名情况。
(三)建立“三方联合”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应由社会、主管部门、学校等主要部门或单位来共同评价,因此要建立由主管部门、学校与企业组合的“三方联合”评价机制。其评价机制是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定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办学能力等进行检查,从整体上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年度评价机制,对教学院系实行教学质量年度目标考核制,促进院系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根据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定量数据,分解到专业及教师,并将指标完成结果与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以促进抓管理、重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业企业参与联合评价,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并通过定期对企业回访、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评价,并反馈到教学单位。
二、学生技能评估指标体系
学生专业技能评估体系要便于考核和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分解、明确每一项专业技能指标,形成考核和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考核评估(单项考核、专项测评、技能比赛、统一考试、综合评估等)的具体内容、方案或办法(如说明、讲述、陈述、完成、处理、操作等)。
根据一个模块的单项技能考核评估成绩,确定学生该单项技能的水平和等级:或A好,B中,C差;或优秀85分以上,良好75-84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
根据一个模块的全部单项技能考核评估成绩,确定学生该模块的专业技能的水平和等级:或看A、B、C各多少个,将A、B、C按一定积分换算成分数;或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计算出加权平均值;或采用专项测评、统一考试、综合评估取总成绩。
三、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制是专业技能人员进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的资格认证制度。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双证融通”既是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人才的综合体现,也是提升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可靠保证。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一般分为初级岗位和后续发展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
(一)主要评价指标
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主要反映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就业率(%)=[(专业毕业生人数-专业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专业毕业生人数]×100%
2.就业与专业相关度
它体现了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也可理解为专业对口率。具体是指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计算公式为:
相关度(%)=专业对口就业人数/专业实际就业人数×100%
3.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它主要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反映毕业生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吻合度。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人数/被测评人数×100%。
此指标由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工作职位、工作环境、薪酬待遇(月收入)、工作稳定性、教育培训、职业升迁等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用模糊测评的方法计算的数据来体现。“被测评人数”样本要充分,要具有代表性,最好达到毕业生总数的30%。以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状态数据为准,可借助第三方评估数据评价。
4.用人单位满意度
即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人数/被测评人数×100%。
此指标由用人单位结合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和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用模糊测评的方法计算的数据来体现“。被测评人数”样本要充分,要具有代表性,最好达到毕业生总数的30%。以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状态数据为准,可借助第三方评估数据评价。
(二)主要测评方式
1.问卷调查:按照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设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通过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及家长、用人单位等几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经分析比对得出相关评价结论。
2.实地调查:针对毕业生分布相对集中的用人单位进行实地回访,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全面、真实、客观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而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3.在线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信息库和校友网站,每年随机抽取相当数量的调查对象开展在线调查,按照评价体系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真实、客观反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
4.跟踪调查:在每届毕业生中选取不少于当年毕业生总数30%的毕业生,分别在毕业1年、3年、5年几个时期对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此获得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数据,进而按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三)主要评价方式
1.定量分析:借助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四个指标来单项和综合评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每项指标可以设立目标值,对全部指标可以给定适当权数再计算加权平均值,或对每一指标数值计算积分再计算全部指标综合积分,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分析。
2.定性评价: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要结合每一指标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评价,再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情况及毕业生就业状况,来分析评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
[1]郑延福.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1,(10).
[2]梁文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1,(7).
[3]丁慧,汪海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4]叶燕,娄桂琴,郭永生.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综述研究[J].职业,2012,(11).
[5]赵宏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