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皮肤保护膜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合并神经原性膀胱11例护理分析
2014-08-15孔雁萍
孔雁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属于糜烂性皮肤病的一种,主要症状为患者皮肤出现红斑、糜烂、渗液、皮疹等。此种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引起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者少见。当腰骶神经节细胞内感染的带状疱疹病毒累及支配膀胱的神经时,可导致逼尿肌收缩力降低甚至无力、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充溢性尿失禁的发生[1],即神经原性膀胱。骶髓部的带状疱疹合并神经原性膀胱的患者由于部位特殊,病例少见,给临床的诊断、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确诊后积极治疗、护理皮肤病变的同时,应用各种手段改善排尿障碍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对11例带状疱疹合并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6—2013-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带状疱疹合并神经原性膀胱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7~79岁,平均62.5岁;病程6~30d。11例患者均表现为单侧外阴至臀部出现群集性分布的皮疹,后出现红斑、水疱、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排便困难、甚至便秘,部分患者初始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后11例患者均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结果发现,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降低和/或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例尿常规检查伴有白细胞及红细胞升高,中段尿培养结果阴性;水痘—带状疱疹抗原皮肤试验阳性。泌尿系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尿流动力学检查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或无力。
1.2 方法
抗病毒药物治疗使用0.9%氯化钠液250mL+阿昔洛韦250mg静脉滴注,一日二次。加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一日一次,降低膀胱颈及尿道阻力,联用吡啶斯的明片60mg,一日三次,加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同时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导尿、消炎镇痛、抗感染治疗,预防膀胱过度充盈损伤和继发泌尿系及皮肤糜烂面细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皮疹糜烂面先以软毛巾蘸以温水清洁,之后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以去除坏死脱落组织,最后使用3M皮肤保护膜棉棒剂型,顺时针方向均匀涂抹于创面,一般涂抹3~4层。
2 结 果
治疗2周左右糜烂部位皮肤恢复正常,皮疹水疱吸收结痂消退,一个月左右疼痛基本消失。排尿排便困难症状在治疗3~10d后得到改善,出现尿意感时拔除留置导尿管,残余尿量逐渐减少,排尿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收缩力恢复正常。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骶髓部的带状疱疹合并排尿障碍的患者由于涉及自身隐私部位,传统观念的怕羞心理使得患者难以启齿,同时皮损、疼痛、排尿排便障碍的痛苦又折磨着患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沟通,详细了解病情,主动关心、帮助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为其讲解带状疱疹合并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致病因素、主要症状、治疗护理方案、病程及预后,使其了解该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放下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皮肤护理
会阴部带状疱疹由于皮损部位特殊,极易继发感染,在治疗时要重点做好皮损部位的用药及护理工作。我们使用的3M皮肤保护膜主要成分是异丙醇、聚乙烯甲基丙烯酸丁脂等,使用后在皮肤表面迅速形成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收敛、止血及止痛作用,其中的异丙醇具有防水作用,可有效阻隔创面与液体层接触,使得创面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2]。同时指导患者穿着柔软舒适宽大的棉质内衣,避免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勤洗手、修剪指甲,搔痒时注意不能用指甲或其他坚硬物品进行抓挠止痒,以防皮损面感染。每次排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对患者病房内被褥、床单、衣物、室内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降低室内菌落数,保持空气清新。
3.3 导尿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牵拉、受压、扭曲、脱出,可将导尿管粘贴于一侧大腿前内侧,避免不必要的碰撞、移动,以减轻尿管刺激引起的疼痛不适。每日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尿道口护理,每日用2%碘伏消毒尿道口两次,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袋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 500mL以上,使有足够尿量自然冲洗尿道。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及白细胞变化,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指导患者正确携带尿袋下床活动的方法,嘱其用热毛巾湿敷下腹部,促进排尿排便。
3.4 指导患者应用Crede手法排尿
Crede手法排尿是下尿路功能障碍行为治疗方法的一种,该种排尿帮助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排空膀胱的成功率为81.3%[3],可以大大缩短带状疱疹合并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留置导尿的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在实行排尿帮助前,可通过体表观察膀胱位置,判断尿量,膀胱底低于耻骨上2横指以下时,尿量约为400mL以下,是采用此方法的最好时机。具体方法如下: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将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由底部向体部环形按摩2~5min后,再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使尿液流出,手法由轻到重,忌用暴力。
[1]Julia J J,Cholhan H J.Herpes zoster-associated acute urinary retention:a case report[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7,18(1):103-104.
[2]侯文利,罗宝萍,曹文智,等.3M皮肤保护膜在糜烂性皮肤病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1):3351.
[3]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